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中国:《牧歌》(沙汉昆曲)

 dogpa的图书馆 2017-09-19

     《牧歌》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昭乌达盟、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等地区。作为“逐水草而居”的马背民族,蒙古人在长期的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许多长调牧歌,《牧歌》便是其中的珍品之一

     《牧歌》的原型是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民歌《乌和日图和腾》,这首长调被采风学者从赤峰一带收集来,它从呼盟碾转传唱到赤峰,歌词逐渐演变定型,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白云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那么爱煞人”的《牧歌》了。《牧歌》歌词形象纯朴而富有诗意,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恋。

       最早由安波记录,整理。全曲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在高音区围绕着属音上下回旋。悠扬飘逸,仿佛是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下句转入以主音为中心的围绕进行,实际上就是上句的下五度自由模进,婉转的旋律如同草原上的一片片羊群。全曲展现了东蒙草原牧区那漂亮、宽广的景象。

       这首作品自1953年以来,可以说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许多当代作曲家将这首民歌改编为器乐曲和大型声乐作品等其他形式,比较闻名的版本有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和翟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

盛中国演奏


 吕思清演奏


       我国著名作曲家沙汉昆先生于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时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牧歌》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妥帖地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改编后的四重奏曲《牧歌》将中国民间音乐特有的叙事性节奏与西洋音乐的逻辑性节奏相结合,赋予了乐曲的交响性,拓展了弦乐器的表现空间,发挥了弦乐器音色共融、音律统一的优势,在配器手法上又保留和发挥了原作钢琴伴奏各声部织体间蕴藏着的细节和意趣。用西方弦乐的方式巧妙地传达了中国民乐的神韵。

      《牧歌》强化了复调功能,色调也更加温暖,那结尾处的弱奏令人产生遐想和回味,真可说是一首中国的“如歌的行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