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的“美丽”蝶变·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7-09-19

    本报记者詹晓霞  董西青

    九月中旬,秋意渐浓。玉环坎门里澳公园层林尽染,景色宜人,山水亭桥,风光独秀,似园艺大师精心雕琢的盆景。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或观鱼或小憩,或穿过古韵悠然的圆形拱门,顺着蜿蜒的山体拾级而上,赏瀑布、过天桥,远眺湖光山色。

    “一出家门就有触手可及的风景,周末也不必远游了。”9月17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和孩子来到里澳公园采集秋叶,观赏初秋景象,“现在,玉环可以休闲游览的地方太多了,单单坎门街道,就还有东沙、应东、后沙、海港大坝等地可以游玩,感觉自己就生活在景区之中,非常惬意。”

    玉环拥有独特的山海景观。近年来,该市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美丽柚乡,海韵玉环”的形象定位和“五环十带多点”的规划布局,紧密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工作,积极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五年来,该市成功创建了省级生态县、省级示范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化先进县。

    文化特色赋予美丽乡村灵魂

    “鱼儿鱼儿水中游,游来游去乐悠悠……”在玉环,鱼儿不仅水中游,还悄悄地“游”上了岸。在干江栈台车站至栈台码头的路上,沿途可见长达200多米的石刻景观墙,海螺、红目鱼、梭子蟹、竹节虾、鲈鱼……海的味道扑面而来。

    早年的栈台面目朴素,是个堙没在玉环岛的小渔村,如今却“游”到了众人视野中,“腥味”十足。

    “我们以黄色的瓷砖为主调,在这13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上,安置大黄鱼、鲨鱼、金钱鱼、鲳鱼以及马鲛鱼等。”近日,在干江镇栈台村的停车场,6名工人正用瓷砖“绘制”5条11米长、3.8米宽的大鱼,一条用瓷砖铺成鱼形的路面,将 “浮现”在栈台。

    同是小渔村,坎门东沙早已名声在外。夏秋时节,游客蜂拥而至。地道的闽南话、手工敲打的鱼面、海浪的哗响……其作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背后的故事,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创建期间,东沙深入挖掘红色海防文化、蓝色渔海文化和古色村史文化,收集民间传统故事,整合渔区民俗文化和风情,挖掘花龙舞、鱼灯、船模、贝雕等传统文化,提炼出海洋、非遗、革命三个文化主题,利用解放时期的部队营房改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海防历史展示馆”,展示和保护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

    一“村”一“面”。近年来,玉环还成功打造了以文旦为元素的清港垟根村、以乡村动漫为元素的龙溪山里村、以历史文化为元素的楚门东西村、以火山遗址为元素的大麦屿石峰山村等一批特色精品村。

    文旅产业融入美丽乡村经济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在龙溪山里度假村,煮一壶茶,闻几缕香,听鸟莺鸣涧,草木沙沙,尘嚣便远上白云家。

    “来这里,可以亲近自然之物,还可以品尝传统食品,体验传统手工。”9月15日下午,花涧堂乡村文旅别院的老板娘陈秀君,身穿蓝色印花麻衣,边泡茶,边诉说她与花涧堂的故事。

    2013年,陈秀君在这20多亩的山体上打造起“慢生活”的美学空间,扎染、编织、茶艺、古琴等传统项目,让花涧堂成为了玉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作基地,吸引了大批志趣相投的游客踏足。(下转第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