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时代,知识真的越来越贵了吗?

 小桥流水ytff06 2017-09-18


DAILY INSPIRATION

illustration by Rose Blake

曾经知道的巴西首都,现在得查搜索引擎才能确认;Kindle被闲置在枕头下,0电量的感叹号出现过不止一次;探索朋友圈八卦是求知欲最强的一刻……你的文化程度正在降低,是因为知识变得越来越贵吗?


额外教育支出野蛮生长,知识付费在网络兴起,连提问之前都要准备好“赞赏币”才敢开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想与大家分享6个「线上文化景点」这些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时刻在线、时刻慷慨分享着根本学不完的免费知识和整个大千世界。




Google Arts and Culture 艺术计划

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



Google艺术计划最初的“计划”就是将全世界博物馆全都收入囊中。早在2011年,Google首先“收”了来自各顶级博物馆的30000多幅世界级名画、雕塑甚至建筑,把它们全部数字化,通过超高解析度的图片和音视频慷慨大方地提供给所有用户免费查看和下载。



不久之前,Google又强力开挂,升级成了一个“什么都有的帝国”。一方面,囊括了全球2500多间博物馆和著名地点的360°VR全景,令大家可以不用在意费用或是时间,安安心心、仔仔细细地去探索那些世界级风景、建筑或是藏品的细节。


▲ 360°VR全景探索


另一方面,Google与全世界诸多博物馆、时尚文化机构、学校等组织合作,把跨越了3000年的艺术、时尚历史全搬到了线上。


当然,聪明的Google艺术计划,并不是海量资料的简单堆砌,它以极其强大的编辑力,将主页打造成了有着顶级资源库,依据大数据定制化版面的一本艺术文化“在线杂志”


▲ 每日摘要栏目


首先,每日摘要栏目每天都会更新,故事也是五花八门,比如从史前绘画到黑色星期五起源的10个关于“黑”的故事,还有名画中关于欢聚的派对盘点🍻


▲ 专题报道和“跟着时间、颜色去探索”栏目


而专题报道和“跟着时间、颜色去探索”等栏目,则会以灵活的编排使文化故事更有趣,易读易懂。为大家播报艺术新闻、最近各大博物馆的专题特展,或是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图片、重量级文化项目。


▲ 专题报道页面


Google的这本“杂志”甚至会像音乐软件一样,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浏览偏好“对味”地呈现关于时尚艺术、电影历史或是数字艺术的内容,令大家不自觉地就会更多地去进一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新知识。


▲ 首页底部随机展示的艺术家和艺术合作机构


对于这个综合、权威、专业的“在线帝国”——描述说明太苍白,只要去浏览一下它的官方主页,也许就会和我一样细思恐极地觉得:地球上的艺术,总有一天都会被统统收进Google的“魔掌”之中。





Open NASA 美国宇航局开放计划

open.nasa.gov



NASA一直是一位科学届的顶尖网红,拥有所有理化生老师都不怎么具备的,让理科“白痴”们时刻兴趣满满的能力——NASA对很多数学不及格的女生的吸引力,几乎接近于一位时尚博主。


▲ NASA官网的在线画廊中有超过14万张免费高清图片


从最初的登月到火星探险,从细致的数据搜集到大胆的探索未知,NASA一直以来,都如星舰一般“勇敢航向前人所未至的宇宙洪荒”。


▲ 平面设计师Christian Stangl仅用NASA图片资源制作的“登月”短片


除此之外,它还有着极度慷慨的人设:大家都知道的,它很早之前就微微一笑,把自己拥有140000张极高清宇宙照片的私家图库开放给所有用户探索宇宙(以及当壁纸)了,不过最近,NASA又“慷”了一个更不得了的大“慨”。


▲ Open NASA的访问者能很清晰方便地根据自己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合适的信息


▲ 开放的材料涉及很多个不同的科目


NASA的Open Data计划,将自己在浩瀚宇宙中超过50年的“冒险”数据整理分类,有条理、免费地公开给了所有的科学家、程序开发者、政府、普通的航天爱好者,以及所有对宇宙好奇的人类——截至写稿的时间,Open NASA已经开放了32089个数据集、356个代码库和51个API接口。


▲ 一份可爱的Open NASA计划详解



“Explores for answers

that power our future.”



慷慨开放这个庞大、珍贵的数据库,NASA的理由单纯得伟大:“共享,可以被用来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开发一些很棒的app,或者,可以让你觉得探索宇宙很酷,也挺好”——酷酷的宇宙,酷酷的NASA,毕竟,我们的目标是,升级地球文明!




Guggenheim Museum 古根海姆博物馆

guggenheim.org


▲ 部分开放的艺术家书籍封面


今年初,大师毕加索、极简艺术家Dan Flavin、波普艺术家Roy Lichtenstein、或是平面艺术家Robert Rauschenberg等200多本艺术家书籍,都化身高清PDF,通过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在线档案馆,免费提供给所有人。

而不久前,古根海姆博物馆又在线上释出了包括我们熟悉的毕加索的黄发少女、蒙德里安的格子线条系列等作品在内的,足足1700件藏品。


▲ Woman with Yellow Hair by Pablo Picasso


▲ Karl Nierendorf Estate collection分类下的部分作品展示了艺术经纪人的藏品


每一件都按照博物馆内的主题分类陈列,比如,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印上门票的镇馆之宝之一,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作品Composition No. 1: Lozenge with Four Lines的在线页面上,除了贴心地附有高清大图、作者和作品的详细信息之外,还提供权威的解析和评论。


▲ 蒙德里安作品的在线介绍页面


除此之外,还能很方便地可以通过作者、主题或是类型、年份等信息的超链接,查看所有相关的作品——而在页面的底部也会随机地展现一幅“你可能会喜欢的艺术作品”。


▲ 在展馆内要排上1-2小时的队才能见到的18K黄金马桶






The Design Museum 伦敦设计博物馆

designmuseum.org


▲ 首页展示正在进行中的展览


比起更多地存在于我们美术课本上属于18、19世纪的大师和艺术,Zaha Hadid、Paul Smith这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名字,或是当代最知名的设计产品背后所暗含的生动创作密码,总是更能点燃我们的兴趣。



伦敦设计博物馆,作为世界上第一家以“设计”为主题的博物馆,除了收藏也很爱研究各种现当代的设计作品,还设立了一个大奖Designs of the Year,每年在各个领域的新锐设计中评选出优胜者——David Bowie的神秘专辑、令人羡慕的挪威护照都在其列。



伦敦设计博物馆的在线网站有点“整理癖”:一方面,每一个在设展的介绍页面,除了基本介绍和展讯信息之外,都会有相关视频、艺术家谈话、甚至是社交媒体话题延伸等丰富拓展信息。



▲ 正在进行的展览页面,有着非常丰富的扩展信息


另一方面,伦敦设计博物馆还总喜欢以特定的主题作为分隔,理出一份份宛如在线杂志般、图文并茂的讲解报告,饱含条理地,从各个细致的角度围绕设计或是设计师,讲述不断变化的主题。


▲ “设计”话题下的在线主题文章



“Design is a way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how you can change it.”



比如,“企鹅丛书设计故事”、“伦敦地下铁图标演变史”、“Anglepoise台灯设计元素拆解”,或是大分量的“椅子设计盘点”:以每10年为界,囊括了从19世纪后期到千禧年那些著名的椅子们……比起漫无目的地乱逛,伦敦设计博物馆线上的专业、系统的“报告式主题展”也许能为你带来更多灵感呢。


▲ 企鹅丛书设计故事






Museum of Broken Relationships 失恋博物馆

brokenships.com



在2006年拿下“创意博物馆”大奖的失恋博物馆是这份列表上最有“民间感”的一个,专门存放那些来自世界各地“令人心碎的情感关系”。除了在“诞生地”克罗地亚和美国洛杉矶分别有一个永久性展馆之外,它还总在全球各大城市举办游击展览——毕竟,哪儿都有伤心的人。


▲ 心碎系列集合


不过,比起独自飞去逛失恋博物馆,家中的沙发上或是安静的被窝里,或许是更适合失恋后💔回忆的私密环境。失恋博物馆的网站上,就在线以很像是“便利贴”的形式展出了许多展品,每一件都有名称、地点和展品捐赠人的情感故事。


📍挪威 | 一只熨斗
“当初熨婚礼西装的这只熨斗,

是如今唯一留下来的东西了。”

📍荷兰 | 一只毛绒史努比公仔
“我17岁生日的时候他送我的。

30年来,我们有了三个孩子、一栋房子……

现在他爱上别人,选择离开我,

还说30年来从没有真正爱过我

——我想不通。”

📍卢森堡 | 汉堡玩具
“他的狗留下的痕迹,比他多。”



“The Stories”里长长短短、娓娓道来、或无奈或治愈的故事集,或是“The Collection”里的钥匙圈、咖啡机、剪下来的脏辫、行星光谱……让电脑前独自“看展”的人,有了寻找共鸣、放心哭泣的机会。



不过,除了看别人的故事感同身受之外,也可以把你的伤心物捐赠给博物馆——把伤心事“丢”进博物馆,也许可以让你恢复得快一些哦!






Maison de Créateurs de Convivialité

保乐力加创享欢聚之家



博物馆们纷纷把它们的档案馆大门打开,在线上慷慨地分享给大家。当然,文化当然不只与历史、科学、艺术、设计这些严肃的功能知识有关,如果说失恋博物馆是“感性的悲伤文化”的话,那保乐力加建造的这间秘密的线上画廊(——还自带小酒吧🍷)则是“关于欢聚、分享和创意的快乐文化”。



这间有趣的线上画廊,以人类饮用历史最长的饮料之一“美酒”为线索,将同与它有关的故事、情感、欢聚和创想,以轻松趣味的方式,在线分享给大家。


画廊分为上下两层,通过晃动手机或是点击等不同的动作,大家就能不受打扰、自在地畅游其中。


▲ 巴黎之花、绝对伏特加、马爹利、芝华士……哪里不会点哪里!


一层有一个小酒吧,可爱的酒保会热情地与你对话,只要轻点酒架上、吧台上的任何一瓶酒,知识丰富的酒保都能将这一瓶酒的品牌、历史、传说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些简单易读却权威可信任的“正版酒知识”,或许可以为下一次小酌更添一丝情绪风味,或是为下一次的欢聚更丰富一点(有文化的😎)话题。



在一层喝了个开心,又为这些平时熟悉的瓶子,添加了一些酒文化背景之后,就可以去二楼的在线画廊看看啦。



亮堂堂的二楼是个无需艺术史知识,就能轻松观赏的在线画廊。墙上挂着的画框中、桌上摆着的镜框里,或是地上斜倚着、柜子里偷偷放着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来自Tango、Pencil Max、姜疆、Camek、Yulong等一伙儿爱喝酒、爱聚会、创意满分的插画师们的作品。



这个在线画廊还设置了考验眼力的有奖小互动,如果把每一幅作品都点开欣赏,发现其中的暗藏的五件物品,你也许可以获得“线下”的真实礼物。


当然,你也会发现,这些可爱的画作大概都是插画师们在小酌之后画的——因为这儿的画,无论风格,或写实或奇幻,无论黑白还是五彩,线条或是涂鸦,无论画得是仲夏还是寒冬……每一幅都是他们每个人脑洞中各不相同的,关于欢聚的场景。



美酒美食让人敞开心扉、乐享当下,更令热爱“借酒”创作的插画师们的迸发出无限灵感——你可以看到曾令你无比开心的那次hostel陌生人聚会,或许还能见到你的派对“理想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一幅画里,都可以搜集到不重复的喝酒小借口,和关于酒、欢聚、分享和创意的“创享欢聚”文化。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