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活动和无线电通讯(第一章:电离层)

 地理qq360 2017-09-18

前言:

今年8月的时候,有个朋友带我去参加一个卫星通讯公司,回来自己查了一些资料,受到启发,碰巧现在也有点时间,写了这篇东西。 由于没地方能发, 就放在这里吧。题目虽然是“太阳活动和无线电通讯”,但里面是很多跑题的地方。知识是连通的,查下去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一扯就能扯到很远。很多地方我自 己尝试加以讨论,很多为自己个人理解,不排除很多错误,有错欢迎指正。注意,里面数据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不同网页可能会有些微差别,但靠谱。

--------------------------------------------------------------------------------------------------

本章内容

1.1.1电离层是怎样形成?

1.1.2大气层如何对无线电波吸收和反射?

1.1.3电离层分层介绍

1.2臭氧层(ozone)

-------------------------------------------------------------------------------------------------------------------------------------------------------

第一章----------大气和无线电波传播

本节主要探讨大气的特性,从而了解其和无线电波传播的关系。

1.1电离层(ionosphere)

(大气分层结构)

太阳活动和无线电通讯(第一章:电离层)

(http://csep10.phys./astr161/lect/earth/atmosphere.html)

太阳活动和无线电通讯(第一章:电离层)

http://www./earth/Atmosphere/layers_activity_print.html

1.1.1电离层是怎样形成?

 太阳辐射以0.137 Watts per cm2的 功率到达地球(这个数叫“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频率覆盖由射电到X射线。当频率高于紫外波段的光子和大气气体粒子碰撞时,粒子会吸收部分辐射能量,之后就会发生电离,产生一个电 子和离子(能够有足够能量产生电离的辐射称之为ionizing radiation)。宇宙线和太阳风粒子也可以引起大气层原子电离,但没太阳辐射厉害(宇宙线和太阳风粒子自身辐射是粒子辐射particle radiation,而这里的太阳辐射是指电磁波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就是这些离子构成了电离层。高能粒子之所以不能到达地球就是有电离层的原因。而太阳辐射也因经过高层吸收而逐渐减弱

 在 电离的进行同时,复合(recombination)也同时发生(复合即电子和离子结合,复原为原来的原子)。在不同的海拔有不同密度的气体原子,高海拔 的密度较低,电离度也高,较低海拔的密度高,更容易复合,电离度较低。当电离和复合达到平衡时,就决定了该点的电离度。所以电离层有不同的电离度,整个电 离层分为D,E,F1,F2(位置由下至上,电离度由低至高)层。(电离度越高,即自由电子数越多,能反射的无线电频率就越高。)

 整个电 离层对30MHz以下的无线电波会产生吸收,减弱,反射和折射(1.1.2详述)。200MHz以上大气对无线电波是完全透明。在整个电磁谱里,射电辐射 为3kHz至 300GHz,但是太低频的是穿透不过大气,所以射电天文望远镜的波段主要在较高频,一般最少为几百MHz,到GHz的量级。在建的LOFAR(荷兰)应 该是到目前为止,可观测的最低频射电望远镜,观测频率在10MHz - 230MHz。

地面的无线电通讯波段,需要靠电离层来传播,频率不会太高,但在空间的卫星,发射的波段往往是GHz量级,这和天文观测是有冲突的。什么波段为通讯用,什么为天文用是有规定的。有兴趣可参看

 

-United States Frequency Allocation http://www.ntia./files/ntia/publications/2003-allochrt.pdf

-Radio Astronomy Frequencies List

http:///luxorion/radioastro-frequencieslist.htm

 1.1.2大气层如何对无线电波吸收和反射?

 

由 于 D,E层空气较厚(参考1.1.3电离层分层介绍),即分子密度高,当无线电波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能量会传给自由电子和离子,引起他们以相同频率震动。如 果这些高能自由电子和离子随后没跟气体分子碰撞,那么他们就会以相同频率把之前吸收的能量再辐射出去,而无线电波也可以继续传播,不过强度可能稍微减弱。 然而,如果自由电子和离子在吸收无线电波能量后,和其他中性粒子碰撞,那能量就会转化和热能/动能,那原来的波的能量就被吸收了(ionospheric absorption。 当离子或电子密度越高时,碰撞越强,能量吸收也越多(因此在太阳活跃时吸收也越强)。另外,波的频率对吸收也是有影响的,当频率增加时,波长减短,引起的 电子和离子以较短的波长震动,碰撞概率也低,被吸收少,就能把原来辐射再辐射出去。但当频率越来越高,波长短得只能和很少或没有自由电子发生相互作用,那 么辐射就能逃离出去大气层(参考下图)。因此,在电离层而言,无线电波是波长越短穿透力厉害。信号在大气层减弱的程度是和频率平方成反比。

 当信号通过D层到达E层及F层时,自由电子密度一直增高,当信号由密度低到密度高的地方时,会产生折射。而当信号能够和足够多的电子产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折射足以令信号“反射”回去地球,被接收器接收,可以达到长距离传播。

这个“反射”跟信号频率及入射角有关,详见2.2入射频率。

 http://www./ABCDx/Sections/Propagation.htm

太阳活动和无线电通讯(第一章:电离层)

如上图,低频的波长较长,一个周期可以和更多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容易被吸收和反射。但当波长越来越短时,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的电子就越少,就容易逃离大气层。

 1.1.3电离层分层介绍

D(D layer)

 位于海拔约50 - 90公里,只在白天出现,最高电子密度~ 108 - 109电子/米3, 对AM收音机无线电波(低频,一般为几百KHz到20多MHz)吸收厉害,对高频的则产生减弱。由于这层电离度最低,晚上复合 (recombination)厉害,因此晚上是没有D层出现的。没有此层,就表示没有吸收,所以白天听不到一些电台的广播,但晚上会收到的。收音机发射 站也因此在日出和日落时要调整输出功率。

 E(E layer)

位于海拔90 - 140公里,最高电子密度~ 1011电子/米3,此层可以反射100kHz - 20MHz或以下的无线电波。和D层一样,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这层存在,但由于电离度比D层高,需要复合时间较长,晚上不完全消失。

 F(F layer)

 位于海拔200 – 500公里,分开F1及F2两个分层,F1最高电子密度~ 1011电子/米3,F2则为1010电子/米3(白天)1012电子/米3(晚 上)。当中F1只在白天出现,F2全天出现,在反射天波(下文详述)起主要作用,为长距离通讯最主要的一层,反射的主要为高频无线电波(High Frequency, HF, 3 – 300MHz)。由于这层位置最高,空气稀薄,气体分子少,所以复合概率比其它层要低,电子的寿命也最长,晚上还没来得及完全复合的时候,天就亮了,因 此,这层是无论白天晚上都存在的。

(补充知识:E, F1及F2电子寿命分别为:20秒,1分钟及20分钟)

 本节参考

-Radio Wave Propagation

http://www./neets/book10/40.htm

-地球上的射电望远镜概览

http://en./wiki/List_of_radio_telescopes

-About the Ionosphere(关于离子层,臭氧层形成)

http://www.haarp./haarp/ion1.html

 1.2臭氧层(ozone)

臭氧层其实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不过由于常常听见,就在此跑题一下。

 在平流层(stratosphere)里,频率为紫外波段或更高的光子可以分解氧分子(O2) 至氧原子(O)(过程1),而氧原子又会和氧分子结合形成O3(过程2)。O3就是臭氧层了。紫外线的能量由于被吸收了,所以臭氧层能抵挡紫外线。臭氧层其实只有几毫米薄。

 O2---------> O + O                过程1

O + O2 ---------> O                     过程2

 然而,化学污染物会阻碍以上过程,引致O3不能产生。这些化学物质和O2或O结合,生成其他化学物质。

 紫外波段分为UVA(3 – 3.8eV),UVB(3.8 – 4.2eV), UVC(4.2-12.3eV)。氧分子的离解能为~5eVUVC是最有害的,但是都被臭氧屏蔽了(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理解能和不同紫外波段能量),所以平时也没人说它。UVB是大部分被臭氧屏蔽,至于UVA,其能量较低,不能离解氧分子,大部分就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