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荷![]() ![]() 2017.9.5 秋日荷塘已半凋, 蓮蓬莖擢影疏蕭; 濂溪莫此空惆悵, 紫菂圓成正果饒。 荷花為水中植物,盛夏時花出漣漪,秋來花凋葉枯,正是蓮蓬成熟,此時蓮梗,支支莖擢──挺拔矗立。從藕到葉、到花、到蓬、到子,一連串生命過程,都充滿著神秘跡象。 荷又名蓮,它最鮮麗時段是它開花,美而不艷,香而清遠,最為所激賞,故歷來高士歌詠讚美者不絕。如宋周濂溪的《愛蓮說》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云云。其實他只愛其外表;尚未悟見蓮的真諦。 試觀佛經中常以蓮花作比喻,何則?其表義似乎在說「佛菩薩深入濁世度化眾生而塵塵洒脫,就如蓮花的出污泥而不染。」這是淺近的表層意義;此外更有高深的寓義在。例如《妙法蓮華經》的這個「華」字即古時「花」字。應唸清平聲;不可唸成濁平中華的華。 《妙法蓮華經》為何要以蓮花作譬喻?百花大多是「先花後果」,少有「先果後花」的;獨此蓮花是「花果同時」(蓮花開時,花中的蓮蓬已具有蓮子)。這在寓表「因果同時」的深義。花果植物大略可歸納為五種,其喻如下: ⑴ 先花後果──喻一般人天宗教。 ⑵ 先果後花──喻顛倒見之外道。 ⑶ 無花有果──喻無因論之外道。 ⑷ 有花無果──喻斷滅見之外道。 ⑸ 花果同時──喻因果同時佛法。 世間人見解,大多以「先因後果」或「無因無果」者居多。前者尚有因果觀念,減少造作惡業;而後者沒有因果觀念,是斷滅論者,乃極大惡見。那些窮凶極惡、殺人越貨,發明殺人利器,乃至引發戰爭等人,都由斷滅論所出發;不知因果招感之可畏。 佛法不但深信因果;進一步從大定的慧眼中發現因果實相,並非前後歷隔;而是一體的,有因必有果。這在深入大定,慧眼靜觀時,那是超脫了時間性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所見的因果只是一體的。所以「因果同時」。 在《妙法蓮華經》中就將此「因果同時」的消息,用花果同時的蓮華作譬喻,這才是蓮花的真實義。《妙法蓮華經》還用「本門(本來純粹法身的立場)」與「跡門(佛陀垂現世間的現象)來說明「權」(方便法,指三乘是權)「實」(真實法,指一佛乘)原是一體的妙義,於是從本跡二門各立三喻: 跡門三喻: ⑴ 為蓮故華──為實施權(施) ⑵ 花開蓮現──開權顯實(開) ⑶ 華落蓮成──廢權立實(廢) 本門三喻: ⑴為蓮故花──從本垂跡(垂) ⑵華開蓮現──開跡顯本(開) .3,花落蓮成──廢跡立本(廢) 這是以「蓮」(蓮子・即紫菂)比喻「實」與「本」,以「花」比喻「權」與「跡」。在跡門(佛陀的垂現世間)顯施、開、廢之趣;於本門(本來純粹法身)則顯垂、開、廢之相。表面本跡權實好像是分別各立的;其實它是一體的兩面觀。《法華經》就用這樣來彰顯妙法的權實一體之奧義。 如此奧妙的蓮花深義,又豈是只見花好的濂溪所能夢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