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时的垓下到底是哪十景

 居山看海 2017-09-20

 赵汗青

 

垓下风云

今安徽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决战于此,双方屯军方圆百里。《史记·高祖本纪》载:“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之卒可十万……大败垓下。”《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靡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虞姬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而一统天下的刘邦则志得意豪,慷慨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0133月,国务院将垓下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标示。遗址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沱河南岸。

 

  霸城烟雨

  霸城,即霸王城,在今安徽省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之沱河南岸,实为古交城遗址。

城为土筑,周长近2000米,呈长方形,城墙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冲刷侵蚀,加上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推平,仍高出地面2米多。城四面环水,西、北两面紧临沱河(交水),东、南两面护城河与沱水相通,唯有一门南开。汉初,高后吕雉之侄吕产封交侯,建都于此。《辞海》载:交县,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安徽固镇东,东临交水(今沱河)”。

《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载:交侯国,西汉置、东汉改交侯国为县,治所在今安徽固镇县濠城,东晋后废。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曾为交县令,世称许交长。后人为纪念项羽,遂将此城唤为“霸王城”。城内原有古寿圣寺;又有一千年银杏树,树冠如盖,玉立耸天。远观霸王城,树木葱茏,烟雨苍茫,气象万千,引人遐思。

 

  汉陵秋色

濠城周围多固堆,素有“濠城固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之说,固堆下面皆为古墓葬,其中较大者即是“金山”和“银山”,坐落在沱河北岸的灵璧县韦集镇丁谷眼(又叫谷堆眼,谷堆应为固堆)村东,距濠城约2公里。两固堆东西排列,相对高度为7米左右,底部方圆达200余米。经考证,固堆为汉代陵墓的封土,依其规模,墓主当有一定的身份。

灵璧县将“金银山”古汉墓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此两固堆一为韩信点将台,一为刘邦观兵台。秋登汉陵,但觉天高云淡,心旷神怡;周围禾菽繁茂,稼穑飘香;南望沱河,银波泛碧,渔帆点点,美不胜收。

 

  虞湾夕照

虞湾,又名虞姬湾,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的沱河南岸,西距垓下遗址约1公里,傍堤临水,芦苇丛生。其境为一方圆数百亩的洼地,每逢雨季,一片汪洋,在夕阳的照射下,碧波重粼,洪涛东逝;垂柳滴翠,芦苇青青;渔舟逐浪,鸥鹭翻飞;丹霞焕彩,彤云满天;令人胸襟开阔,心驰神往。相传虞姬曾在此濯足,以此得名。游人至此,常抚今怀古,挥洒诗文。

有词云:“怀古访垓下,寻迹莅交边。洪涛东逝,惊起鸥鹭向青天。堤柳青青滴翠,河水粼粼涌碧,横笛唱阳关。日落丹霞蔚,焕彩满虞湾。凭栏望,忆楚汉,越千年。项王豪气,姬耶刚烈志贞坚。一曲悲歌泣泪,绝世佳人声咽,慷慨赴黄泉。多少兴亡事,今古共悲欢。”

 

  撒金晓月

撒金桥,扼南京至北京的官道要冲,在古交城西南约200米处,为一石桥,相传濠城街南有一张姓客商到临淮(凤阳县临淮关)购物,店主知其是濠城人,遂托其带信,嘱于天黑时到濠城镇集北许家大楼面交。张某说不认识咋办?答曰:尔到时大呼三声便知。

张某疑心,垓下之地哪来许家大楼?但回家后,遵嘱往访至其地,果见楼台殿阁,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十分宏丽,张某叩门,道明来意,楼主亲迎,殷勤接待,张某细观其宅,陈设豪华,非一般人家可比,几疑身入仙境。离别时,楼主命仆人送其一小袋豆子,以示感谢。张某出门后,心想此物有何稀奇,于是边走边随手撒落,豆尽乃止。次日天明,张某细思昨晚之事,方悟此豆绝非凡物,翻袋细视,袋角尚余一料,却是金豆。张某以自己无福得宝,于是立志行善,便将金豆出售,又拿出家产补贴,在豆尽处修一石桥,名曰:“撒金”。后来,当地文人雅士常于拂晓之际,在此吟风弄月,遂成一景

其时,晓月垂天,清辉彻地,树影婆婆,近观沱水如带,远瞻嫦娥欲舞,追思虞项往事,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抒胸臆之豪气,文思如泉,妙句顿成。

 

  夹山箫韵

夹山,又名夹山口,在今固镇濠城镇垓下村境内,濠城街西半里,大皇桥东侧。濠城至固镇的古大路两边,有土丘高耸,十分陡峭,状如双峰夹峙,故名。相传:项羽兵困垓下,四面重围,兵少食尽,军心浮动。刘邦的主要谋士张良生一妙计,在此处乘风筝升上半空,吹箫奏楚曲,

这天夜里,天空上突然飘来阵阵凄凉的箫声,四面八方又随风传来声声哀怨的楚歌,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一会儿,东边唱起了吴语乡歌: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

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

披坚执锐兮骨立沙岗。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

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

虽有腴田兮孰与之守,

领家酒热兮孰与之尝?

一会儿,南边传来了江淮俚曲: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

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

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

一旦交兵兮蹈刀而死,

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不知所倚,

壮志寥寥兮付之墟荒。

接着,北边又飞出了苏北小调:

“当此永夜兮追思反省,

急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岂涎兮天遣告汝,

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

哀告归情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

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更为奇怪的是西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箫韵歌声,如泣如诉,惊心动魄,摧肝裂胆:

“楚之声亏散楚卒,

我能吹兮协六律。

我非胥仿品丹阳,

我非邹兮歌燕室。

仙音彻兮通九天,

秋风起兮楚亡日。

楚既王兮汝焉归,

时不待兮如电疾。

歌兮歌兮三百字,

字字句句有深意。

劝汝莫作等闲看,

入耳关心当熟记。

这歌声飘渺空灵,连绵不断,一忽儿上,一忽儿下,一忽儿左,一忽右,令楚军将士十分惊疑,以为是天神或仙人在空中歌唱。

此时,张良正坐在筐里吹箫。

张良吹箫所乘的风筝可不是普通的风筝。这风筝是用极韧的青竹作骨,以驴皮剖成细筋为绳,以熟过的薄黄牛皮蒙面,精选能工巧匠,日夜加工而成,十分坚固结实。这风筝直径约有十丈,用了三十六根毛竹,四十八张驴皮,七十二张牛皮,一百零八名工匠经过七天七夜赶制而成。放风筝的麻绳加以丝帛精捻细搓,结四十九股合成。张良坐的筐外附厚牛皮,既防寒又挡箭。

这一夜,西北风狂猛,风筝正好飘在楚营上空。张良升空后,一会儿吹箫,一会儿唱歌。这箫是赤玉琢成,是黄石公传给他的异宝之一。当时,黄石公告诉他:“此赤玉箫也。是秦穆公爱婿箫史之物,乃为至宝。今授于尔,十年后始得一奏。” 算来时距张良得箫之期己够十年,平时他珍藏甚密,从未用过。今天一试,果然不同凡响,其声穿云裂石,惊天动地。

张良博学多才,遍游天下,各地的乡音俚语他都能略知几句。这一次正是时机,他先教会汉兵学会各地民间小调,然后派他们到垓下城邑外,当夜幕来临便齐声唱歌。楚营军士连续几夜听到天上有这种声音,四周又传来楚歌,而歌曲又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切,那么惊心动魄,都以为是天神或仙人所为。这楚歌声声,有如万箭穿空,惊心动魄。悲怆的歌声响彻云霄,冲击着楚军每一个士兵,乘着歌声的翅膀,士兵们仿佛回到了楚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村庄,远远地,他们看到了白发亲娘和妻儿正坐在柴门前痴痴地盼望。大家个个泪流满面,人人动了思乡之情。

这是多么让人揪心的一刻啊,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楚营兵士军心大乱。就在这一夜,专为项羽管后勤的混蛋叔父项伯,悄悄地卷起珠宝钱财跑到汉军队伍里去了。那些楚军士兵们闻听项伯跑了,有一些人也跟着偷逃了。但是,大部分楚军士兵不散。

项羽闻听萧声楚歌也备感奇怪,特别是有一首楚调所唱:

“人心皆背楚,

天下已归刘,

韩信屯垓下,

要斩霸王头。

这首歌,更使他惊异不己,难道汉军已攻进垓下城邑了吗?而且这歌声是那么刺耳,那么惊心,难道真是天神所为吗?这是天要亡我吗?使霸王及部下更加惊疑,遂悲歌别姬,仓惶出逃,不战而败,终至乌江自刎,故有“张良吹箫散楚兵”之说。

至今更深夜静之时,此处犹闻箫声在耳,余韵袅袅,令人感慨万千。

 

  古刹晨钟

濠城多寺庙,略有:寿圣寺——祀佛祖;东岳庙——祀东岳大帝;关帝庙——祀武圣关公;泰山奶奶庙——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玉皇阁——祀玉皇大帝;火神庙——祀火神;城隍庙——祀城隍纪信。其中寿圣寺有清廪生单锡章撰联云:“寿本德征,圣由天纵;禅从悟入,寺以缘修”,嵌“寿圣禅寺”四个字;东岳庙联云:“五岳唯有东岳大;诸山莫比泰山高”。寺中有钟,清晨寺庙钟声齐鸣,宏亮深远,音传数里,振聋发聩。

特别是寿圣寺依垓下古城建造,殿宇巍峨,雕饰精美。主要殿堂有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经殿、燃灯殿、维摩殿等。明永乐年间,在该寺南侧修建20余米高、八角四重檐的"万岁楼"。圣寿寺在明、清时香火鼎盛。

寺内刻有大佛湾造像雏形,当是大佛湾造像蓝本。

寺院内苍松翠竹,树木葱茏,有泉水自院内涌出。每当清晨,寺钟初鸣,僧人焚香诵经,古寺上空,烟雾缭绕,钟声悠悠,显示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游人至此不觉心旷神怡,有留恋忘返之情。古人有诗曰:

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

塔影浮空界,钟声试晓天。

敲残僧带梦,惊醒鹤参禅。

谁向云中诉,悠悠断复连。

 

  交上双虹

交水即沱河,源于河南商丘,东流入淮。在濠城街北,河水蜿蜒而过,碧波荡漾,水清见底;若值雨季,洪水泛滥,河宽数倍,流湍浪急。为了方便交通,乡人集资在古交城东西各修一桥:其西为七孔砖桥,通灵璧,因修建较早,故名老桥;其东为石桥,通泗县,名新桥。里人撰联纪事云:“创自清初,毁于兵乱,阅断碣残碑,世代沧桑增感慨;劳在一时,功垂百代,幸疏财仗义,乡邻父老乐捐输。”老桥两端因有九座石碑,又叫九百()单七孔桥。两桥构造精巧,建筑雄伟,恰似双虹凌空,左右辉映,美哉壮哉!

 

  沱沙落雁

沱水逶迤东流,在濠城集北绕古交城而过,两岸杨柳青、芦花白,稼穑茂,禽畜繁,风物宜人,河滩野草萋萋,兔走乌飞;牧童或成群嬉戏,或捕鸟捉鱼,或短笛横吹,或扬声高歌,天真无邪,兴趣盎然,给平静的河滩,增添了不少热闹,好一幅“太平盛世图”。

在古交城东西上下十余里河滩上,每到秋季,大雁阵阵,成群栖息,傍晚时,夕阳如火,霞光满天,群雁上下翱翔,鸣声此伏彼起;入夜,即双双对对,交颈而眠;剩有孤雁,则远离雁群值夜,偶有动静,则鸣唳示警,一般雁群有数十只,多则几百只,无论是栖息还是飞翔,皆井然有序,实乃通灵之物地,故人们一般不加伤害,遂成为沱河两岸的一大景观。

 

  龙虎春光

  龙虎桥,在濠城集西北,横跨沱河。此桥为灵璧县韦集镇张家洼自然村张姓的祖先张龙、张虎兄弟二人所修,《灵璧县志》略有记述。张氏史弟居住近河,来回全靠渡船,颇不方便。为造福后代及施惠乡邻,遂决心在沱河上建一座桥。于是,弟兄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餐风宿露,历尽艰辛,从灵璧西南大山用独轮车推回一车车的石头,打凿加工,终于修成此桥,桥的两头护栏石板,分别雕刻着龙、虎,乡人就把这桥叫做“龙虎桥”。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人们游兴大发,赏景踏青,这龙虎桥便成为一绝佳去处,置身桥上,但见长空万顷,蔚蓝如洗;麦苗茁壮,四野碧绿;两岸堤柳青翠欲滴,十里杨花随风飘荡;河上呢喃紫燕剪水,水中穿梭银鱼泛波,近观桥下,流水潺潺,清澈如镜;远看村庄,桃花朵朵,芳香四溢,大河上下,帆影片片,渔歌声声;近郊远湖,红男绿女,笑语欢歌。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构成一幅绝妙的“春光万里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