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觉好累,一点小事就会神经紧绷 | DAY2:如何摆脱焦虑?

 舒心9898 2017-09-19



【DAY2】7天心灵成长计划 来自看书有道 11:55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节目


你知道吗?


焦虑,本来是我们常会遇到的一种情绪。比如考试前的紧张、重大抉择时的惶然,赶工作进度时的“压力山大”,这本来都属于适度焦虑。心理学认为,适度焦虑,有时可以充分调动我们的情绪,提升大脑的反应力,如果利用得当,具有积极意义。


只是很多人,会过度放大当下的“焦虑感”。找不到焦虑的来源,更不知如何将“焦虑”化解……


为什么会焦虑?焦虑的根源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走出焦虑?这就是【7天心灵成长计划】第二天要与大家分享交流的话题。





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是身份的囚徒

 

· 她把所有的自拍图都用美图秀秀精心修饰了一番,然后在点击发送朋友圈之前,选择了显示地址,还特意选择了意大利文。

 

· 他走进了丽思卡尔顿的酒店大堂,拍了几张气势恢宏的照片,发了朋友圈。服务员走过来说:“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他羞涩地连退三步,说:“哦没什么,我就看看”。说完,仓皇地拉着行李箱走进了出租车,去了五公里外的如家快捷连锁酒店。

 

· 他一边吃着泡面,一边思忖着是不是应该对于最近火爆朋友圈的商业事件发表一下看法,然后他把前两天看到的一条不错的评论“复制-黏贴”了一下,顺便屏蔽了被他抄袭的那个人。点击发送之后,他感觉整个人身心愉悦,连泡面都吃出了鲍鱼的味道,他似乎还想起了毛主席的两句诗: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 晚上七点钟,广州大道,堵堵堵。他拿起手中的相机,有意漏出了玛莎拉蒂的方向盘和戴着劳力士的手腕,“咔”,朋友圈一分钟之后呈现出这张照片,上面写着:“堵车堵到人心慌,金融狗的生活,你们不懂。”

 

……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每个人都成了身份的囚徒,变得异常焦虑,恐惧失去一切,哪怕其实从未得到过一切。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焦虑,如此争分夺秒、奋不顾身地走在追求身份问题、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这是由两个方面原因构成的:

 

1、媒体的报道偏好,给我们造成认知错觉

 

在前几年,2013-2014年间的那个时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还刚刚在神州大地拂起,经常能从媒体上看到,甲天使轮融了200万,乙融资了500万,丙就更厉害了,都快C轮了……

 

一夜之间,仿佛人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只要你有个牛掰的创意,再加一个车库,明天你就是这个世界上第二个比尔∙盖茨。

 

我有幸和一些创业者深度沟通过,他们跟我描述了聚光灯照不到的另一面:24小时的每分每秒,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都被焦虑填满,内心充满各种害怕:害怕融不到资金、害怕被竞争对手超越、害怕团队人员离去、害怕项目上线又出bug、害怕吸引不到种子用户、害怕又失眠或者做噩梦……

 

于是,我发现,『创业者』这个光环背后,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面住满了焦虑、恐惧、迷茫、挣扎、艰难、困苦……『车库易有,比尔∙盖茨却难成』,这才是创业的真相,而媒体却只给我们展现那成功的0.01%

 

没错,媒体喜欢聚焦那一小撮最成功的人,没有聚光灯愿意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停留,哪怕这些普通人是占据大多数的主流。

 

媒体的报道偏好,帮我们建构了一种认知上的错觉:成功,好像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儿,只要你有梦想、有胆量,放手去做就够了!

 

2、我们缺乏主动思考,急于对自己价值重估

 

尼采有句名言:我们的认知边界,就是我们世界的边界。

 

我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由媒体的主流声音构建,也就是说,我们会很少思考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不假思索地认为,真实的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样子。

 


在媒体带给我们一种认知错觉的基础上,我们会在这个框架内对自我的价值进行重估:既然成功是一件小事儿,那如果我不成功,岂不是说明我很差劲、很不行、是个loser?


谁愿意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是个loser?

 

于是,上文写到的那些个生活片段就出现了,我们不遗余力地去证明自己很行、自己成功。哪怕是不成功,也要把自己包装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以准备迎接来自四海八荒的崇拜的眼神。

 

就这样,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成功、寻找身份认同的路上越走越远,哪怕头破血流,也再所不惜。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焦虑呢?

 

在追求成功、追求身份认同的路上,我们该如何摆脱焦虑,不那么担心、不那么害怕被时代的洪流拍下岸呢?

 

我不会像南华寺的老和尚一样,告诉你,你想控制的一切,最终都会控制你,所以,摆脱焦虑的办法,就是放下“我执”,不去追求所谓的成功。

 

追求成功并没有错,无论是你自我价值体系内的成功,或者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它只要能够带给你满足感和存在感,都是值得追求的。

 

但是,如果因为追求它,你感受到惶恐和慌张,那么可能就有问题了。因为这种慌张感,实际上会消耗很多你的能量,并不会有助于你目标的达成。

 

 在我看来,想要告别这种焦虑,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拥有一种能力,即“延迟满足”的能力。

 

延迟满足,从字面上就能够理解,即我们具有能够等待的能力。

 

对于它更详细的解释应该是美国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博士提出的”棉花糖实验“:让一群3-5岁的小朋友在一个空房子里,在他们面前摆上一颗棉花糖,小朋友可以选择立即吃掉它,也可以选择等实验人员回来在吃掉它,同时获得第二颗棉花糖的奖励。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能够选择晚一点吃掉棉花糖的小朋友们,长大后拥有更好的自制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看上去好像是很简单的一种能力,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有时候很难做到,譬如:

  

我们总是忍不住在城市马路上演“飙车”的戏码;

安排给手下的任务,他要是一个小时内没有回复,我们总是很容易就发火;

坚持健身一周,感觉体重没什么变化,就会心生懊恼;

……

 

这些都是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活生生的表现。

 

之所以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你在小时候被满足的方式发生问题:被过度溺爱,或者过度忽视,都会造成延迟满足的能力不足。

 

作为一个成年人,想重回童年,让父母重新爱我们一次,大概也只是能是做做梦才能完成的愿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成年人的方式,自己去刻意培养自己的延迟满足的能力。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呢?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做努力:

 

1. 学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习惯性地给自己找参照系,以此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对于这个参照系的选择,很多人不自觉地会投向外界:

 

小明刚刚换了豪车;

小红又升了职;

李雷居然成了华尔街的精英;

韩梅梅居然嫁给了省长的儿子

……

 

每个人都有一种向好的本能,当我们以这种外界信息作为自己的参照系,我们就会忍不住焦虑。

 

所以,首先,你要学会摆脱外界对你的影响,找到自己的节奏,坚信自己,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也最终会到达向往的远方。

 

2. 牢记自己的目标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我们追求成功道路上,也自然会是挫折不断。

 

面对挫折,由于心智模式的不同,每个人的反应会不一样:有的会被挫折感打败,直接缴械投降;而有的人,则是越战越勇,能够从低谷爬起来。

 

当你被挫折动摇、想要快一点结束游戏的时候,你不妨创造性地问一下自己:


你的目标是什么?

它完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它实现了,你会多满足?你爱的人会因此更快乐吗?

 

当你给自己的目标赋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在心中牢记它,也许你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3. 通过小事儿去驯服自己

 

延迟本满的能力,本质上来说就是专注力和耐力的结合。

 

想培养自己这两种能力,除了从心智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之外,更有效的途径,实际上是通过行为,来驯服自己。

 

不妨从小事儿做起,给自己列几个“21天改变计划”,譬如坚持21天跑步、坚持21天早起等等,这些小事儿的刻意训练,会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我们的自信,从而实现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

 

文章的结尾,再把杨绛先生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送给大家: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你已经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