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的笔触
淳朴的画风
读林锴作品《妇女主任》
【连环画鉴赏】图文摘编/默人

连环画《《妇女主任》是林锴先生1954年创作的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它以解放初期东北农村为背景,围绕着公社妇女主任桂荣舍己为公,破除迷信等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刻画了新时期农村妇女主任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新中国新一代的妇女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真实的再现了解放后新中国农村的面貌和生活。生动的塑造了妇女主任桂荣感人的艺术形象,画家真挚的笔触和淳朴的画风;让读者感到画面亲切自然,读来引人入胜。

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诗人,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林锴先生生前为人低调,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他1924年生于福州,青年时代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曾先后受业于陈子奋、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诸先生,建国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38年之久,创作了大量连环画、年画、插图、宣传画。
连环画作品有《妇女主任》《三岔口》、《甲午海战》《夺印》《西沙之战》等部作品。林锴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代连环画画家之一,其作品《甲午海战》获得1963年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妇女主任》是林锴先生创作于50年代的作品,距今已近60年之久,在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进步的几十年历程中,多少名师巨匠引领连坛时代的大潮,佳作名篇举不胜数,成就斐然,世人瞩目。与大师们的名作相比,林锴先生的作品《妇女主任》如沧海一粟,平常的很,没有《甲午海战》蜚声,也没有《夺印》那样受人关注,如果不是这次连社的再版封面的波折,恐怕很少有人关注。笔者也是第一次看到林锴先生的这部尘封六十年之久的连环画作品,细细品读这部只有54幅的“小人书”;林锴先生一丝不苟的素描技法,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风朴实无华,追求平实自然地艺术风格,
笔触轻松自如,线面结合。虚实得当,这和画家经过名家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家受教和勤奋好学,厚积薄发的绘画功底是分不开的,就连孤傲的吴冠中先生对林锴先生也是赞赏有加。
品读林锴先生的作品,最大的感受是老一辈艺术家们无愧于时代,把真挚的情感溶于忘我的艺术创作中,这部作品中厚重隽永的笔墨,朴实精湛的语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今天读来,仍令人回味和思索。《妇女主任》的感人之处不在于艺术手法如何精妙,也不在于故事如何曲折,它的可贵之出是突出的表现了画家在创作中致力于开掘生活的底蕴,以生动的富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和对于东北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真实描绘,充实和丰富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作品通过对
妇女主任桂荣,牛大婶,桂荣的丈夫王江,桂荣的婆婆,女青年翠兰等人物的生动刻画,形象的再现了原著中故事的情节与思想脉络,使原著中的人物和环境真实的展现在短短的几十幅画面之中。可以看出,画家对这样的一部仅有几十幅的作品一丝不苟,真情投入。
画家为了让人物更真实而有感染力,在设计好构图草稿后,找来了适合作品中的人物做模特,根据需要的动作让模特摆好姿势进行写生,所以,看作品中的人物个个形象富有不同的个性,形体神态生动自然不呆板、不造作而富有生活气息。这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依据。画面中的人物服装和场景,都是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及其富有地方特色,他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精神。画面中的泥草房,火炕,窗棂,胶轮大车,老太太的烟袋等,让出生那个时代的人望风怀想,感触无限,也在当代的青年一代眼前轻轻地展开了一幅半个世纪前
东北风情的画卷,让他们有了机会 用视觉触摸那个时代,感悟那个时代……
林锴先生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代连环画家,他以真挚的笔触,朴实的画风描绘了《妇女主任》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小故事,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力,创造了一部具有真实而朴素美感的作品,它真挚,自然,亲切,淳朴。它平实的笔触,不显张扬,60年过去,在技法上不如后来众多现代的连环画作品那样技法娴熟和激情四射,但是也毫不逊色,他是真正的来自生活凝聚着画家真情实感的结晶,一部植根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今天读它,仍魅力无穷,因为置身于生活的艺术是长青的,
林锴先生 和他的连环画作品读者不会忘记,连迷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图文提供:路华阳(连趣网贵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