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苹果产区的第一大病害 危害果实:2013年,重病园套袋果烂果率70%;部分园达30%;未套袋果实一般果园20-30%。
危害枝干:山东苹果产区病株率乎100%,很难找到没有病的树;弱枝枯死,主枝、主干主枝“冒油”,干腐病严重。 枝干轮纹病的各种症状 幼树园:新建果园,3年后主干满布病瘤,对环渤海湾地区苹果发展形成严重威协。
对未来影响:带菌多的果园,若管理不当,或受干旱影响,轮纹病迅速发展,给果园造成毁灭性打击,尤其矮化密植园。 轮纹病对皮层的影响 三归一:果实轮纹病、枝干轮纹病和枝干干腐病为同一种病害的三种症状,由同一种病原菌侵染所致。 由干腐病枝条接种形成的轮纹病瘤 由干腐病枝条接种形成的干腐病症状 干旱与树势:枝条正常生长时,侵染病菌受寄主抗性影响,或潜伏于皮层中,或形成病瘤;树体受干早协迫,或长势衰弱时,病瘤内和潜伏的病菌迅速扩展,导致皮层坏死,形成枯死斑或干腐病斑。
作用:干腐病斑和周围有坏死皮层的轮纹病斑是轮纹病产孢的主要场所。 干旱程度、树势、病瘤密度,决定了病斑扩展的大小 侵染幼果的轮纹病菌,也能在果实上形成病瘤 八月份或果实脱离树体后,病菌迅速扩展形成轮纹 轮纹病:小黑点典型的圆球形,表面很少开裂 侵染来源干腐病斑:果园内的干腐病斑,能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于9月至次年6月份产生,随气流传播。
修剪枝条:修剪下来堆放在果园周围的枝条,从6月份开始产孢,持续产孢2~3年。
“马鞍状”病斑的形成过程
轮纹病瘤:轮纹病瘤能产孢,但量很少。 其他:杨树、柳树、梨树等树体上的病原菌。 幼树病菌来源枯死桩:苹果苗木嫁接口,上部的枯死桩。
主干:主干的皮孔内潜伏有大量病原菌,尤其是M26系的中间砧部分。 枝干上带有大量轮纹病菌,尤其是M系砧木 积年流行病菌存活时间长:病斑和病瘤病菌存活2~3年,且能连续产生孢子。 病菌长期潜伏:皮孔内潜伏有大量病菌,且能长期存活,当树体受干旱或衰弱时,潜伏病菌迅速致病并产孢,进行侵染。 侵染条件湿度:超过2mm降雨能使孢子释放与传播;使枝干湿润3小时的降雨能保症孢子完成侵染,使枝干发病;病组织连续湿润5天,病斑即可产孢。 温度:最适温度30°C ;低于15°C时病菌的侵染量明显减少。 侵染期:4~11月病菌都侵染,6~8月雨季为侵染高峰期。 侵染位点:气孔、皮孔、剪锯口和伤口都是病菌侵染孔口;其中剪锯口是重要的侵染孔口。 内吸治疗困难:内吸治疗效果最高只有55%。 流行特点侵染位点多;侵染条件易满足;病原菌逐年积累;主栽品种感病;病菌侵染后难以铲除。 策略从苗期或幼树期防治,结合及时清除菌源,重点保护枝干。 清除菌源销毁修剪枝条:6月份前,销毁修剪下来的枝条。 及时剪除干腐病枝:及时剪除果园内枯死病枝。 刮病瘤:2~5生枝条上的病瘤产孢量最大,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病瘤,只能铲除很小一部分病菌。 育苗期防治苗圃:远离老果园,远离村庄,及时销毁修剪下来的枝条。 喷药保护:剪砧后及时喷施波尔多液等药剂保护剪锯口。 幼树防治选苗:选择无病菌;只要能见到病瘤,表明苗子上潜伏有大量的轮纹病菌。 栽植前处理:剪除枯死桩,并涂油漆或药剂保护剪口。 春季涂干:幼树涂干后,全树涂波尔从浆,重点保护剪口。 夏季涂干:6月中下旬,主干涂波尔多浆,连续3年可清除苗期所潜代的轮纹病菌。 波尔多浆配比:硫酸铜:生石灰:水=1:3~5:20~30 ,加0.5%植物油或豆粉,以增加其耐雨水冲刷能力。 波尔多浆涂干防治幼树轮纹病 波尔多浆涂干2年后的效果 成年树防治修剪后:喷高浓度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2~3:80~100)。 生长期:每遍杀菌剂,都使枝干着药;改善施药技术。 侵染部位与时间部位:在山东,腐烂病菌主要从剪锯口侵染,占总病斑数的70%以上,且主要从剪锯口的木质部分侵染。 70%的病斑都从剪锯口侵染,60%的病斑都能复发 时间:在木质部老化之前,或被其他微生占位之前,腐烂病菌都可以侵染。 高峰期:4~6月份,新鲜伤口溢出的伤流液为腐烂病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剪锯口上,腐烂病菌主要从木质部侵染,木质部的伤流为病菌的侵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侵染高峰期在4~6月份 枝条带菌:已发生腐烂病的果园中,枝条上潜带有大量病菌。 潜伏病菌侵染:从栓皮层不完整的部位侵染,如弱芽、死芽、弱枝、死枝、叉丫、果苔枝、冻伤、机械伤等部位。 木质部内病菌生长扩展:腐烂病菌更容易在木质部内生长扩展,在木质部内纵向扩展速度快,横向扩展速度慢。 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扩展速度快,且能长期存活 存活:腐烂病菌进入木质部,树体将终生带菌,且不断生长。 积年流行:树体上的带菌量逐年增加,适宜条件下复发产孢,形成再侵染。 木质部内病菌扩展,导致病斑连年复发 病斑复发原因分析连续降雨:连续降雨,浸透裸露木质部,促进了木质部内菌丝生长,导致大量病斑复发,如2011年。 树势衰弱:菌丝的横向扩展速度超过木质部的生长速度,病菌再次扩展到皮层,导致病斑复发。 树液流行:春季树液的回流,促进了菌丝的快速生长扩展,因此,春季腐烂病斑大量复发。 最佳策略从幼树期开始防治,果园内不能出现腐烂病斑,一旦出现,彻底铲除,类似检疫的措施。 除刮治外,目前还没有别更有效防治技术 首先:保护剪锯口和树体,防止病菌侵入树体。 其次:及时刮除病斑,防止病斑产孢,减少果园内的菌源量。 第三:培养树势,防止病斑复发。 具体措施喷药保护:春季修剪后遇雨前,喷施高浓度波尔多液,以保护新的剪锯口;石硫合剂的杀菌效果不及波尔多液。 及时刮除病斑:一年365天无论是什么时间,只要遇到腐烂病斑都要及时剪除或刮除,带离果园,防止其产孢。 大剪锯口:通过涂油漆或贴膜,保护直径超过2cm的剪锯口。
树势:首先强调保护树体不受病菌侵染,其次强调树势;树体不可能一致处于旺盛生长状态。 危害叶片:早期落叶,二次开花,次产绝产。 果实:形成大量黑色小病斑,降低果实商品价值。 枝条:幼枝上越冬,次年5、6月份产孢,进行初侵染。 常规防治园,8月下旬叶片全部落光,形成二次花 安徽砀山金冠苹果的受害症状 分布2011:江苏、安徽、河南、山东。 2013:陕西、山西、辽宁、河北。 散播:每年以200-300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展,很快遍布各苹果产区;适合苹果生长的地区,适合该病的发生。 急性症状(连续阴雨过后的高温天气出现该症状) 慢性症状(温度较低或气候干旱时出现) 果实上的症状,形1~2mm枯死斑,不能做商品种出售 嘎啦果实上的症状 越冬场所:秋梢、果苔枝是主要越冬场所;病菌能侵染未发育成熟的幼嫩枝条,以菌丝在枝条的病斑上越冬。落叶上的病菌能否越冬,还有待确认。 在秋梢上炭疽叶枯病斑,及其形成的初侵染 初侵染条件:当日温度超过15°C,枝条润湿超过48小时,越冬病菌开始产孢。 初侵染时间:苹果落花20~30天后,开始初侵染。 幼嫩叶片上的初期症状 流行流行动态:6月份上中旬始见病叶;7、8月份遇雨大量侵染;无病果园在8、9月份可受外来气传子囊孢子的侵染;日均温低于15°C时病害停止发展。 湿度:降雨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孢子传播离不开雨水;孢子的萌发与侵染离不开叶面上的水滴;产孢需要95%以上高湿。 温度:最适温度25°C;25°C下,潜育期48小时,叶面结露3小时病菌可完成侵染,病斑保湿48小时可大量产孢。 分生孢子:病菌产孢量大,叶片发病后,适宜条件下3天可产孢,最快7天内完成一个世代;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距离不超50米。 子囊孢子:发病15天后病斑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能随气流传播,距离上百公里。 侵染率高:同样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接种,褐斑病菌在一个叶片最多形成200个病斑,炭疽叶枯病能形成600个病斑。 潜育期短:病菌侵染后第3天开始显症,第4、5天大量发病,第6天90%以上的病斑全部显症;温度低时推迟1-2天。 毒素:病菌能产生水溶性毒素,雨后高温时毒素能迅速杀死叶肉细胞,导致叶片变黑枯焦。 药剂:波尔多液持效期最长;吡唑嘧菌酯具一定的内吸治疗效果,无雨时持效期能达10天;拿敌稳无内吸治疗效果,作保护剂使用持效期也能达10天;咪鲜胺有一定内吸治疗效果。 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叶枯炭疽病最有效途径。 品种抗性差异显著,嘎啦、秦冠、金冠等品种感病 嘎啦品种上嫁接的富士枝条 秦冠上嫁接的富士,下部秦冠,上部富士 策略在铲除越冬菌源的基础,重点控制初侵染,7、8、9月份雨前喷药保护叶片,降低病菌的侵染量。 措施越冬病菌:剪除病枝、弱小枝;萌芽前喷100倍的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2~3:80~100)。 关键期: 6月份初侵染期是控制炭疽叶枯病的关键期;自苹果落花后25天开始防治,至6月底用药2-3次,其中1次为波尔多液;根据气象预报,雨前用药最好。 7、8月保护:每月2次用药,其中一次为波尔多液。 9月保护:9月若有降雨,雨前需喷药保护。 苹果褐斑病主要造成苹果早期严重落叶 症状变化大:受品种抗性、叶片生长发育期和生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症状变化大。 典型的症状: “绿缘褐斑”,叶片黄色,病斑褐色,边缘绿色,典型症状多于5-7月份,天气干旱时出现。 绿缘褐斑 教科书中描述的 “针芒”症状和“同心轮纹”症状 特征:病斑中央有直径0.2mm左右、表面发亮的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内放射状生长的菌索。 幼龄叶片上的褐色病斑,病斑中央有褐色小点 雨季病害大流行时,落叶前的典型“针芒”症状 病害大流行时,病斑数量多,叶片来不及变黄就能脱落 秋季天气变凉,叶片不脱落,病斑能发展很大 透过阳光,叶片上褐色的放射状菌索 越冬场所:以子囊盘和菌索病叶内越冬,产子囊孢子和拟分生孢子。 侵染初侵染期:苹果落花20天后至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主要侵染期,也是控制褐斑病的关键时间。 测报:10月份树上的病叶数量,决定了越冬菌源量;苹果落花后,浇水或遇10mm以上的降雨,子囊孢子释放。 流行四个流行阶段:5、6月份为初侵染期;7月份为病原菌的积累期;8、9月份是病害的盛发期:10、11月为病原菌的越冬预备期。 关键防治期:6份的初侵染期和7月份病原菌累积期是防治褐斑病的关键时期。 湿度:降雨是发病的必要条件,连续阴雨最有利于发病;孢子的释放与传播需要雨水;叶面结露超过7小时,病菌孢子才能侵染发病;降雨期间的高湿有利于叶片产孢。 温度:发病最适温度为20°C,20°C下病菌产孢量大,孢子的侵染速度快。 潜育期:最短潜育期8~60天,50%叶片显症所需时间为30天,显症的历长达50天;6、7月份的少量病斑,预示着健康叶片内潜伏有大量病菌。 测报:自5月下旬,雨量超过10mm,使叶片持续结露超过24小时的降雨,会导致褐斑病菌的大量侵染,侵染病菌在10~50天内发病。 策略在彻底清除越冬病叶的基础上,重点控制病菌的初侵染和积累;7月底果园内存在病叶,8月份喷药控制病害发展。雨前喷药保护,雨后喷药治疗;三唑类药剂治疗效果最好。 措施清除菌源:彻底清除落叶,5月剪除离地面50cm的枝条。 东部地区:以波尔多液为主 套袋后第一次药:若用药前,雨水较多且持续时间长,先喷施1遍三唑类内吸杀菌剂,6~7天后再喷施波尔多液。 第二次药:喷施波尔多液15~20天后;用药前若有效降雨,以三唑类药剂为主,否则以保护性杀菌剂为主。 第三次药:7月中下旬;以波尔多液为主。 8月份用药:7底或8月初,果园内若仍有褐斑病叶,需先喷一次内吸治疗剂,6~7天后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 西北地区:依据降雨,喷施内吸治疗剂 6、7月份:每个用药周期控制15~20天;遇雨量大于10mm,使叶面结露超过12小时的降雨,雨后7~12天内用三唑类内吸治疗剂,用药用7~12天内若再遇雨,可不必喷药。 8、9月份:若7月底果园内病叶率超过1%,或连续阴雨期,需连续喷施2~3次杀菌剂,内吸治疗剂与保护剂交替使用。 苹果锈病与梨锈病相似点:症状、发病规律、侵染条件基本相同 苹果锈病:冬孢子角产生于圆球状菌瘿上; 侵染90天后开始产生锈子器;只侵染苹果和海棠。 苹果锈病的锈子器,细长,未端尖 梨锈病:冬孢子角直接生长在柏树的枝条上;侵染后50天内开始产生锈子器;侵染梨、木瓜、山楂等,不侵染苹果。 苹果锈病和梨锈病的冬孢子角 危害侵染果实和叶片,导致早期落叶,可造成当年绝产。 苹果锈病和梨锈病的危害状 越冬场所:以冬孢子角在柏树上越冬,离柏树越近,菌源量越大。 侵染期:苹果萌芽后60天内;苹果萌芽前冬孢子角成熟,遇2~3次降雨后全部萌发;进入6月份,基本没有病菌侵染。 流行湿度:降雨是锈病发病的必要条件;遇超过2mm降雨冬孢子萌发能就萌发,3小时后产生担孢子;叶面结露超过4小时,担孢子就能够萌发侵染,10~20天后发病。 冬孢子角萌发形成的担孢子 温度:最适侵染温度为17°C,15°C~20°C下病菌孢子萌发、侵染速度快,侵染量大,潜育期短。 测报:自苹果初花,若遇雨量超过2mm,使叶面持续结露7小时的降雨,可导致锈病菌侵染;若遇雨量超过10mm,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的降雨,可造成大量病菌侵染,需防治。 传播:担孢子主要随气流传播,传播距离超过5公里,离菌源地越近,发病越重。 清除越冬菌源:砍除梨园周围3km内的柏树,或剪除柏树上的冬孢子角。 喷药保护:4~5月份,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喷施保护剂,所有杀菌剂都能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 雨后补喷:三唑类杀菌剂对锈病的内治疗效果好。 黑斑型:后期发病,链格孢侵染所致,病斑不断扩展 褐斑型:后期发病,枝顶孢侵染所致,病斑不断扩展 褐斑型:后期发病,粉红单端孢侵染,病斑不断扩展 黑点型:前期发病,多种病菌侵染所致,病斑不扩展 内变型:生理病变,非病菌侵染 条件:持续阴雨,袋内高湿,花器、果实表面病菌大量繁殖。 病菌:腐生性较强的病菌,链格孢、粉红单端孢、枝顶孢、镰孢菌等。 来源:果园周边环境,残败花器。
黑点型病斑,7月连续阴雨期形成 侵染部位:前期直接从幼嫩表皮;后期从微小裂口。
套袋前药剂:均匀、细致、周到,减少花器和果面带菌量。 其他措施:清除果园周围杂物,减少侵染菌源;避免8月份果实膨大过快,尤其遇连续阴雨时。
主要病虫害:轮纹病、腐烂病、苹果绵蚜等。 购苗:不购有轮纹病瘤和绵蚜危害状的树苗。 栽前处理:剪除枯死桩,剪口涂布油漆或杀菌剂;分别在1~2%硫酸铜液和100倍毒死蜱浸根5分钟。 修剪后:全树枝干涂波尔多浆;或整树喷高浓度波尔多液;或剪口处涂油漆,主要目的是保护剪锯口。 生长期:6月中下旬,主干、主枝涂布波尔多浆, 连续三年。 花前防治(1-2遍药)修剪后:修剪、清园后,遇雨前喷高浓度的波尔多液;保护剪锯口,防止轮纹病菌、腐烂病菌侵染。 刮树病:刮除腐烂病斑、老皮、死皮、翘皮;刮皮近清除很小的一部分轮纹病菌。 花露红期:重点针对红蜘蛛、蚜虫、顶梢卷叶蛾、白粉病、锈病等用药。 花后套袋前用药(2-3遍药)落花后7~10天:重点针对霉心病、红蜘蛛、蚜虫、轮纹病、锈病、白粉病等用药。 套袋前:重点针对蚜虫、红蜘蛛、黑点病、轮纹病等用药。 5月份:重点防治蚜虫、红蜘蛛、黑点病、轮纹病、锈病等;虫害严重时,重点防治害虫;若预报有雨,且杀菌剂残效期已过,雨前喷保护剂;若雨量大、持续时间超过12小时,且雨前没用药,雨后5天内喷内吸性杀菌剂。 农业防治:再次剪除枯死小枝、未发芽的果苔枝。 套袋前用药:安全第一,宜选用广谱、高效、质量高、水溶性强、可混性好、使用倍数高的药剂,不加助剂。 套袋后防治(4-6遍药)6、7月份:重点针对褐斑病、轮纹病、红蜘蛛、银纹细蛾等用药3-4次,同时考虑炭疽病、腐烂病、苹果绵蚜、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等。 袋后第一次药:全面喷施一遍 波尔多液;5月份至套袋后雨水较多,先喷施三唑类杀菌剂,持效期过后,再喷波尔多液。 袋后第二次药:喷波尔多液15~20天后,以杀虫杀螨为主;用药前,已遇超过3个以上降雨日,混加三唑类杀菌剂;否则混加保护性杀菌剂。 袋后第三次药:第二次药持效期过后,以波尔多液为主。 8、9月份:重点针对褐斑病、轮纹病、炭疽叶枯病、梨小食心虫、食叶毛虫等用药1-3次,同时考虑斑点落叶病、苹果绵蚜、康氏粉蚧等。 袋后第四次药:喷波尔多液15~20天后,重点针对虫害用药,若园内已出现褐斑病叶,混加三唑类杀菌剂;否则混加保护性杀菌剂。 袋后第五次药:8月中旬,喷施第三次波尔多液。 袋后第六次药: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若梨小食心虫、食叶毛虫、褐斑病等病虫害仍有严重为害的趋势,需考虑用药防治。 用药原则:以广谱长效药剂为主,药剂安全性退位第二;杀菌剂,要求粘着性强,耐雨水冲刷,以保证较长持效期;杀虫剂,要求选用专化性强,对天敌生物影响小的药剂。 农业防治措施:及时摘除病果、虫果,剪除枯枝、死枝,刮除腐烂病斑;疏除旺长梢,增加果园内通风透光条件。 重点防治炭疽叶枯病袋前:用凯特、百泰或拿敌稳。 袋后:先喷施一次波尔多液,然后波尔多液与凯特、百泰或拿敌稳等交替使用。 9月份:雨前再喷施一次波尔多液。 其他措施:同富士果园。 药剂波尔多浆:硫酸铜:生石灰:水=1:3-5:20-30 ;添加0.5%植物油或豆粉。 高浓度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2-3:80-100。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普阳高山苹果葡萄庄园农场,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