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行-5〗泉州惠安:洛阳桥

 轻风无意 2017-09-19
〖福建行-5〗泉州 <wbr>惠安:洛阳桥

到达荒郊野外的泉州火车站时已经入夜,好在还有公交,于是几番折腾,终于在洛江区繁华处找到住处,这里离洛阳桥不远,也算是方便第二天的行程。


从洛江区中心向北,杂乱的自建房之间已经耸立起连片高层公寓,在上面俯瞰洛阳桥全貌一定很壮观吧?


桥南街在蔡襄祠围墙外拐了个弯向北。可惜蔡襄祠尚未开门,蔡襄《万安桥记》宋碑也便无缘一见了。


这里摘录《万安桥记》全文,作为本篇博客的引子:“泉州万安渡石桥,始造于皇祜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祜四年十二月年来讫功。累趾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长之数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求诸施者。渡实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职其事:庐锡、王实、许忠、浮图义陂,善宗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明年秋,蒙召还京,道由是出,因纪所作,勒于岸左。”


从桥南村这里来看,泉州农村的自建房虽不比苏南之整齐、浙北之气派,但比较养眼,不知是自发形成,还是当地政府有意规划的结果。


拐过这道弯便能看到桥头。


不过本人并不喜欢直奔景点而去然后看完闪人,对于沿途城建细节和风土人情也比较在意。由于是第一次来闽南,对于这小村里路边的种种都比较好奇。


终于站在洛阳桥前了,你在各种书籍中频频现身,以至于当我亲自站在你面前时,竟毫无陌生之感。与“中国四大名桥”的其它三座不同,洛阳桥完全开放,没有门票,至今仍在发挥联系洛江南北之作用,只是禁止了机动车。


“洛阳”之名很容易让然联想起河南洛阳,实际上确实有那么些关系。唐朝初年,大量中原人南迁,其中迁到闽南的多为河洛一带人士,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洛阳桥又名“万安桥”,南起泉州市洛江区,北达惠安县洛阳镇,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也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从皇祐五年(1053)至嘉祐四年(1059),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历时七年建成。建桥八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其中民国二十年时曾被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桥面增高2米,现在看到的桥面应是1993至1996年修复的。


古代洛阳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有一石、一坊、一阁,二镇风,三城,四介士,五井,六朝,七亭,八景,九塔,十三进万安桥院,二十八兽(宿),四十六墩,八十一菩萨,三百六十丈,五百栏杆。现存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4尊武士石像,还有20方历代碑刻。


在洛阳桥建成以前,此地建有万安渡口,由于当时的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北宋最大的商港之一,渡口显然已不能满足来往客商的需要。本次旅行前看了央视记录片《走向海洋》,其中第二集《海上明月》一开始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世界的雏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编剧给出的答案是——宋朝。“在距今七八百年前的宋元时期,东、西方已经被一条繁荣的海上通道紧密联系在一起”。“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依赖农业税收,但是在南宋,商业税收首次超过了土地所得”。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是万安桥取代万安渡口的推动力。那么这千年不倒的桥梁,也可以看作中国漫长农业社会中夭折的资本主义插曲的纪念物了。


中洲之上的锥形塔——镇风塔。


中亭,内有“西川甘雨”碑,原为祈雨之处。旁边小庙挂有“天下第一桥”横额。


经幢。


各代碑刻。


宋代石刻“万古安澜”。


“洛阳潮声”历来是泉州的十景之一,不过正值落潮,气势上似乎小了些,但是能更清楚的观赏到桥墩全貌。“筏型基础”、“浮运法”和“种蛎固基法”,这里就不作介绍了。


中洲的空地上,立着些与桥无关的偶像。


闽南的各种民间信仰依然自发而活跃着。


角落里的碑刻残段。


国保碑位置甚佳,可以轻易将桥身拍入。


巨榕下的“万安桥”石刻和佛教刻石。


泉州有俗语道:“站着像东西塔,躺下像洛阳桥”。应该是暗示洛阳桥笔直。不过似乎并非如此,是否由于千年江水不均匀冲刷造成部分桥墩移位所致?


爬满牡蛎的船型桥墩。


每年三月初三,桥上会举行祭海神民俗活动,从桥头到中亭,一路锣鼓唢呐,全然不是此时的寂寞景象。


洛阳桥上游一百米处的洛阳大桥。


建于宋代的月光菩萨塔。


爱神啊……(此处省略三百字祈祷用语)


滩地上的各色船只。


这张是我最喜欢的角度


一望无际的红树林。


快到北岸了。


回看洛江区,天际线已初见雏形,不过与桥南相接的村落应该会保留下来。


石塔、武士和蔡襄。


其实蔡襄当年在泉州的任期加起来也只占造桥时间的四分之一,根据蔡襄自己所撰写的《万安桥记》,建桥人实有十五位。那么大家把建桥的功绩全部归在官员而不是工匠身上,是不是有些不公平呢?


塔×2+亭×2:对称的美。


在蔡襄的位置欣赏洛阳桥全貌。


换个角度。


站在洛阳大桥上凝望洛阳桥。“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还要对望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开出了泉州湾?”这便是余光中眼中的泉州,而我短暂的泉州之行才刚刚开始。


最后,上一张洛阳大桥桥头的横幅,展现下当地人的文保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