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影响池塘施肥效果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木公子2017 2017-09-19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池塘天然饵料生物。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的多寡受温度、光照、水质、土质、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要想达到施肥的预期效果,必须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具体操作前应针对某水体检测水质(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氧、浮游动物数量和鱼虾的反应情况等)以及分析了解影响池塘施肥效果的原因等。

一、水温对施肥的影响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浮游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水温较高,浮游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强度也依水温变化而不同。水温较高,分解作用旺盛,肥效较快。

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南方,春天的气温较低,经常受寒流影响,光照不足,阴多晴少。这两个原因便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两大要素,因此,早春是比较难肥水的。而藻类生长是需要温度和足够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约2~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准。

二、天气对施肥的影响

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低,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否则会引起肥料中毒。因此,要待天气晴1~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追肥。

三、生物结构和生物量对施肥的影响

众所周知,轮虫和低等甲壳类动物(即桡足类等)是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物的。严重时这些浮游动物多的时候一夜能把刚繁殖起来的藻类几乎吃光。例如上午施肥(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渔民下肥都会很重),下午水色起来了,但第二天早上又变清了。

当水中有大量的轮虫和低等甲壳类动物(即桡足类等)时,因吃食藻类过多,从而又会加快其生长繁殖速度,使浮泛植物与浮游动物比例失调,水中缺乏藻种是一些池塘难肥水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没有藻原的水难肥起来,可通过进自然水或加藻种的办法解决。

另外还有一些原生动物如果大量繁殖也会抑制藻类的生长,原生动物与轮虫和桡足类是有区分的,前者肉眼看不见,它是以有机碎屑、死藻等为食,分泌粘液抑藻;后两者则是肉眼可见,有趋光性,直接吃食藻类。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次进入塘中的水没有消毒,或者是消毒不彻底没有杀死它们,之后抽取的自然水中又带入大量的轮虫和桡足类;此时可先用杀虫剂杀灭后再肥水。

杀灭浮游动物可选在黎明或光线弱的时候,沿池塘四周约一米宽的水域泼洒药物。但要根据水质和鱼虾反映情况选择用药时间和用量,浮头时慎用。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如果尚未放苗,可用漂白粉5mg/L杀灭,如已放苗可停料几天,让虾苗吃掉它们,看准好天气加重施肥并用有机肥挂袋于塘中。

四、溶氧(D.O)对施肥的影响

施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溶氧充足,为固氮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硝化细菌等有益的好气性细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提高肥效。而且溶氧高,水产动物摄食、代谢旺盛,生长较快,能获取高产。

若溶氧不足,水中有害的厌气性细菌大量产生,有机物在厌气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及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同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而失去营养作用,导致池塘生产力降低。

施有机肥,特别是未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料,在水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的溶氧。如果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缺氧,导致鱼类严重浮头甚至泛塘。因此,有机肥需预先经过腐熟发酵,使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后再施,可减少施肥后的耗氧,而且其肥效也比较稳定,这是施腐熟有机肥的优点。

五、酸碱度(pH值)对施肥的影响

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酸碱度过低(个别塘)藻类是无法繁殖和生长的,要求至少在6.5以上;过高大于10.0也不利于藻类的生长。pH值调节分3种情况:pH值高用有机酸、EM菌;pH值低用生石灰;pH值不稳定用小苏打和换水来解决。

六、氨氮和亚硝酸盐对施肥的影响

实践中常会遇到水质清瘦(有时发红),很难培肥,pH值正常或略高,氨氮较高;这种情况下的水质偏瘦不是因为缺少氮、磷、钾等营养成分,而是藻类在过度繁殖后因环境等因素集中死亡,新生浮游植物不能及时发展,吸收利用水中的氮、磷、钾等元素,而导致转水的发生。藻类死亡的尸体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耗去大量的溶解氧。因此,这种情况下的鱼虾浮头不只是缺氧造成的,氨氮中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坚持培水(培养藻类)为主,换水或机械增氧为辅的方针。大致可分为:1、没有出现转水,只是因为浮游动物太多,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和繁殖,只要先杀灭部分浮游动物,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即可。能引进优良藻种可以更快培育出优质水。

2、转水时间较短,鱼虾游动有力,反应灵敏的,可采取在开动增氧机的同时,培养浮游植物的办法。培养浮游植物时,若条件许可,可将附近池塘、水库的优质水引入,同时排掉部分原池水。能换掉原池水1/3以上最好。然后用“富藻素”和水全池泼洒,一般1~2天即可培育出一池优质水。

3、转水已很严重,鱼虾游动无力,则没有培水的时间,只能采取大换水的方法,将原池水排出的同时,抽调入附近塘库的优质水(即“一头加一头抽”)。不能加水的池塘要24小时开增氧机。危情缓解后,可根据水质情况用“富藻素”快速肥水。

但是要注意:1、氨氮高,pH值高时,氨气的含量较高,鱼虾易中毒,因此绝不能用单纯的氮肥及含量高的复合肥肥水,否则会引起氨气中毒并加重缺氧,造成快速大量死亡。

2、化学增氧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只能在急救时暂时使用,反复使用或过量使用有副作用,用后应换水。

亚硝酸盐过高也不利于藻类的生长。和氨氮一样,这种情况近年来比较常见,可能是因为水源的污染和土层的问题,加上碰上阴雨天,池塘自身的降解能力下降迅速积累从而浓度加大而导致藻类很难生长。

处理方法是要先用活菌(硝化细菌等)来先处理掉,然后再进行肥水。

七、土壤和底质对施肥的影响

不同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酸碱反应以及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均有差异,在决定施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池塘土壤必须有很好的保水性,才能保证池塘的水位和肥度。砂质土壤由于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很弱,而且极易渗漏。

据资料显示,磷肥在泥炭土底、黑钙土底以及有少量淤泥的池中,施肥效果良好;碱性土、沼泽土的池塘含钾量不足,施用钾肥效果很好;老池的池底常积累一层淤泥,往往成为磷元素的陷井,大大降低肥效,施磷肥前要注意清淤。

总之,在施肥前,应对池中的理化条件有详细了解。对不适宜的池塘条件进行改良,中和酸性、增加溶氧,是提高肥效的必要举措。

另外,肥料中,化肥见效快但副作用大,营养成分单一;施无机肥的水体,经过较长时间后,其水质容易变“老”,对水产动物及其饵料生物极为不利。有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但起效慢,劳动强度大。

渔用微生物肥集上述肥料的长处外,还能补充水体有益菌,起到调节水质,改善水环境的目的,其高效、速效、长效,且无副作用。

渔用微生物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有效的无机盐类,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水的肥度。

渔用微生物肥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而释放至水中,同样有利于池水变肥。

渔用微生物肥含有特殊的有机质腐殖质,它不但向水中提供营养物质,而且与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胶体一起,对水中的无机物特别是一些营养盐类产生吸附作用,这一点对池塘施肥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