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统计局>>重庆市文化产业聚集水平测度

 莎莎图书馆1984 2017-09-20

  文化产业作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产业类型之一,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显著,有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已被提上研究日程。文化产业的集聚模式作为发展模式之一,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化水平的研究分析,将会对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生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重庆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宗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重点突破,不断推进重庆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化内容到文化形式、从文化体制到文化管理,实现空前的跨越式发展和突破。

 

  (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文化发展脚步加快。

 

  重庆率先探索文化大部门制,实现文化部门从管系统向管行业、管社会的初步转变。推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与运营分离,完成164家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区县光电网络整合。积极发挥文化对支柱性产业的提升作用,大力推进与文化关联性较强的旅游、体育、信息、休闲等产业的互动融合,全市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40.48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3.9%;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4%,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1 历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注:2012年以后为新口径数据,与往年数据不可比。

 

  (二)设施建设提档加速、文化服务日趋完善。

 

  重庆以大项目带动投入推动大建设,建成国泰艺术中心、群艺馆、自然博物馆新馆、大足石刻博物馆、文化艺术职业学校一期五个大型文化设施,总投资11.16亿元,总建筑面积10.66万平方米。截至2016年末,全市建有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总藏量1441.83万册,社区文化室1960个、农村书屋9699个。建成影院143家、银幕818块,率先实现区县小厅多厅化数字影院全覆盖。全市影院共放映电影238.72万场,实现观众4064.76万人次,票房12.64亿元。博物馆系统举办基本陈列224个、临时展览213场,接待参观者约2528.17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1062个,举办展览5656场,组织文艺活动2.82万次。

 

  (三)产业互助融合加速,文艺创作数质并举。

 

  重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广播影视、出版、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推动动漫游戏原创及版权交易,书刊报社100%启动数字化转型,建成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一期和IPTV集成播控平台,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三网融合深入推进。

 

  (四)对外交流不断深化、文化保障不断增强。

 

  重庆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十二五”期间,全市1872877人次出国(境)开展文化交流,打造重庆文化周活动品牌;来自世界各地的75210977人次来渝进行文化交流。积极促进对外文化贸易,演艺集团在西班牙成立全资子公司,重庆杂技团在美国建立演出基地,重庆电视台国际频道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家在北美落地的专业频道。

 

  二、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鉴于本文数据可获得性方面的考虑,为更全面地分析重庆文化产业集聚情况,本文选取区位熵、行业集中度指数

 

 

  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历年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自2004年以来缓慢提高,到2011年达到1.12。由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总量较小,所以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比较低,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波动。

 

3 20122015年重庆文化产业集聚区位熵值

 

 

  由于2012年实行了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行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的范围较之前做了较大的调整,因此2012年之后的数据与往年数据不可比。由图3可知,2012年至2016年文化产业进入平稳发展态势,没有明显的增长势头。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横向分析。

 

为定位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在全国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了东部地区两个省份、中部地区三个省份和西部地区四个省份与重庆做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2 2014年—2015年中东西部十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区位熵系数表

 

地区

省市

年份

文化产业

增加值

省市GDP

全国文化产业

增加值

全国GDP

区位熵

东部地区

天津

2014

710.19

15722.00

24538

643974

1.19

2015

784.42

16538.19

27235

689052

1.20

福建

2014

939.67

24094.10

24538

643974

1.02

2015

1070.94

26120.49

27235

689052

1.04

中部地区

江西

2014

580.10

15714.63

24538

643974

0.97

2015

613.89

16723.78

27235

689052

0.93

湖北

2014

742.43

27395.94

24538

643974

0.71

2015

853.78

29542.56

27235

689052

0.73

湖南

2014

1513.86

27037.32

24538

643974

1.47

2015

1707.18

28902.21

27235

689052

1.49

西部地区

四川

2014

1059.40

28536.66

24538

643974

0.97

2015

1141.21

30053.10

27235

689052

0.96

云南

2014

396.84

12801.29

24538

643974

0.81

2015

425.05

13623.40

27235

689052

0.79

广西

2014

381.39

15891.25

24538

643974

0.63

2015

424.22

16834.13

27235

689052

0.64

贵州

2014

171.04

9251.01

24538

643974

0.49

2015

241.57

10502.56

27235

689052

0.58

重庆

2014

474.36

14262.60

24538

643974

0.87

2015

540.48

15717.27

27235

689052

0.87

 

  重庆文化产业总量偏小,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东部地区中,天津、福建虽然地理位置不同,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两个省市的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区位熵均保持在数值1以上。相对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除了湖南作为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业聚集水平较高,区位熵较高,江西、湖北等省份区位熵均在数值1以下。西部地区,重庆文化产业聚集水平低于四川、高于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虽然重庆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西部地区排第二位,但放眼全国,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以上所列省份中,天津、江西与重庆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20142015GDP均在15亿左右,但是天津和江西的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产业聚集水平均比重庆高。

 

  (三)分区域分析。

 

集中度指数不仅能呈现出重庆文化产业细分各个行业的集聚现状,还能从区域的角度来测度重庆市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故根据CRn的计算公式,引入文化产业相关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四个区县的CR4(如表3),以此来分析重庆文化产业的集聚特点。

 

3 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各行业规模最大的前4位区县CR4

单位:%

类别

1

2

3

4

CR4

新闻出版发行

渝北区28.77

渝中区27.42

沙坪坝2.51

南岸区2.11

60.81

广播电视电影

渝北区29.47

渝中区20.56

九龙坡19.25

南岸区13.16

82.44

文化艺术

渝中区19.03

九龙坡12.00

江北区5.94

沙坪坝5.47

42.44

文化信息传输

渝北区57.19

南岸区16.89

渝中区6.10

九龙坡3.24

83.42

文化创意和设计

渝中区34.76

渝北区17.93

南岸区5.72

九龙坡5.26

63.67

文化休闲娱乐

合川区14.26

渝中区10.25

永川区7.07

南岸区2.79

34.37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涪陵区32.79

渝北区29.70

荣昌区17.00

万州区5.00

84.49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南岸区27.32

璧山区9.27

涪陵区9.14

渝北区8.29

54.02

文化用品的生产

江津区22.73

万州区14.66

北碚区13.41

渝北区12.74

56.88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九龙坡24.05

南岸区16.71

渝北区13.42

渝中区6.72

60.90

 

  由表3可以看出,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中,工艺美术品的生产CR4指数最高,达到84.49%。其次是文化信息传输、广播电视电影的集中度指数也相对较高,四个区县所占比重的份额都超过了80%。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以及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的第一集聚地所占比重远远超出第二集聚地所占比重,表明这三个行业呈现出一区独大的局面。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娱乐的CR4指数相对较低,基本维持在35%左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行业在全市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

 

为更加全面地分析重庆文化产业十个行业大类的区域分布情况,本文统计了2012-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集中度指数CR4中规模最大的前四个区县在全市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中上榜的频数和该区县所集聚的行业。具体如表4所示:

 

4 2012-2016年重庆各区县出现位于前4位行业频数表

 

区县

频数

集聚产业

渝北区

44

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渝中区

40

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南岸区

35

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用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九龙坡区

29

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沙坪坝区

14

新闻出版发行、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

江北区

7

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娱乐

万州区

7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

巴南区

5

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娱乐

涪陵区

5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江津区

3

文化用品的生产

璧山区

2

文化用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荣昌区

2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北碚区

2

文化用品的生产

永川区

1

文化休闲娱乐

合川区

1

文化休闲娱乐

梁平区

1

文化用品的生产

铜梁区

1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綦江区

1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由表4可知,在200次的总上榜次数中,主城区及周边区域所占比重较大,为96.0%,渝东北区域占4.0%,渝东南区域占比为0%,可见重庆文化产业在各区域分布不均衡。同时,上榜频数相对较多的几个区县其实也是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县,也正好印证了在产业集聚的过程中,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重庆市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文化产业的某些行业特定地聚集在了某些区县。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居住在城市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较强,对文化娱乐、文化艺术服务、文化用品等需求也随之增长。文化产业属于服务业的一种,所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加上各区县政府对文化产业市场的开放优惠政策,这些都对文化产业的聚集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商品特性就要求企业在从事文化产业经营时要自觉遵循文化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允许文化资源在各行业各区县合理流动,各区县用自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服务需求来吸引和促成文化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四)分行业分析。

 

  根据赫芬达尔指数(HHI)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个行业大类在2012年至2015年四年的HHI指数值,如表5所示:

 

5 2012-2015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各行业赫芬达尔指数HHI

 

类别

2012

2013

2014

2015

变化率(%

均值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

0.2060

0.1782

0.1569

0.0870

-57.78

0.1570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0.1320

0.1140

0.1014

0.0880

-33.32

0.1088

文化艺术服务

0.0740

0.0758

0.0804

0.0990

33.81

0.0823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

0.0549

0.0494

0.0456

0.0480

-12.57

0.0495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

0.1088

0.1323

0.1590

0.1670

53.45

0.1418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0.1346

0.1175

0.1040

0.1090

-19.03

0.1163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0.0506

0.0914

0.0994

0.1290

154.71

0.0926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0.1108

0.1148

0.1110

0.1180

6.53

0.1136

文化用品的生产

0.1236

0.1220

0.1375

0.1490

20.53

0.1330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0.0046

0.0047

0.0048

0.0060

30.07

0.0050

 

  通过表5的平均值看出,新闻出版发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用品的生产等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原因主要为:一是新闻出版等传统行业是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先市场化的行业。遵循市场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对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有利于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二是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逐步取代传统行业成为市场主导的趋势。三是文化用品的生产来源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大量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势必会对各区县文化产品的生产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说明这三个行业在集聚过程中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市场特征。空间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是文化艺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这三个行业,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文化产业政策或者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

 

  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集聚水平近些年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的下降幅度相对最大,为57.78%。分析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新闻出版相对于传输,其运输成本较高,所以完全可以用虚拟的空间取代实际的面对面交易,因此更趋向于分散方向发展。二是近年来以文化创意和设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由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格局已被逐渐打破。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区位熵、行业集中度指数(CRn)和赫芬达尔指数(HHI)从区域和行业的视角分别对重庆市各个区县的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测度水平的差异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一)主要结论。

 

  1. 纵横向分析,重庆市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分析,重庆市文化产业较中东部地区发展起步较晚,总量较小、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份额较低,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历年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2004年至2011年重庆文化产业区位熵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下波动,2012年至2015年进入平稳发展态势,没有明显的增长势头,其集聚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区域分析,各区县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较大。

 

  重庆文化产业在各区域分布不均衡,以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渝北区为代表的主城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现状较好,已成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的主要集聚区。酉阳、彭水、城口、石柱等偏远区县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差,各区县发展差异较大。此外,文化产业的某些行业特定地聚集在了某些区县。新闻出版发行主要集中在渝中区、渝北区、沙坪坝区和南岸区等区县,广播电视电影主要集中在渝北区、九龙坡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区县,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行业以渝北区和南岸区为龙头,逐步向周边区县、渝东北等区域转移和扩散。

 

  3. 行业分析,各细分行业集聚水平差异较大。

 

  从行业角度看,文化产业细分各行业的集聚水平差异较大。新闻出版发行、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和设计以及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等行业的空间集聚水平整体较高。文化艺术、文化休闲娱乐的CR4指数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个行业在全市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此外,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集聚水平近些年基本呈下降趋势。以文化创意和设计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由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格局已被逐渐打破。由于文化产业细分各行业表现出不同的集聚特征,各级政府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时,需遵循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政府的调控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

 

  (二)政策建议。

 

  由于各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整体上重庆文化产业在各区域、各行业等呈现出不同的集聚水平,分布极不均衡。就文化产业如何健康快速发展,如何缩小区域之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深化文体改革、完善文体建设。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动。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程序,依法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资产交易市场,健全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完善文化市场监管制度。

 

  二是降低准入门槛、拓宽融资渠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不同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范围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到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各种优惠的财政政策,支持各区县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各区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跨区域整合,使文化产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三是增加文化消费、拉动市场需求。通过关注群众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潜力,不断拓展大众消费市场。同时,要注重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多样化消费方式。根据各个群体的不同需要提供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出文化精品,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不断形成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增长点,拉动文化消费。

 

  注:[] 若该地区的区位熵为1,则其集聚水平等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