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博士郑州当中学班主任,70%学生被'985'高校录取!

 xinanke 2017-09-19

“我当年上高中的时候,班主任那是弹指神通,一颗粉笔头指哪儿打哪儿……”

“我的高中班主任现在是我们高中的副校长了,水平杠杠的……”

…… ……

高中生活总是辛苦而难忘的,尤其是高中时候的班主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巨大,郑州外国语学校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肯定更让自己的学生难忘:保送南开大学、中科院攻读硕士、博士,本身便是学生的“人生偶像”,更何况他的手下真的有几把刷子:

他任教的郑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15班,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2人获河南省赛区一等奖。今年高考,全班8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38人被“985”高校录取,占全班总人数的70%。

这样的博士班主任,请再多一些!

郑州首位博士班主任

郑外王俊博士工作室挂牌成立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追星,当然这个星要是正面的积极的人生榜样,这样的追星,会让孩子受益无穷。”一名央视名嘴在郑州外国语学校作报告的时候,曾这样鼓励学生们。

而在郑外,真的有这样一个老师,正成为学生和老师们共同的“明星”:

2017年9月15日,郑州外国语学校王俊博士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当天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副校长石敬凯为工作室揭牌。

“王俊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是几年前我们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担任学校的物理竞赛教学以及实验班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成绩非常优异。”王中立介绍说。

“此次学校为王俊博士成立工作室,是为了发挥王俊博士学科前沿方面的优势,为学校青年教师高端培养、优秀学生培养等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这个王俊博士,不少郑外学子都很熟悉,更是很多郑外学子追逐的人生榜样,因为他的人生本就是“开挂”的学霸的范本儿。

要知道,当年就读高中的时候,王俊就曾获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被保送至南开大学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到中科院读了硕士和博士。

作为名校博士毕业生,来到中学教书,这在河南应该还是一件稀罕事。

“在北京,博士到中学当班主任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在郑州这估计是首例,而且担任班主任这几年,不管是王俊老师还是他的学生们,都给了学生不少惊喜。”学校负责人说。

对于博士工作室,王俊和他的团队准备把这个工作室打造成为立足于郑外,面向青年教育工作者、优秀学生群体的交流、学习、创新平台。并且,工作室开展的活动不只是针对物理学科,而是所有的理科。

他说,将来,工作室会定期邀请高校、中学的著名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外出开展培训、学习、交流等活动,以及指导在校优秀高中生开展一些研究课题等。

“王俊博士工作室的挂牌成立,是郑州外国语学校自主培养高端青年教师计划的一系列举措之一。”王中立说,郑州外国语学校正在向全国最著名中学迈进,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就在于学校要有一个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尤其是青年教师团队。

这样的博士班主任,请再来“一打”!

2013年,作为高层次人才,1984年出生的王俊被引进郑州外国语学校。

虽然是博士,当初的王俊也感觉“压力山大”:

“2013年初来到郑外,正值当时高二物理竞赛教练辞职离岗,距离9月省赛只有不足两个月。副校长石敬凯举荐我来把这一届竞赛班带完。”王俊说,对于他这么一个非师范毕业、没有丝毫教学经验、初来乍到的门外汉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王俊在高中时搞过竞赛,大学里学的也是物理专业,但这和竞赛教学还是两码事。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接还是不接,王俊的选择是迎难而上!

“时间很紧且任务重,面对的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但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并且早在来郑外之前,我就有了心理准备,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并以此为契机,使自己快速成长。”王俊说。

他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做题、改题、讲题、钻研,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工作节奏,把遗忘的物理知识、竞赛技巧都重新捡了起来,学生们也逐渐对他有了信心,最终平稳地完成了当年的竞赛教学任务,11个孩子中,全部获得了“985”高校的降分,其中4个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

王俊说,自己高中物理竞赛出身,本身对物理有着极大的兴趣,在读大学、读博期间学的也都是物理专业,一直想做一些对喜欢物理的孩子们有所帮助的事,同时也使自己学有所用,于是就选择了来中学教物理、教竞赛。

不仅在竞赛方面王俊这个班主任棒棒哒,随后,他接手了北大外语类保送生辅导工作、清北自主招生辅导工作。“最终这一届的北大外语类保送、清北自招结果都非常好,这一届也创造了郑外49人考入清北的纪录,而且这一年也是我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一年。”

而就在今年,王俊所带的2017届15班,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2人获河南省赛区一等奖。今年高考,这个班共有4人被北京大学录取,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38人被“985”高校录取,占全班总人数的70%。

博士说

当老师既是自己的爱好,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次

在同事的眼里,这位年轻的博士同事,并没有恃才傲物或者不好接触,“水平很高,但非常谦逊”“从不以自己水平高而高高在上”。

当初放弃原来的工作,到学校还是中学当老师,也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王俊说,博士毕业后,自己在一家国企做实验和研发工作,工作两年感觉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

“我一直挺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当时郑外有引进人才的计划,一拍即合,我就来了郑外,也当上了老师,当时不少朋友同事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他说,其实,在北上广,别说高中,博士当小学老师的也有。

当然,作为非科班出身的老师,王俊刚来的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还要当班主任,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是非常强势的人,怕管理不好学生,但是学校领导非常信任他。

“在郑外,一般师范类大学毕业的老师,需要十年左右的教学经验,才会带竞赛班,当竞赛教练,一来我就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学校对我的信任。我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也走过来了。”

今年,王俊功成身退,开始带高一竞赛班,他觉得自己更加驾轻就熟了。

王俊专门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郑外物理王教练”。

在公众号上,他会和同学们分享自己所带班级的开学报到工作、军训中的一些难忘经历,最近,他更是邀请了自己带过的毕业班的学霸们,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和参加竞赛的感受与收获。

观 点

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获奖竞赛生会更加受到高校的青睐

提到自己的成绩,王俊很谦虚,他觉得虽然在郑外已经担任了三年的物理竞赛教练员,但还没有给学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尽管如此,三年来,对物理竞赛、对学校,他还是有些体悟的,分享给有用的人:

观点一在高校自主招生中,获奖竞赛生会更加受到高校的青睐

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获得高中阶段理科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不再具有保送资格,表面上看,是大大削弱了竞赛的升学价值,一时间,竞赛无用论大行其道,很多学校、学生在是否选择学习竞赛问题上就变得很犹豫,无从选择。

然而,几年来的升学实践表明,在高校自主招生中,竞赛生,尤其是获得过省级一等奖的竞赛生,会更加受到高校的青睐。另外,这项政策也大大净化了竞赛环境,使得真正有实力的高端竞赛选手,能够顺利f地脱颖而出、实现梦想。

所以,就环境来说,竞赛非但没有衰落,反而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观点二竞赛生具备非竞赛生的自身优势

也有些家长和学生会担心,认为竞赛会影响高考成绩,我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虽然准备竞赛会使高考复习时间少两个月,但同时竞赛生会具备非竞赛生没有的自身优势:

1、在本学科的知识储备优势;2、良好的学习自觉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3、坚强的意志和抗打击能力。

故而历年高考中,竞赛生总体成绩都是非常好的,当然不排除个别竞赛生高考失利,但是造成失利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粗暴地归结为学竞赛。

竞赛成绩,尤其是高端成绩(金牌、集训队、国家队),是作为全国最著名中学的重要名片。放眼全国,最著名中学,没有一个不是竞赛强校。

观点三不要闭门造车,多学习、多交流

竞赛教学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活儿,随着时代的发展,竞赛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十年前的物理复赛题,放到今天,已经退化到自主招生的难度了,其他学科想必也是如此。

这就要求教练员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时刻学习,武装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和其他省份竞赛强校的竞赛教练员多交流、多探讨,相互借鉴经验。

所以学校竞赛部,包括我自己,提倡的做法是请进来、走出去。把国内知名专家请到学校里来,给学生讲课;假期期间,带领学生出去培训,开阔眼界。和高手过招,才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当然,我们不能依赖于请进来、走出去,主要的工作还得我们自己来干,别人的经验也不能照搬,要根据我校、我省、学生的具体情况,蹚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竞赛教学之路。

观点四青年教师要勇于担担子、迎挑战

从2013年初来郑外,临危受命,先后带竞赛班和保送、自主招生辅导工作,让王俊明白青年竞赛教练员需要勇于担担子、敢于迎接挑战,尤其是那些貌似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

这个过程会很辛苦、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只要走过去了,就一定会收获满满。

学生说

初遇竞赛,难忘王老师的那道芭蕾舞演员的题目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不假。我对物理学习一直具有持续的兴趣。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节王老师竞赛课是运动学专题,那道芭蕾舞演员的题目令人记忆犹新。

月考后,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我向竞赛倾斜了更多精力,开始自学同济版《高等数学》——一本较为友好而初等的微积分教程。

当然,高中不只有学习,还有生活。竞赛班因为情形特殊,假期会比较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比平行班的同学多一份付出,又怎能比他们多掌握一份知识。

寒暑假偌大的空旷的校园里,是你和你的竞赛班同学们在互相扶持鼓励,一起学习进步。竞赛班的暑假充斥着鸡蛋灌饼的香味,昏昏沉沉的午觉,操场上挥洒的荷尔蒙,夜晚的试卷。

——郑外2017届高三毕业生王鹤然。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数理计科班大一。

王俊互评:他的成功有两点:聪明又勤奋。鹤然同学的竞赛路,更适合河南目前的情况。

还记得第一次周六竞赛课结束的那个下着雨的下午,等车的时候,我还在与同学讨论刚刚课上的芭蕾舞演员相聚问题。思维的碰撞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偏差,并让我及时地更正。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在实践一种正确的学习竞赛的思维:接受知识--自行推演--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其间王老师也找我谈过,表示希望我能在竞赛方面多投入点时间。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多做一点《高考奥赛对接》上的题目,学一点高等数学——当然,只用学会在物理上运用高数,而不用纠结于各种定理推论的证明。

寒假补课结束时,我们就学完了高中课内的物理知识。然后的高一下就到了自招难度、竞赛难度,逐级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大量采用了学生分小组找题、备课、讲题的模式,我感觉对我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给别人讲题、讲知识点是一种自我进步的绝佳方法,一个知识板块,唯有能清晰地讲出来,讲明白,才是真的理解并掌握了。

——郑外2017届高三毕业生、33届物理竞赛金牌得主宋祁钰,2017年高考总分682分,河南省第16名,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王俊互评:和鹤然大神相比,祁钰大神更加全面,属于两栖学霸,竞赛、高考都所向披靡,各种光环环绕在祁钰大神周围,令吃瓜群众们瑟瑟发抖。

其实,祁钰同学的高中学习生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过挫折、有过低谷,是他的不离不弃,铸就了最后的成功!



来源:河南商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