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常方能不滞于修炼上的流弊 西游记中对修行界心口不一痛心疾首

 愚人道缘 2017-09-18


2016年10月8日星期六语聊汇总 西游记 第14讲


《西游记》第14讲前建议大家思考的问题:

   

1、观音院的百岁老僧图谋宝贝说明了什么?宗教修行现在很火,有哪些弊端摆在面前?


厚音老师说:修行不只是依法依经依咒就能改变生命趋势的,因为已定的法经咒并不能解决随机性无穷的人心是否一定归道问题。所以修行还是得回到认识自己与如何改造自己的系统工程中来。不能认识自己也就不能很好地领悟修行的真实意义与目的。百岁老僧图谋宝贝而送命说明人对外物的影响很难逃避。“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抱”字是生动的,人满嘴的佛法慈悲内心抱住的还是智机奸谋。人之所缺不是法经咒,法经咒在现代社会都可以信手拈来,所缺者是对自己人性的深入了解,所缺者是对天性的认识与实践。


2、面对利弊修炼者应该如何选择?追求法象庄严与风度翩翩是不是一回事?


厚音老师说:锦澜袈裟对唐僧的法象庄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那是因为他真心修佛外衬佛家至宝才致如此风度不让真菩萨。但是如此宝物落于非善之人则非灾即祸。可见宝物护人亦可妨人,全在人心之善恶的作用。追求物质外在的价值而忘记了人生的内在作用,这是修行者的悲催。同样,对外物的夸耀而不重谈人心的修为这也是小说家给修行者留下的“忽悠”,此等“道夸”有着很深的隐藏性,它藏于万物之特性当中而无形,修行者独能善避乎?


3、“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吗?孙悟空为何要撞钟不停?


厚音老师说:孙悟空撞钟不停此乃“警钟长鸣”,是为修行者警醒而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貌似消极,实际上体现了孙行者没有心机逢场作戏浑然入玄的有德之形。观音院的修行环境大圣是感觉得出来的,故有此撞钟。而人的修行面貌及环境有德者也是逢缘即知深浅的,因为“同一性法则”的缘故,因此修行者不需借“法会”通深浅,只需借善恶两缘的比较去乖舛。孙悟空两次变蜜蜂,这也是教人密密观察不离人心变化之“机”,心机与天机密要非此即彼真妙窍也。


4、选择修真的标准是什么?


厚音老师说:能修成什么自古以来皆有详情描述,实质上越详尽越虚妄,只有依道德而修,将人生与天下万物、人间群生的休戚寄托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明白修炼的真实意义,才能离人道而成至人。道是体德是用,道德一体的生命形态是将有限的生命予以转化以致无穷,这一点需要明白创造性的冲动是无穷的。这种无穷并不需要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寻找和依托,在天下早已是自然万象并列,林林总总纷呈,在其中证得自己的寄托有方,那就是真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