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里的映山红

 老刘tdrhg 2017-09-19

  春天到来百花开——又到了映山红漫山遍野盛开的时节。映山红别名又叫杜鹃花、杜鹃、红杜鹃、满山红、山踯躅、艳山红、应春花、照山红等,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分布较广的一种野生山花。映山红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称,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对映山红作了吟咏与赞美,写下了不少歌诵映山红的诗词佳作。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里的其中之一首:“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檨,清溪倒照映山红。”诗人用质朴清新的诗句,将山花烂漫、江水清流辉映倒影,呈现出的山光水色美景,如数家珍一般地娓娓道来。同样是杨万里所写的跟映山红有关的诗:“正是山花最闹时,浓浓淡淡未离披。映山红与昭亭紫,挽住行人赠一枝。”这是描写乡村景致《雨後田间杂纪五首》组诗里的一首,诗歌写得诗意盎然,将春天莅临时山花盛开,如织如锦,游人与花两相亲的情景表达的亲切自然、淋漓尽致,给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鬓云斜插映山红。春里澹香融。自携纨扇出帘栊。意欲扑飞虫。蔷薇架下偏宜酒,纤纤手、自引金锺。倦歌佯醉倚东风。愁在落花中。” 诗人陈允平在《月中行·月宫春》一词中,对映山红的描写比较直观,通俗易懂,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把闺中少妇不识愁滋味的心情与神态写得惟妙惟肖,饶有风趣……最后竟然乐极生悲,借酒消愁,瞧见落花添春愁……整首词写得极富生活气息,情景交融,充满动态的情绪变化,悄悄滋生出了淡淡的伤春情绪,平添几分黯然;却不失伤感的美的意境……

  宋代诗人刘萧仲写的《子规》:“深藏密叶人难见,断送春光梦一空。啼后血流成底事,只应都作映山红。”诗从“子规啼血”染成红杜鹃的典故里化出,诗人自写子规入手,情景交融,夹叙夹议,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在最后引伸出“只应都作映山红”的更进一步的思考。

  南宋诗人楼钥所作的《山中怀仲兄》一诗:“雁山曾御九秋风,更喜春深到此中。芳草绝怜随意绿,野花真是映山红。未知方丈景何似,直恐桃源路已通。起听朝鸡无恙否,兹游恨不与君同。”这是一首感怀远人的抒情之诗,诗人于春日出游之际,蓦然之间想起了仲兄,与之天各一方,芳草萋萋,映山红开遍山野,眼前风景可有相似之处……“起听朝鸡无恙否,兹游恨不与君同”,此二句则是全诗的重点,抒写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宋末元初名画家、诗人杨公远写的《白杜鹃花》一诗:“从来只说映山红,幻出铅华夺化工。莫是杜鹃飞不到,故无啼血染芳丛。”诗歌的题目虽然是白杜鹃花,可是诗歌里句句都是在写映山红。诗人从如火一般绚丽与灿烂的映山红落笔,写出了映山红红得耀眼夺目,巧夺天工。而白杜鹃花根本就无法与之来相媲美。在这里,诗人确定了诗题之后,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从跟它颜色迥异的映山红下笔,虽然像是在“声东击西”、“指东打西”,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宋代诗人赵师侠所作的《醉桃源·阮郎归》一词,这首词写的春天里的景致与思绪,词句若行云流水,天造地设,信手拈来,应接不暇,美不胜收……整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动人,描写形象生动,一气呵成,若有神助……读后,忍不住击掌叫好。

  描写映山红的古诗词还有很多,映山红扎根山野僻壤、恣意盛放的情景,随处可见,红的像火,热情奔放,灼灼燃烧着……映山红,毕剥着早春的静谧,点燃了山野的寂寞和冷清。在古诗词里欣赏映山红的鲜艳与朴实,带给我们的就决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享受,而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映山红花开红艳艳,从东到西,自西到东,到处都有你的身影,震撼人心。

  噢,映山红开了,花开之处,如火一般燃烧,向周遭以及更远处蔓延。映山红在春风的吹拂下,火借风势,以燎原的势态,席卷南方的山野。花开之时,春意盎然, 暖意浓浓,花满枝桠……像红色的潮水,演绎并描摹出江南早春时节的诗情画意!……

 

[责任编辑:朱鹏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