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历史铼元素是由日本化学家小川正孝于1908年首次发现的,但他误将该元素认为成是第43号元素,直到2004年日本有学者用X射线重新检验了小川正孝家族保留下来的方钍石样品,才发现该样品中所含的并不是43号元素,而是75号元素“铼”。 其实早在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发布元素周期表时就曾预测了铼元素的存在。1925年,德国化学家沃尔特·诺达克(Walter Noddack)等人用X射线在铂矿和铌铁矿中探测到了这种元素,并根据莱茵河的名字Rhein将该元素命名为Rhenium。后来,他们也在硅铍钇矿和辉钼矿内发现了铼。1928年,他们在660公斤辉钼矿中成功提取出了1克铼元素。 铼元素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拥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 铼元素的性质铼元素的原子序数是75,单质为银白色金属或灰到黑色粉末,熔点高达3186℃。它是一种稀散元素,主要存在于辉钼矿中,一般由冶炼钼矿时的烟道尘中提取。因其质坚、质密、难熔、耐腐蚀,电阻高且机械性能好,用途很广泛。用于制耐磨、耐高温合金、高温热电偶(铼铂合金)、高真空设备、医疗器械、化工设备中的耐腐蚀部件等等。 图1. 金属铼的照片 图2. 铼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图片来自于手机app:Chemio) 金属铼的重要性说到金属铼,不得不提它与航空的关系。80%的铼都应用到了航空发动机工业中,正是因为含铼合金的高强度和极好的耐高温能力。例如W-Re和Mo-Re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和塑性。 Mo-Re合金到3000℃仍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可用来制造超音速飞机及导弹的高温高强度部件及作隔热屏。 铼矿主要分布在美洲和欧洲,开采和销售又绝大部分被美国所控制。我国在高温合金的发展上,虽然成分设计紧跟国外的发展步伐,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单晶;但是由于铼资源严重短缺,实际批量生产产品受到的限制比美国远远大得多得多。因此铼元素也成为了影响国家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