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码时代”不能见码就扫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9-20
苑广阔

  如今,商家为了提高销量,把营销方式做得五花八门,“微信扫一扫,免费领礼品”之类的活动屡见不鲜。近日,永川市民李女士就因为扫码领西瓜,结果微信近百名好友全部都收到了她微信自动发出的“广告”。(8月16日《重庆晨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扫码时代”,并不算是夸张之词。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加朋友,进各种各样的微信群,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消费结账等等。这确实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些二维码除了代表着效率、快捷、便利,有时候也会隐藏着算计和风险,不得不防。

  新闻中这位市民是在街头为了免费领一个西瓜,扫描了商家的二维码,结果回家之后自己所有的微信好友都收到了商家自动发送的营销广告,弄得当事市民十分被动,这时候肯定没有领取免费西瓜的喜悦了。之前还有媒体报道,在很多城市的地铁站口、公交车站,总有一群年轻人拿着手机以创业寻求支持的名义,让市民帮助扫码,结果市民扫码之后也是被各种广告信息狂轰滥炸。

  如果说这样的扫码,还只是因为被动接受各种广告信息而给当事人带来困扰和麻烦的话,那么另外一些扫码,却隐藏着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有媒体报道过,街头上的共享单车二维码,被不法分子用自己的二维码给替换了,如果用户不小心扫描了,所交的押金,可能就落到了不法分子的手里。还有很多商家,把二维码贴在店面显眼的地方,以方便顾客扫描结账,结果也被不法分子替换成了自己的二维码,导致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这说明,“扫码时代”不能见码就扫,不能什么码都扫,在扫码之前,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多看看眼前的二维码有什么异常。如果是像新闻中这种情况,只要掏出手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取一些小恩小惠,那么还是谨慎点好,以避免最后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

  当然了,如果还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小心扫了不该扫的二维码,也应该积极采取“止损”措施,比如积极向支付宝、微信方面进行举报,或者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