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藩之乱”三位藩王的儿子都是皇亲 康熙帝如何处置他们的

 HzQ奇皇 2017-09-19

康熙皇帝亲政后的康熙十二年,他因撤藩而引发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举兵反叛清廷,史称“三藩之乱”。

熟悉这段历史得人皆知,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摄政王多尔衮主要借助明朝降官的力量而获胜。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逐渐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成为中央政府的沉重的负担,而且构成了对满清皇权的威胁。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决定。吴三桂闻讯首先反叛,他于这年十一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一时势如潮涌。但此后,吴三桂却止步不前,而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全力平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昆明,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康熙帝组织的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清除了地方割据势力,避免了一次国家大分裂,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又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康熙帝平定三番之乱的历史往事,早已在多类作品中被述说和展现。本篇要说的是这起事件的末节,即这三位藩王叛乱后,他们的相关儿子及直系亲人分别被康熙皇帝如何对待和处置的。

历史记载,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位明将在明末不同时期先后降清助战,因此受到嘉奖,分别被封为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成为朝廷的“三藩”之主。为了笼络和控制三藩,清朝皇室采取了联姻的手段,将顺治帝的妹妹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让他们居住在京城,而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尚之孝,耿仲明之子耿精忠、耿昭忠等也都分别娶了皇室的女儿,成为额附。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前,摄政王多尔衮就提议将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1653年,由昭圣皇太后主婚,吴应熊与十三岁的建宁公主成婚。

那时候,多尔衮就对吴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通过联姻,使吴应熊以额驸的身分留居京师,实为朝廷人质。为了让吴三桂放心,1654年,朝廷授应熊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1668年,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影视剧中的吴应熊)

吴三桂举兵反清前夕,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儿子出京。不料,这吴应熊额驸爷当的很开心,与建宁公主的夫妻感情也不错,执意不肯去云南。关键是他还把康熙帝将撤藩之策通告给了父亲吴三桂,意思是你的藩王也快当到头了,我还去干啥。他只让使者将自己的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去了父亲那里。

1673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叛清的消息传至北京,吴应熊被捕入狱。叛乱之初,吴三桂一度占领了大片江山,于是便向康熙帝提出,只要释放自己的儿子,可以和大清划江共治。康熙得报后大怒,在大臣明珠建议下,次日便在午门将吴应熊和他的二儿子吴世霖处死。向全国昭示朝廷撤藩的决心,也给平叛部队鼓舞士气。

可怜的“吴额驸”在当了多年人质后,最终沦为刀下之鬼。

和硕建宁长公主是孝庄太后的女儿,在名分上应是康熙的姑姑。把姑父和表弟杀了,康熙帝也是无奈之举。据说,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1703年(康熙四十三年)建宁公主在寡居三十多年后于63岁去世。

在康熙帝剿灭三藩事件中,平南王尚可喜有四个儿子被朝廷处死。给尚家惹事的元凶并不是尚可喜,而是他的大儿子尚之信。

史料介绍,尚可喜是皇太极时期加封的智顺王。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尚可喜随清军入关,追李自成至望都。后与吴三桂随英亲王阿济格延长城而下,占领了李自成侄儿李锦所据的延安,后出武关进兵至湖广、江西,追击李自成余部,且屡有战功。1649年(顺治六年)被改封“平南王”,赐金印、金册,与“靖南王”耿仲明携家口旧部共两万余人进军广东。

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时作”请求归老辽东,被顺治皇帝以“全粤未定”所挽留。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请归老辽东、留其长子安达公尚之信镇守广东。康熙准其归老辽东,但朝廷以其子尚之信跋扈难制,下令撤藩。

尚可喜遵旨登记造册,准备举族迁回海城。不料,这时吴三桂接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吴三桂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力北上,为朝廷平叛创赢得战机。

期间,广东数度危急,朝廷派尚可喜留在北京的儿子额驸尚之隆的人马支援,结果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调兵由简亲王喇布率领,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卵,尚可喜甚至在后院堆满柴火,欲在危急时刻举火自焚。

尚可喜的大儿子尚之信,生于崇德元年(1636年)。19岁奉父命入侍顺治帝之侧,深得顺治帝赏识,被封为“俺答公”(满语中朋友的意思)。直到康熙十年(1671年),尚可喜以年老多病,奏请康熙帝批准尚之信回广东管理王事。回到广东后,尚可喜发现其多年酗酒恶习未除,常凌虐藩下人员,心中很厌恶他。

尚可喜的心腹谋士金光曾进言,建议废尚之信立次子尚之孝为王嗣。尚可喜也怕他拥兵权重,招惹灾祸。就听从了金光的建议,决定把王爵传给尚之孝,并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向朝廷奏报。

尚可喜任贤不任长,把王位让给了尚之孝,引起了尚之信的极大愤懑,招致兄弟之间矛盾尖锐,家庭不和。尚之孝知道其兄之信不满,竟不敢承袭王爵,要求辞掉。吴三桂发动叛乱,见尚可喜没有响应,就加紧了对他施加军事压力,逼迫其投降。同时,利用尚家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派人游说尚之信反叛,答应事成后,封尚之信为王,可以世守广东。

(三藩之乱中的清兵作战图画)

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动兵变,炮击清兵大营,派兵控制了父亲尚可喜的府第,封锁内外,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利,还接受了吴三桂给予的“招讨大将军”封号。病中的尚可喜闻讯气晕,挣扎着起来要自缢而死,被左右人发现,急救过来,自此,病情日益加重。尚之信叛乱后,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陈洪明也听他的号令,跟着投降吴三桂。尚之信派人逮捕了金光,将其处死,报了私仇。

不久,尚可喜忧愤而死。尚之信叛清不久,因吴三桂索重金助饷,又派将占领冲要,因此心生悔意。又见甘肃王辅臣、浙江耿精忠先后复降清,遂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初,遣使赴江西至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康熙帝赦免了他罪过,令他将功赎罪,准其袭承平南亲王,镇守广东。

这期间,尚之信对朝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度,对康熙帝下达的出兵军令多次托词抗命不尊。直到吴三桂病死,战局突变。尚之信才主动奏请进军广西。但他为保存实力,仍然几次抗命不从。

康熙十九年(1680年),吴三桂叛乱败局已定。这时康熙帝才腾出手来解决尚之信。这年三月初,尚之信的护卫张永祥、张士选难以忍受其残暴跋扈,秘密赴京,揭发尚之信谋叛罪。康熙帝速派刑部侍郎宜昌阿等赴粤调查。八月二十八日,于武宣抓捕尚之信。闰八月,尚之信被赐死。

史载,尚之信有三十六个弟弟,三十二个妹妹。其中,尚之节、尚之璜、尚之瑛和尚之信一同被处死。

靖南王耿精忠祖籍山东,他的爷爷耿仲明原为登州总兵,由于明将毛文龙,袁成焕先后被诬陷受牵连,一气之下连夜闯三关北上塞外,投降到努尔哈赤麾下,顺治初年跟随多尔衮入关,编入汉军正黄旗。1649年封靖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死后,其子耿继茂袭爵,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移镇福建,封忠顺王。

耿继茂生三子:耿精忠,耿昭忠,耿聚忠,皆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且皆为皇家驸马(有史料将耿昭忠、耿聚忠说成是耿精忠的儿子,从生卒年份上看似乎不妥)。

耿继茂去世后,长子耿精忠拥武状元身份世袭王位,为靖南王,且与肃亲王豪格之女成婚,封和硕额附。耿精忠带兵有方,威震东南。康熙亲政后,违背多尔衮早年立下的永不相负誓言,想要撤了藩王王位,耿精忠闻讯,一怒之下响应吴三桂反叛,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于福州虏杀朝廷闽浙总督范承谟及幕僚50余人,与吴三桂合兵杀入江西。耿精忠祖上世代镇守边关,满清守将无人能敌,叛军一路势如破竹。

康熙帝见势头不好,无奈之下选派耿精忠的弟弟耿昭忠、耿聚忠两位驸马带诏书前去劝和。耿精忠不愿兄弟反目,加上战局已经变化,遂退兵。

1680年,耿精忠赴京觐见康熙帝,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将其囚禁。1681年云南平定后,次年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子孙亲信部下皆被处斩。

本来应该受耿精忠谋反波及的耿昭忠、耿聚忠兄弟二人,因为应对及时,反而没有受到康熙的责罚。当时耿精忠一谋反,兄弟二人就携着全家请死,这个动作打消了康熙帝的怀疑,并没有对他们做什么处置,反而给他们如前的荣宠。

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封耿昭忠为镇平将军,进驻福州,代替耿精忠治理当地。耿精忠的另一弟弟耿聚忠也在康熙十五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