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道德之祖——舜帝

 长孫无忌 2017-09-19

大河汤汤,千古一梦,回首往昔,历史跃迁,中华文化发扬传承数千余载,而今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延续,何以能在起落散合的历史跌宕中一次又一次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历史文化的思维角度审视,这种顽强的再生能力,是华夏文明的本质表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华道德之祖——舜帝。
中华道德之祖——舜帝
距今日之时,也就是四千一百年前后的上古时代。舜的思想和政治作为,使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历史人物。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舜文化是道德文化之源,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书》也有'德自舜明'的记载。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舜就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始祖。所谓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是人类自身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标志。
中华道德之祖——舜帝
舜的道德文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家在德。舜尊重家庭,孝顺友悌,身体力行,德行于世。
舜将家庭道德加以规范,从而使得家庭成为构筑文明社会的基本单元,这是人类社会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从家庭这个最基础的社会单元大而化之,整个社会生活、法律政治,同样要求有类似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达到“内平外成”的理想社会。舜以后的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的国家社会,其实质都是一种“家天下”模式的拓展。“朕为天子”,家即是国,国就是家,“三纳五常”,等等。这些都可以从舜的家庭道德中溯本求源。
(二)为人在德。舜修身为本,待人诚实,乐于助人,踏实做人。
舜代尧为帝以后,仍然坚持以德为人的标准。他敞开四面城门以畅通四方见闻言路,命令十二个州牧的首长“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史记·五帝本纪》),将德行作为评论帝王的标准,施厚德于民,不接近谗佞的人;交代臣子们“女无面谀,退而谤予”(《史记·夏本纪》),要求上下左右不要当面恭维说好话,私下里讲坏话,应当诚恳相待,不做两面人。舜一直坚持以德来完善自身的人格,树立为人行事的榜样。
(三)治政在德。舜实施善举,推行五教,擢贤任能,用人惟绩,心怀天下。
舜为天子后,举用贤达之人,赏罚分明。经过四岳的推荐,选拔任用禹为司空,主要负责治河道,“平水土”。禹“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史记·夏本纪》)。通过治理山川,变水患为水利,社会终于获得了稳定的农耕生产条件。最后,“舜勤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上》),他就连死都死在考察巡视工作的路途上,葬于“苍梧之野”的永州九嶷山。舜为政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实乃中华民族的光辉楷模。
中华道德之祖——舜帝
在今天弘扬“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些主旋律时,我们都会面临一个问题,人类究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什么为原则标准,才能达到“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现在我们通过舜帝文化的挖掘,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舜文化是以“天下为公”的尚德文化,人心怀德,天下共荣。唐代诗人张谓在《九疑作》诗中写道:“尝闻虞舜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舜帝的德政,是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一块不朽的丰碑。他孕涵了丰富的中华精神文明,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提倡精神文明、爱国主义的今天,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舜持家、为人、治政均以道德为大本,为东方人类社会走出童年时代提供了全新的社会规范,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被誉为“中华道德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