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欲期是新生儿特有的生理阶段,看见什么都想往嘴里送,所以才会有以下这些惨痛的案例: 徐州一名2月龄女婴手指被发丝缠绕、险遭坏死,微博上又有了宝宝误吞异物的不幸事件,连人民日报都发了相关微博呼吁防范。 小儿口吞异物的事件高发于半岁后的孩子: 丽江永胜县白马庙村一个7个月大的宝宝误食果冻后窒息死亡; 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2岁男童误吞一枚枣核导致肠梗阻,命悬一线; 江苏淮安一名3岁男童呕吐、腹泻6天未进食,就医后发现,肠内有肿块并有穿孔迹象,起因是孩子吞下了“水宝宝”玩具…… 改为吞下硬币后卡着胸腔处 吞咽后的吉他弦嵌在食管中 令人们担心的是孩子们吞下的东西花样越来越多...... 1、硬币、纽扣、玻璃弹珠、桂圆壳、棋子、橡皮等,这类物体没有棱角,不会划伤宝宝的食管,但进入肠胃后容易造成肠梗阻。 2、弹珠类水宝宝玩具,可在消化道膨胀至兵乓球样大小,而且这些水宝宝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酸钠、丙烯腈或丙烯酸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还会在水宝宝中添加了工业色素,宝宝误吞后危险性极高。 3、枣核、坚果、小石子、鱼骨等,此类物品吞下后有近70%的概率划伤孩子的消化道,而且由于形状不规则更容易卡住喉管,造成窒息。 4、电池。干电池和纽扣电池中均含有锰、锌等有毒腐蚀性物质,进入消化道后,首先就会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诱发大出血。 5、回形针,大头针、别针、缝衣针、钉子、牙签等,这一类物体棱角锋利,会对宝宝的肠道造成巨大威胁,而且一旦误吞,手术难度也大。 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宝宝,口吞圆形光滑的物件后,没有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情况,一般医生会建议多观察几天。如果宝宝没有异常和不适,就说明吞下去的物件未对宝宝造成伤害。 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吃玉米、韭菜、芹菜等粗纤维食物并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因为几天之后异物可能会随大便排出。 常用的处理孩子口吞异物的方法 1、孩子出现气道梗阻,无法呼吸,则需要紧急救治,医生通常会立即进行Heimlich(哈姆立克法)操作或CPR(心肺复苏),非专业人士最好不要尝试。 2、如果孩子吞下的是尖锐的可能会刺穿食管和肠道导致组织损伤的东西,医生则会用过内窥镜检查后行手术取出异物。 防患重点: 1)定期检查宝宝的各种玩具,确保没有可能脱落的零件; 2)及时纠正孩子将异物含入口中玩耍,并避免将有可能吸入气管的小型玩具给孩子玩; 3)清理家中的地板和隐蔽角落,如床底、沙发下、或窗帘角落; 4)在宝宝学会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散落的珠宝、硬币、别针、笔帽、蜡笔、纽扣电池等,并将它们收纳到宝宝触碰不到的地方; 5)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6)不要给学龄前的儿童吃果冻、花生、汤圆、荔枝等,带核的食物吃之前要将核去掉; 7)培养孩子安静进食的习惯,在进食期间,应禁止孩子跑跳哄闹,禁止大人在孩子进食期间逗笑和恐吓孩子; 8)食入鱼刺,不要让宝宝大口吞咽米饭、馒头或喝水,而是应该让宝宝张开嘴,观察鱼刺的大小和位置,以便及时取出; 9)若发现孩子口内含有异物,应该耐心诱导其将异物吐出,而不是因为急于取出异物而粗暴的打骂或试图挖出异物; 10)将家中装有有毒的或者强腐蚀性的液体放到孩子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11)孩子在吃任何东西时,若出现了剧烈呛咳,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新生儿长期处于口欲期,对新鲜事物,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嘴巴去接触,所以吞服几率极高,大人们千万不要大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