分享

严禁中小学生坐“爱心座”,替谁推卸责任?

 云中公子 2017-09-18
咸阳严禁中小学生坐“爱心座”:即使没人用也不能坐。陕西咸阳教育局近日开展中小学生“遵守交规 文明出行”专题教育活动,提到即便“爱心座”无人使用,中小学生也不得坐用。专家: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方法有待商榷,强行让学生去做这种关乎道德的行为,很容易形成道德绑架。

   

    ​在大多数人眼中,小学生应该都能归入应乘坐“爱心座”的“老幼病残孕”之列,但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一二年级小学生算是“老、弱、病、残、孕”中的“弱”,言下之意,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不属于照顾对象了。不知道这个标准是谁定的,又有什么依据。想必很多人都会质疑:车上座位宁可空着不让学生坐,岂不是浪费?万一哪个学生因刹车等原因跌倒,责任谁来负?这是不是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

    还有更值得追问的:教育部门应该管教育,咋管起公交上的事儿来了?他们有什么权力强制要求学生不得坐“爱心座”呢?假如有学生未曾遵守相关要求,教育部门有没有什么“惩处”的措施?如果没有,怎么确保落实?如果有惩处措施,是否涉嫌侵害学生的正当权益呢?

    实际上,公交让座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国家法律法规并未规定公民(包括学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哪些人需要让座、应该给哪些人让座。让不让座,一靠自觉、二靠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干脆剥夺学生坐座位的权利,显然是矫枉过正。

    如果较真的话,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人群,我购票乘车,当然就应该享受到公交部门提供的优质服务,有个座位坐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坐座位是我的权利,你凭什么横加干涉?你又对我提的哪门子要求呢?

   

    ​为公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的公共交通服务,是公共交通部门不容推卸的责任。出现乘车环境恶劣、很多乘客坐不上座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的。当然,我们也知道,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让每个人在公交车上都有座位,短期内难以实现。多数乘客对此还是表示谅解的,相关部门理应为此感到内疚,并下大力气千方百计改进工作,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狠抓内部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挥动“行政大棒”,来试图校正公民的“道德问题”或者说是所谓的“素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典型的惰政、懒政,是把自己工作不力的责任直接推给了乘客。教育部门也来掺和这种事儿,又是替谁推卸责任呢?

    道德归道德,权力归权力,公交部门工作不力不该让乘客当“替罪羊”。对公众道德层面的问题,应采用教育、倡导等方式来改善,而不该动辄就拿“行政大棒”来吓唬人。对教育部门而言,还是先做好本职工作吧,就别跟着瞎起哄帮倒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