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口腔疾病是多种疾病诱因,健康从护齿开始
-
漫画/何朝霞
长沙晚报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刘芳 齐殿静
指导专家:
雷荣昌 长沙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 明 长沙市口腔医院特诊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丽雷 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明日是第29个全国爱牙日,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没有龋洞,没有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没有出血现象。
很多人认为“牙疼不是病”,对于牙龈出血也视而不见。长沙市口腔医院专家提醒,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不仅影响美观,,影响咀嚼、言语等功能,还会影响心、脑、肺等脏器的功能,是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维护口腔健康有利于防控多种全身疾病。
1牙疼别硬扛,小心不断恶化
【典型病例】
肖女士龋齿比较严重,好几颗牙被龋坏得只剩下了烂根子,断断续续的牙疼持续了几年,但肖女士认为“牙疼不是病”,用不着去医院,每次疼起来就靠含冰水、嚼花椒等各种偏方来对付,疼得厉害就去药店买点消炎药。
前些日子,肖女士左边的几个烂牙根又疼起来了,可这一次偏方、消炎药都没什么效果,过了几天半边脸都肿了起来。又拖了两天,左脸的肿胀往脖子扩散,而且发起了低烧,直到呼吸都不太顺畅了,肖女士才到市口腔医院看病。特诊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明严肃地告诉她,左边几颗牙的残根患了根尖周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引发了口底多间隙感染,“病情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
牙齿的炎症很常见,治疗也不难,但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扩散至邻近的组织,可能引起颌骨骨髓炎、口底多间隙感染。如果细菌随着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扩散到全身,还会引起全身性的感染。不论是口底多间隙感染引起的呼吸困难,还是细菌随血运扩散引起的菌血症,都可能致命。
事实上,牙疼越早就诊,治疗起来往往越简单。肖女士的虫牙如果及早治疗,就不会烂到只剩残根,残根若及早拔除就不会导致根尖周炎和间隙感染,如果左侧颌下间隙感染时及时进行抗炎治疗,也不至于发展成更严重的口底多间隙感染。李明提醒,牙疼千万别硬扛,早一步就诊,既节省费用,又能相对轻松简单地解决问题。
2智齿发炎久不处理可致“毁容”
【典型病例】
“一直没把智齿发炎当回事,谁知道这个小毛病竟然害得我‘毁容’了。”27岁的帅小伙刘先生在镜子中看着自己脸上留下的疤痕,后悔不已。
最近一年多,刘先生的一颗智齿反复发炎。医生提醒他最好拔掉,但他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没必要拔牙。上个月,他的这颗智齿又发炎了,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消炎药也不见好转,左脸肿得越来越厉害,还渐渐出现了一个硬实肿包。几天后,脸颊的肿包居然破溃流脓,刘先生这才觉得情况不妙,赶紧到市口腔医院就诊。颌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雷荣昌告诉他,由于对病情拖延太久,智齿引起的炎症扩散导致了面颊瘘。刘先生在拔除智齿后,不得不接受瘘管切除术,手术之后,脸上留下了疤痕。
【专家提醒】
智齿冠周炎十分常见,许多患者司空见惯,甚至久病成良医,每次发作就自己买些消炎药对付。殊不知,不恰当的抗炎治疗往往事倍功半,还有导致耐药的风险。即便炎症暂时得到控制,病因不除,炎症随时可能发生,甚至造成扩散。“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形成脓肿,脓肿由面颊部皮肤薄弱处破溃流出,便形成了面颊瘘。”雷荣昌提醒,一旦发展到面颊瘘的地步,“毁容”的后果就无法避免了。因此,对于智齿发炎不要轻视,应该听取专业口腔医生的建议进行对症处理,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3口腔可成为全身健康的“指示灯”
【典型病例】
64岁的陈先生近半年来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和口腔“上火”症状,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最近牙龈出现大面积的菜花样增生,吃东西越来越费力,才到医院就诊。
“您这是严重的牙周炎引起的症状。”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朱丽雷检查后,为陈先生下了诊断,又询问他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是否长期服用地平类降压药。“对对对,您说的都没错。”陈先生非常诧异,感叹口腔医生竟然如此“神机妙算”,把他身体的毛病说得八九不离十。
陈先生经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控制血糖,根据医嘱调换降血压的药物,结合牙周治疗,牙龈增生肿胀、口腔“上火”的症状明显好转,咀嚼功能也明显提高。
【专家提醒】
“并不是我会神机妙算,口腔疾病本来就和很多全身疾病成双向关系,相互影响。”朱丽雷解释,很多患者因为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牙龈出血到口腔科看病,结果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比牙周健康者患糖尿病的比例高,而且血糖更不易控制,当牙周状况得到改善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也得到好转。同样的,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病变损害严重而且进展迅速,常表现为牙齿迅速松动、脱落。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同时控制牙周病,而血糖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病疗效的重要前提。
“除了糖尿病,口腔疾病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朱丽雷说,牙周炎是冠心病、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因为口腔病灶中的细菌和毒素通过血液转移至心脏易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牙周炎引起菌血症,易诱发心肌梗塞和冠心病。老年性肺炎也与各种牙痛关系密切,因为口腔内的大量细菌可以进入肺部,导致肺炎。孕妇患牙周炎还可能导致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
朱丽雷还提醒,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口腔的一些病变。比较常见的有,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等,长期服用都可能引起牙龈增生肥大。牙龈增生肥大,又会影响到牙齿表面的清洁,甚至妨碍咀嚼、发音等功能。因此,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注意口腔保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小贴士】
很多成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往往源于儿童时期对口腔护理的忽视和不良习惯。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发布的一项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儿童口腔护理的意识有所提高,超七成家长认识到早晚刷牙的必要性,但对其他护理措施的重视程度则仅为一到两成。
长沙市口腔医院特诊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明提醒,仅仅早晚刷牙是不够的,还应养成四个爱牙好习惯:首先是5岁以后注意使用含氟牙膏,达到清除牙菌斑的目的。二是饮食平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尽量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三是除了刷牙漱口,还可以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帮助清洁食物残渣,减少龋病发生的风险,也无形中增加了护齿的趣味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因为儿童龋齿进展较快,建议儿童每6个月检查一次,成年人每年检查一次,让口腔问题早发现早治疗。 (彭放 刘芳)
相关链接
不同年龄段口腔护理有重点
口腔是身体的一面镜子,从出生到老年,护牙需要贯穿一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口腔护理有不同的侧重点。
1.幼儿期护好六龄齿
儿童6岁左右除了前牙替换外,在乳牙磨牙的后面会长出新的恒磨牙,即“六龄齿”。“六龄齿”的咬合面是最大的,窝沟点隙复杂,最容易患龋。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换牙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给孩子的“六龄齿”做窝沟封闭,减少患龋齿的概率。
医生还提醒,孩子的乳牙可以承受跟恒牙一样的咀嚼力,家长在喂养方面千万不要过于精细化,以免降低孩子的咀嚼功能;少吃高糖食物,吃完零食马上刷牙;督促孩子正确刷牙,教孩子每天使用牙线,把牙缝清理干净;纠正单侧咀嚼、吮唇、咬铅笔等不良习惯。
2.青少年牙不齐应矫正
牙齿畸形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口腔正常功能,还影响孩子的容貌,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青少年的最佳矫治年龄在11~12岁。
3.中青年牙周炎是最大隐患
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牙周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个阶段,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发展成牙周炎。牙周炎造成牙龈肿胀、出血,严重者造成牙齿与牙龈分离,甚至脱落。建议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饭后刷牙或漱口;坚持使用牙线,去除两个相邻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及牙齿邻面的牙菌斑;避免用牙咬硬物,以免牙齿开裂。
4.老年人根面龋及时补
老年人口腔组织器官呈退行性变化,牙龈萎缩,牙根外露,菌斑容易在牙根部堆积形成根面龋;老年人牙齿重度磨耗,可出现牙本质敏感。老年人更要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用毛软且有弹性的牙刷,刷牙时间3~5分钟,切忌暴力、横向刷牙;进食时应采用双侧交替咀嚼,以免导致功能侧严重磨耗以及对侧组织的废用。已患有根面龋、牙髓炎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及时补牙、根管治疗等方法保存患牙。
(彭放 刘芳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