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德拉特难题:悬赏5000美金的一道作业排序问题

 高广宇 2017-09-19


 

高德拉特曾经悬赏5000美金的一道作业排序问题,如何使产出最大化?你能做出的最多产品是多少?

该产品工艺流程如图,成品由4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流程,具体需要使用的设备和时间在图中有标注,其中1-101-20表示第一个零件的第1和第2道工序,ABC表示三台加工设备,即资源。ABC后边的数字表示这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分钟(如图6-102所示)。

6-102高德拉特难题

任务:

8周内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用甘特图表示出在8周之内对每台设备的作业排序。

最低要求:

1)任何时候WIP的原料价值不能超过50 000美元

2)每周至少生产140件成品,前四周至少共生产680件成品

限制条件:

1ABC设备各一台。

2)一台设备从一个工序转换到另一个工序需要60分钟的切换时间,最开始生产时也需要60分钟的切换时间。

38周内,每周工作5天,每天24小时工作不间断。

4)原材料供应没有限制。

58周内系统没有初始库存。

为了计算WIP原料和完成的零件库存,假定它们的价值均为100美元。一旦4个零部件组成一套到达装配线,就马上组装运走。原材料和成品的价值不包括在库存计算里面。

内容摘要:你可以使用精益生产、TPS、流水线生产或者其他任何理论来进行解答。这里介绍的是TOC制约理论的解答方法。基本逻辑是瓶颈决定系统的产出,所以按照TOC制约理论的聚焦五步骤中的前三步,找到瓶颈,挖尽瓶颈和迁就瓶颈来优化瓶颈和非瓶颈工序的排产,使得产出最大化。找到瓶颈,然后确定瓶颈可以开始的最早时间和结束的最晚时间,再减去最小切换次数n所花费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就是瓶颈用于生产的最大时间,对应的数量就是可以产出最大的成品数量。在排产时要考虑各种约束条件,然后确定最小的切换次数,这是这道题的关键,切换次数越少,瓶颈可以生产的数量越多。增加批量,从而减少瓶颈的切换次数,可以增加瓶颈用于生产的时间;而非瓶颈的切批可以用来迁就瓶颈,使瓶颈不挨饿,从而增加有效产出。

第一步,找到瓶颈。4个零部件都需要ABC三个资源进行加工,每件成品都需要这4个零部件,且每个零部件需要1个。因为要求生产尽可能多的成品,并且8周内没有初始库存,所以这4个零部件的数量应该相同。生产一个成品需要资源A花费29分钟(5+7+3+8+1+5=29),需要资源B花费34分钟(3+15+3+11+2=34),需要资源C花费33分钟(3+2+20+5+3=33)。因为每个成品需要资源B的时间最多,所以B是瓶颈(如表6-13所示)。

6-13 高德拉特难题的瓶颈

第二步,挖尽瓶颈。挖尽瓶颈的意思就是尽可能的让B的时间用在生产上,因为每次从1种操作换到生产另一种操作需要60分钟的切换时间,同一种零件不同工序之间也需要切换时间,切换次数越多,花费的时间越多,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切换的次数。

14种零件的生产顺序确定

资源B先生产哪一个零部件呢?

因为没有在制品,并且资源B4个零件生产中都不是第一道工序,需要等待其他工序生产完一个在制品时,资源B才能开始生产。

1#零部件流程中,B资源每件需要3分钟,而A资源需要5分钟,A资源的速度慢于B资源,B资源会挨饿,会有很多等待时间,所以不应该选择先生产1#零部件。在2#零部件生产中,资源B需要15分钟,资源A需要11分钟,资源C需要2分钟,资源B最慢,是瓶颈,不会挨饿,但是资源A2-202-30切换还需要60分钟,2#零部件备选。3#零部件流程中,资源B需要14分钟,资源C需要20分钟,资源C慢于资源B,资源B会挨饿,不选。4#零部件流程中,资源B需要2分钟,资源C需要3分钟,资源C慢于资源B,资源B会挨饿,不选。所以选择2#零部件作为开始。

2#零部件最先生产,接下来应该生产哪个零件呢?2-40B资源需要15分钟,4-30B资源需要3分钟,共需18分钟。在2-10C资源需要2分钟,4-10C资源需要20分钟,瓶颈前C资源需要22分钟,大于B资源在2#4#中的时间,B资源需要等待或者切换生产4-40,这样都会浪费时间。如果把3#放在2#4#之间,瓶颈B2-403-304-30共花费21分钟,而资源C2-103-104-10共花费25分钟,因为C3#零件花费3分钟多于瓶颈B3#零件花费的2分钟,所以将3#零件放到2#4#之间,瓶颈B更容易挨饿。应该将资源C在瓶颈前花费比瓶颈花费时间少的放到2#4#之间,也就是1#,这样4个零件的顺序就确定了,顺序为2#-1#-4#-3#

画出4种零件的工序图,这样会利于分析,这种图有些类似于TOC制约理论中的关键链(如图6-103所示)。

6-103 高德拉特难题的工序

2)生产批量的确定

4种零件的生产中,有6个工序需要资源A的操作,有5个工序需要瓶颈B的操作,有5个工序需要资源C的操作,那么完成一个或一批成品,资源A需要最少切换6次,瓶颈需要5次,资源C需要5次。

在要求中,在制品的价值不能超过5000美元,每个在制品价值100美元,那么在制品就不能超过5000/100=500个。在制品包括正在生产的零件和已完成的零件,4种零件各完成一个,就可以组装成1个成品运走,在制品就减少4个。为了挖尽瓶颈使得瓶颈尽可能的将时间用于生产,就需要减少瓶颈的切换次数,那么切换5次是最少的。

每一周要求有140个成品产出,那么可以大概计算一下每周极限可以生产多少个成品。一周工作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共5×24×60=7200分钟,减去资源B5次换线,7200-5×60=6900分钟。假设这些时间资源B都可以用来生产,那么最多可以生产6900/34=202.9个成品。

因为要求每周最少产出140,所以选择140个作为批量,批量越大,在制品越多,越容易超过500个在制品限制。

既然选择了140个每批,那么这四种零件生产数量怎么确定呢?前3个零件每种先生产140个,然后3#零件生产80个,这样在制品正好500个,没有超过限制。在3#零件中,资源B不是瓶颈,而在4种零件总的生产中资源B又是瓶颈,那么资源A和资源C就有时间先生产803#零件,防止资源B生产3#零件时挨饿。当资源B2#1#4#零件中均有60个以上的完成品时,它切换生产3#零件,每生产13#就可以组装成一个成品运走,在制品减少4个,此时资源A和资源C就可以开始生产剩余的603#零件了。

3)瓶颈的尽早开始

可以做一个表格,用来计算资源做了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花费了多久的表格,这样就可以在时间轴上画出来。也可以用于绘制甘特图,开始时刻和持续时间是绘制甘特图需要的数据,前3列是辅助列,可以在甘特图的坐标轴里显示(如表6-14所示)。

6-14 甘特图数据表格

在资源C加工2#零件的过程中,因为2-10是第一道工序,不受其他工序生产的制约,所以资源C0时刻起开始换线,持续60分,在60分钟时换线完成。时间累积=本行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下一行的开始时间,在制作EXCEL时,填写持续时间后,时间累积和开始时间是自动计算出来的。在换线完成后,资源C在工序2-1060分钟这个时间点开始生产140个零件,每个2分钟,花费时间=140×2=280分钟,所以持续时间是280分钟,时间累积=60+280=340。然后花费60分钟换线到4-10,生产1404#零件,花费时间140×20=2800分钟。

2#零件的生产流程为2-10(C2)2-20(A3)2-30(A8)2-40(B15),在资源C换线时,资源AB也开始换线。当资源A完成一个2-10工序的零件时,资源A就可以开始生产了,资源A3分钟后加工完12-20的零件,然后经过60分钟换线,2-30就可以开始生产了。资源A8分钟后加工完12-30的零件,瓶颈B就可以开始生产了,瓶颈B在工序2-40加工需要15分钟。这样瓶颈B133分钟就可以开始生产了(如表6-15所示)。

6-15资源A每生产一个换线

此时资源A花费60分钟切换到2-20,花3分钟完成2-202个零件的生产,然后花费60分钟切换到2-30,花8分钟完成2-302个产品的生产,在264分钟时资源B可以开始第2个产品的生产了。但是资源B133分钟开始生产2-40的第一个零件,在148分钟时已经完成了。而第二个零件需要在264分钟才能开始,资源B等待了116分钟,大于一次切换的60分钟,这种等待是不经济的。

那么资源A每批生产多少个,资源B才不会挨饿呢?这是一个TOC切批的问题,非瓶颈的切批来减少瓶颈资源的等待,从而使瓶颈尽早开始生产。假设资源A每批生产x个,那么第一批2-20需要花费3x分钟,2-30需要花费8x分钟。资源B在第一批2-30生产完一个就可以开始生产,如果第二批的2-30的第一个完成时间小于B加工上一批的时间,那么B就不会挨饿(如图6-104所示)。

6-104 2#零件最小批量

8x+60+3x+6015x,得到x30。当资源A每批生产30个时,资源B就不会挨饿,资源A和资源B生产每批的时间相等。

如果140个都以30个每批进行生产,那么资源A和资源B在差不多时间完成2#零件的加工,也在差不多时间开始1#零件的加工。而在1#零件中,资源A1-10上每个需要5分钟,资源B1-20上需要3分钟,资源A慢于资源B,那么资源B1#零件的加工上还需要等待,应该尽可能减少资源B的等待,才能使产出增加。

2#零件中,资源A需要增加每批的数量,那么增加到多少合适呢?

6-105 2#零件切成2

我们假设将140个零件分成2批加工,第一批为x个,第二批为140-x个,资源B完成x个的时间要大于第一批2-30中的8x加上2次切换时间,再加上第二批2-20种的3(140-x)的时间,即8x+60+3(140-x)+6015x,得到x54。第一批54个,第二批140-54=86个(如图6-105所示)。

如果140切换成3批,那么资源B是否还可以提前生产呢?设第一批为x,第二批为y,则第三批为140-x-y。这样会产生2个不等式。资源A生产第一批2-30的时间,加上切换时间,加上第二批2-20的时间要小于等于资源B加工第一批的时间,即8x+3y+12015x。资源A生产第一批2-30的时间,加上切换时间,加上第二批2-20的时间,加上第二批2-30的时间,加上第三批2-20的时间要小于等于资源B加工前两批的时间,即8x+3y+120+8y+120+3(140-x-y)15(x+y)。这样,就产生了2个不等式

8x+3y+12015x

8x+3y+120+8y+120+3(140-x-y)15(x+y)

6-106 2#零件切成3

得到x35.7y43.3,取整数,x=36y=43,即第一批36个,第二批43个,第三批140-36-43=61个(如图6-106所示)。

A资源生产2#零件时,将140分成3批,第一批36个,资源A换线60分钟,等待C加工一个2分钟,然后加工36×3=108分钟,换线到2-30需要60分钟,在2-30加工完1个需要8分钟,此时瓶颈B开始生产,瓶颈B不会挨饿而加工完1402#零件。瓶颈B开始时间为60+2+108+60+8=238分钟。

2#零件还可以切成更多的批次,从而提高瓶颈的开始时间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切成2批时,第一批54个,切成3批,第一批36个。批次越多,第一批越少,资源B可以开始的时间越早,但是我们前边计算了,当每批为30个时,瓶颈刚好不挨饿,也就是30个每批是最小批量,考虑到在下一个零件中,资源A速度慢于资源B,如果批量过小,资源B和资源A几乎同时完成2#零件,那么下道零件中,资源B还需要等待,所以将2#零件切成3批是相对合理的。

4)瓶颈时间的计算

在计算出资源B的开始时间,就可以对资源B进行排产了。资源B0时刻开始,等待238分钟后开始在2-40工序加工140个,耗时210分钟,然后换线到1-20工序加工140个,耗时420分钟,然后换线到4-30工序加工,耗时420分钟,以此类推(如表6-16所示)。

6-16 瓶颈B的第一次排产

由于有在制品500个的限制,3#零件需要分成8060两批进行生产,而瓶颈在3#零件中最快,可能会有等待时间,如果有的话,调整一下3#零件即可。

第三步,迁就瓶颈。因为瓶颈的产出决定系统产出,资源B是瓶颈,所以应该尽可能将时间用于生产,非瓶颈资源AC需要迁就瓶颈,使得产出最大化。因为资源C每个需要33分钟,而资源A需要29分钟,资源C需要的时间更多,灵活性更小,那么在资源A和资源C上,优先给资源C排产,资源A适当迁就资源C。资源A和资源C先满足瓶颈B不挨饿,然后剩余时间再去做瓶颈后边的工序。

5)非瓶颈时间的计算

资源A总的顺序是2-202-301-104-201-303-20,而资源C总的顺序是2-104-103-101-404-50,因为需要迁就瓶颈,有时等待时间较长,可以切换去生产其他工序,保证瓶颈不挨饿即可。

资源A完成1-10的时间是1962分,下一个工序它要去生产4-20,由于这个工序每个它只需要1分钟,那么加上切换60分钟,它的结束时间是1962+60+1×140=2162分。但是它是4-10的后一道工序,4-102800分完成,资源A不可能在资源C之前完成4-20,那么它要么需要等待资源C,要么可以切换去生产其他工序。还有另外一个限制,就是它不能让瓶颈在4-30工序挨饿。那么资源A应该在4-20处生产多少个,然后切换去生产其他工序呢?假设资源A4-20处生产x个,那么资源C4-10工序开始生产x个的时间要小于资源A4-20开始生产x个的时间,资源C400分钟开始生产,资源A2722分钟开始生产,即400+20x2722+x,得到x=116.1个。那么资源A可以在工序4-20先生产110个,然后切换去生产1-30。资源A需要在瓶颈B完成1004-30前切换回来,提前生产4-20,防止瓶颈B挨饿。资源B2878分开始在4-30工序加工4号零件,加工100个需要300分钟,即在2878+330=3208分时加工完成,资源A需要在3208前切换回来生产4-20防止瓶颈挨饿,加工14-20需要1分钟,那么资源A最晚切换时间是3207。资源C3200分钟完成4-10的加工,那么资源A最早可以在3201分钟时完成剩余的40个的加工,资源A开始时间=3201-30×1=3171分,再减去切换的60分钟为3171-60=3111分。那么资源A切换回来的最早时间是3111,最晚时间是3207分。那么资源A1-30可以生产多长时间呢,3207-2892=315分,315/7=45,可以取40个,那么资源A完成40个时间是2832+40×7=3172,小于3207。然后切换到4-20需要60分,生产剩余的40个需要分钟。然后可以切换到1-30生产剩下的100个,切换60分钟,生产700分钟,完成1-40的生产是4022分(如表6-17所示)。

6-17 资源A的排产过程1

此时资源C已经在3500分时完成了803-10的加工,资源A可以切换到3-20完成这80个的加工,切换到3-20花费60分钟,花费80×5=400分钟,那么在4022+60+400=4482分完成,资源A还剩603-20没有加工(如表6-18所示)。

6-18 资源A的排产过程2

资源A完成3-20的时间4482早于资源B开始3-30的时间4958,资源B可以先生产3-20生产完的80个零件。

资源C在完成3-2080个生产后可以切换到1-40去生产,它生产1401-40需要420分钟,那么结束时间是3500+60+420=3980分,但是资源A完成1-30的时间是4022,资源C不能在4022分前完成,资源C理论上可以在4022+3=4025分完成。4025-3980=45分,45分钟小于60分钟的切换时间,切换是不经济的,那么资源C先完成一部分,然后等待45分钟,再完成下一部分。资源C完成1001-40需要300分钟,完成时间是3560+300=3860分。要验证3860分前资源1-30是否已完成了1001-30。资源A第二批从3322分开始,第一批已完成40个,那么完成60个需要多久呢?3322+60×7=3742,即资源A3742分完成1001-30,那么资源C3860完成1001-40就是可行的(如表6-19所示)。

6-19 资源C的排产过程1

资源C接下来切换到4-50来生产4#零件,4#零件完成4-50需要4025+60+140×5=4785分,早于4-114898分,所以资源C不能连续加工,需要等待或换线。而在3#零件的生产中,资源B速度最快,为了防止资源B挨饿,那么需要资源C切换去配合资源B的生产。但是有在制品500个的限制,只有资源B生产完13-30,就可以合成一个成品,从而减少4个在制品。所以在资源B生产完13-30,资源C就可以开始生产了。资源B完成第一个3-30的时间是4958+2=4960分,此时资源C就可以开始加工了。资源B在工序4-40完成时间是4898分,而资源C4-50最快可以4898+5=4903完成。那么资源C4-50可以分成2批,然后等待一段时间,接着完成下一批。设第一批是x,资源C开始时间是4085,资源B开始时间是3358,得到4085+5x>3358+11x,得到x=121.2,去x=120。那么完成120的时间是4085+120×5=4685,最快完成时间是4903,减去剩余20个的时间,再减去4685,就是要等待的时间4903-20×5-4685=118,资源C4-50完成140个时间是4903,切换到3-30需要60分钟,完成3-30剩余60个需要180分钟,这样资源C的生产排序就完成了(如表6-20所示)。

6-20 资源C的排产过程2

资源C49633-10开始3#零件开始剩余的60个的加工,加工完第一个的时间是4963+3=4966分,此时资源A可以开始生产3#零件剩余的60个了,完成时间为4966+60×5=5266分。这样资源A的排产就计算完了(如表6-21所示)。

6-21 资源A的排产过程3

3#零件的生产中,资源B不是瓶颈,它的开始时间是4958分,而在3-30完成需要2×140=280分,结束时间是4958+280=5238分。而3-303-20的后道工序,不能先于3-20的结束时间5266分,那么资源B可以完成的最早时间是5266+2=5268分,5268-5238=30,资源B需要等待30分,所以资源B的排产也就算好了(如表6-22所示)。

6-22 瓶颈B的第二次排产

甘特图的绘制

1、在EXCEL中,用鼠标选择好计算的数据,然后在功能区中选择“插入→条形图→堆积条形图”,

2、双击图表中的“开始”系列,弹出“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对话框,可右击该系列,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系列格式”。

3、在对话框中选择“填充”选项,选择“无填充”。

4、这时“开始”系列即变为透明,由于纵坐标轴中各项目名称的排列顺序与数据区域中的相反,似乎与习惯不符,可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改变该顺序。选择“垂直(类别)轴”,对话框标题自动变为“设置坐标轴格式”,在“坐标轴选项”中勾选“逆序类别”,即可。

资源B第一批140个需要5268分钟(如图6-107所示)。

 

6-107 第一批140个资源B的甘特图

资源C第一批140个需要5143分钟(如图6-108所示)。

6-108 第一批140个资源C的甘特图

资源A第一批140个需要5266分钟(如图6-109所示)。

6-109 第一批140个资源A的甘特图

下一批次的优化

第一批中瓶颈B等待了238分钟,而资源C在第一批有45+118+(5268-5143)=288分钟空闲,资源A484分钟空闲。可否利用资源A和资源C提前生产,从而使瓶颈B不需要等待呢?

那么假设资源A和资源C2#零件先生产了x个,那么剩余140-x个,此时ABC同时换线开始生产第二批。资源A2-20生产剩余的140-x加上60分钟换线加上2-30的第一个的时间应该小于资源B生产x个的时间,即

3(140-x)+60+8<15x,得到x>27.1

另外,资源B2-401-104-30的时间是21分钟,而资源C2-10,4-10上的时间是22分钟,资源C慢于瓶颈B,需要考虑瓶颈挨饿问题。假设先生产了x个,那么得到

2(140-x)+60+20×140<15×140+60+3×140+60+3×140,得到x>40

所以在以140为批量时,上一批资源C和资源A可以提前生产大于402#零件,资源B就不会在下一批次时挨饿。为了计算方便,取x=45个。

由于C资源在第一批1-404-50时均有等待,可以先切换去下一批2-10生产45个,切换+45个时间为60+45×2=150分钟,1-404-50的等待是45+118=163分钟,大于150分钟,所以上一批的这个空闲就足够完成下一批2-1045个加工(如表6-23所示)。

6-23 资源C的排产优化

按照资源C优化的数据,更新资源C的甘特图(如图6-110所示)。

 

6-110 第一批140个资源C的甘特图优化

资源A在这一批有484分钟等待,可以在为下一批2-202-30加工30个,30个大于27.1,这样瓶颈就不会在下一批的2-40挨饿(如表6-24所示)。

6-24 资源A的排产优化

按照资源A优化的数据,更新资源A的甘特图(如图6-111所示)。

 

6-111 第一批140个资源A的甘特图优化

在下一批的生产中,资源B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加工,那么资源B下一批次需要的时间是5268-238+60=5090分钟。

在下一批生产中,资源C需要换线6次,140个成品需加工的时间为140×33-90=4530分钟,总时间是4530+60×6=4890分钟。上一批次中资源C比资源B先结束,节省5268-5143=125分,这批次资源C比资源B5090-4890=200分钟,200+125=325分钟大于需要为下一批2#零件2-10生产45个花费的时间45×2+60=150,所以资源C在这一批还可以为下一批做准备。

资源A在第一批空闲时间是484分钟,为下一批2#零件在工序2-202-30准备了30个完成品,使得资源B在第二批不会挨饿,而资源A在第二批次的生产中,不需要再2-202-30之间来回切换,这样会节省4次换线时间为240分钟,而资源A每个零件需要29分钟,资源B需要34分钟,资源A会在下一批次生产中有大于240+484=724分钟以上的空闲,可以为下一批生产做准备,从而使瓶颈在下一批不挨饿。

每一批资源A和资源C在为下一批做准备后还有剩余时间,这些时间可以积累增加,使得瓶颈在未来的批次生产中不挨饿。

8周最多可以生产多少个?

生产第一批140个需要5268分钟,以后的每批140个需要5090分钟。8周总时间为8×5×24×60=57600分钟,那么140个每批可以生产多少批呢?57600-5268=52332/5090=10.28批,即52681批,509010批,共可以生产11140个,剩余的时间还能生产多少个呢?57600-5268-10×5090=1432分钟,每完成一批,资源B需要5次切换,剩余时间可以用于生产,那么1432-5×60=1132,每个成品需要34分钟,那么1132/34=33.38周最多可以生产140×11+33=1573个。

题目要求前4周每一周有140个成品,前四周不少于680个。这个需要验算一下,每周均有140个成品,4周成品700个。比如在第三周时,第三批的完成时间15448和第四批的完成时间20538都包含在第三周内,那么第三周的完成数量就是280个(如表6-25所示)。

6-25 4周产出数量和时间

这道题不仅使用了TOC聚焦五步骤的前三步,也使用了集批和切批的技术。聚焦五步骤的前三步是短期方法,后两步是长期方法,这道题没有TOC理论的瓶颈思想是没办法解题的,精益思想,流水线以及丰田生产方式对于这道题是不能得到最优解的,因为它们没有聚焦瓶颈的思想,而瓶颈决定系统的产出。在集批和切批中,集批是为了减少瓶颈的切换次数,从而增加产出数量,而切批是为了非瓶颈配合瓶颈,使得瓶颈不挨饿。

140个每批是否是最优批量呢?因为在140个每批的生产中,瓶颈在3#零件的生产中等待了30分钟,如果除了第一批,以后每批以125个批量来生产呢?因为在制品限制是500个,4种零件均有125个在制品可以减少资源AC的切换次数,并且资源B不需要等待了,那么生产125个每批的时间是多少呢?125×34+5×60=4550分钟,生产第二批140的时间是5090,哪一种速度更快呢?4550/125=36.4>36.3=5090/140,每批140的产出速度比每批125要快。比140个每批更大的更好吗?因为有500个在制品的限制,所以对于140个每批采用的是4种零件开始的生产量是140×3+80,然后再生产60个的方法,零件8060之间需要瓶颈等待,如果批量增加到150个,那么就是150×3+50+100的方法,50100之间的等待会加长。批量大小可以增加,等待时间也会增加,这个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最佳批量。

这道题的排产可以得到几个规律,1)切换时间是不能用于生产的,那么切换时间越少越好。总切换时间=切换次数×单次切换时间,TOC通过减少切换次数来减少总切换时间;TPS通过减少每次切换时间来减少总切换时间,即快速换模技术。2)瓶颈的集批是为了减少切换次数,从而增加瓶颈的生产时间,非瓶颈的切批是为了迁就瓶颈,使瓶颈不挨饿。3)先给瓶颈排产,非瓶颈迁就瓶颈,使瓶颈不挨饿。4)非瓶颈和瓶颈均需要考虑限制因素,不能先于前道工序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