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行-17〗厦门:乱走思明

 轻风无意 2017-09-19
〖福建行-17〗厦门:乱走思明

思明区是是厦门的主城区,不仅包括厦门本岛南半部,也包括鼓浪屿。在与两位大神碰头之前,随便走走思明区之核心部分,也算是预热吧。尽管看了两处国保、若干省保市保、一处名街和一处一级博物馆,不过并没什么重点,只是流水帐般一一扫过,因此本文没有按照惯例采用文保单位名称作为标题,想必“乱走”二字是最恰当的了。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全国唯一的高架BRT,低廉的票价(记得我只花了五毛)让习惯了华东高额交通费用(尤以沪杭为甚)的本人好生羡慕。前不久听闻厦门地铁获批的消息,不知将和现有的BRT怎样协调关系?同时并存还是利用升级?


熙熙攘攘的站西路。


向西走至尽头再转向北,没过多远就能看到大门紧锁的陈化成墓。


曾参观过吴淞的陈化成纪念馆,相比此处不开放的国保,其实还是前者可看价值大一些。


看到金榜公园内的“滨海邹鲁”题刻,脑中却浮现出不少城市。印象里福州、莆田、泉州、潮州、汕头也都这么自称,连成一线了。


绕至围栏右后方,终于找到处可以翻越的地方,近距离拍几张。陈化成墓,在厦门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砖石构筑,龟形坟丘,两翼置石栏板和栏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狮。坟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鹤等,边饰以卷草纹。墓碑刻:“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竖八角形望柱一对,上刻对联:“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


省保厦门所城墙寻而未果,其实已经离它很近了,就是懒得随便找个人问问,教训啊。


相比始建于明洪武、复建于清康熙、现仅存70米的沧桑城墙,随处可见的近代建筑已经不能吸引我了。


来厦门的一个感觉是,作为旅游城市,又在小长假,为什么处处那么冷清?


刚刚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中山路步行街。


和泉州那种闽南风骑楼街相比,厦门骑楼已经看不出多少本土文化的影子了,或许,作为一座近代城市,厦门的本土文化就是西洋文化吧?


闽南特色食品街。


街口随拍。


藏在步行街旁的另一处省保,新街礼拜堂。


新街礼拜堂又名中华第一圣堂,始建于1848年,是我国最早供华人使用的基督教堂。


思明南路。


江夏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黄培松在1910年奉旨建造的宗祠,是黄氏广大宗亲“过台湾”、“下南洋”的出发地,被誉为“厦门最具艺术价值的老建筑”。由于身处文安小学内,又时值放假,憾未能入内。


误入旧城改造区域。


看基坑规模,肯定不会矮。


起伏的地形、层叠的建筑,垂直的基坑,想起重庆来,不过没重庆那么夸张。


小巷深处的西洋旧宅。


七绕八饶。


俯瞰一下。


闽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在厦门老城已经难得一见。


回到现代化的世界中。


中山路步行街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


回看街口。


阮旻锡夕阳寮隐居处遗址。郑成功开辟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时,于永历九年(1655)设立储贤馆,聘阮氏为储贤馆成员,参与策划军政大事。收复台湾后第二年,郑成功去世,清军攻破厦门,阮氏“弃家行遁,奔走四方,留滞燕云(北京)二十余载。”曾削发为僧,名超全,以教授生徒自给。康熙二十九年(1690)68岁时返厦,隐居于夕阳寮(即遗址处),潜心著述。


遥望雾气中的对岸。


不知明早的鼓浪屿之行会如何?


继续乱走。


在大生里铁路文化公园入口附近看到一处不知来历的重檐顶古建。


后来在小鱼社区看到某呼吁保护这座古建的帖子,有回帖称这座建筑为李厝,不过附近还有一座规模更大的蒋厝,蒋厝原为五进大厝,因拆建思明南路拆了两进。又搜到一份包含68座建筑的“厦门岛历史风貌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包括“大生里铁路口洪厝”和“思明南路447号蒋厝”,那么前者是否就是这座建筑?它的名字到底是李厝还是洪厝?


思明路对面还有另一座古建筑,看上去像庙宇,不似民居。


接下来走走铁路。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码头之间,全场总长4.5公里(含万石山铁路隧道697米)。


将这段荒废多年的鹰厦铁路延伸线改造成公园而不是彻底拆除,无论对于留存城市记忆,还是对于市民休闲,都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时间限制,没有继续向隧道另一头走了。两点建议:一、在公园内的铁路上停放一辆老机车吧;二、将公园入口的几座古建纳入修缮范围。


不远处是红色文物——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当时并不知道,路口左侧围墙后有一座建筑群,正是上文提到的蒋厝,可惜连个屋顶都没拍到。


时值元旦假期,旧址并不对外开放,不过还是说动了看门人,进去绕了一圈。看门人大概一定在诧异,居然有人会花十分钟求自己开门以主动接受红色教育。


其实我只是想拍个碑,哈哈。可惜国保碑并没有立起,大为失望。


最后逛逛华侨博物馆。


陈嘉庚所主持创办的华侨博物馆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华侨历史博物馆”,已有半个世纪历史,因此展示环境稍显陈旧,然而内容还是非常有可看性的。


鉴于相关专题博文太多,大家可以自己搜,我就不具体写了。谨以一张发黄的“契约华工脱身凭札”,纪念下华人曾经的苦难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