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检查作业”这档事儿家长确实做不好

 简心渡惑 2017-09-18
“检查作业”这档事儿家长确实做不好

浙江一小学,因“叫停”家长签字,受到广泛关注。按照学校所发的“公约内容”而言:“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同时希望学生认识到检查作业是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

从社交媒体上“检查作业不是妈妈的事 ”迅速登上热搜,也能看出来,普遍家长对这种“签字模式”早已苦不堪言。某种层面上,为孩子好的学校或老师,从一开始就陷入“乡愿”的逻辑里难以自拔,所谓的“家庭辅导”也就顺势失去预设的模样。

坦白讲,在一个快速集结的社会里,并非家长不愿辅导孩子。而是,有很多家长不具备辅导的能力。换言之,就算可以勉强辅导也是很不专业。很多家长又怕老师为难自己的孩子,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去辅导。很多时候,孩子不会做的作业,也就自然成为“家长的作业”。一些家长实在太忙,就委托补习班老师给检查(花钱受托更是流于形式),回家后自己给签字。

这些流于形式的“签字模式”,早已失去了真正的“辅导作用”,却又被各种责任缠绕着难以挣脱。说到底,为孩子好,还是在解构成人世界的焦虑。至于孩子是否真的好,大概万般把戏过后,也就显得无憾了。

我一直在想,在家长不需要签字的年代,孩子们怎么学习,怎么考试,怎么实现理想。然而,这么多年过去,那个时代的小青年都已初为父母,即便“没被签字”,也该怎样就怎样,为何现在的孩子非要让家长签字检查作业呢?

何况,我们都很清楚,“签字”之下的学习成绩也就那样,学习好坏依旧符合正态分布,并没有因为家长的签字让孩子有什么异于过去。当然,“家庭管教”是不能少的,但“检查作业”这种事情应该还是老师专业。

一直以来,老师,孩子,家长,都好像在玩一种权术。都知道怎么回事,都装着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别人都在做,别人都在用,别人都那样。于是,我们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厌恶的“别人”。实际上,都知道这些事情没什么卵用。

老师装着与家长建立某种关系,孩子装着自己是最听话的孩子,家长装着是最负责任的家长。看似一片和谐之下,却透着说不尽的“乡愿”和“乡怨”。这就像家长们开展的“补习班竞赛”一样,总觉得参加的多,学习的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早已不在乎效果好不好,孩子行不行,就觉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他们从来不考虑“风调雨顺”会决定他们的结局。老师就管自己教书,家长就管自己培养,至于孩子的理想,多半最后都被现实打败。

我们所面对的生活里,老师都在忙着评职称,家长都在忙着养家糊口,孩子都在忙着应付家长和老师的纠缠。真正的学校教育被打折,真正的家庭教育被忽略,唯独在孩子的成长里就剩下无尽的作业和看不到头的补习班。这种失去初衷的教育关系,着实难让孩子正常的成长。

不管怎样,让家长“检查作业”,“签字”这种事情真的不是教育关系的良性互动。某种层面上,它已经让教育变得疏离,变得骨感,变得功利满满。老师,孩子,家长,每一方都在表演最好的样子,长此以往,很多人就会以为那是“最好的样子”。实际上,那却是最坑爹的样子。

教育要想好,除却体制改革以外,教育关系链中的每一方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样子是为什么,而不是浮于表面的严谨,听话,爱惜。老师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家长有家长的样子,最终教育才会回到最初的样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