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只夸孩子“聪明”,他迟早要吃亏?

 贝小塔syf 2017-09-20

作者 | 豆豆的小后妈



如果票选最常用来夸奖孩子的词,

聪明绝对榜上有名。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你家孩子真聪明!”

“孩子挺聪明,就是不用功。”

“这孩子聪明着呢,就是不把心用在正道儿上。”


其实,

总这样泛泛的夸孩子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甚至还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什么我们喜欢夸孩子“聪明”?


每个成年人的社交习惯,

很大程度上都在模仿自己的父辈。


自小耳濡目染,

我们的爸妈在看到别人家孩子时,

就总是夸“你家孩子真聪明”,

于是我们在自己教育孩子,

或是遇到别人家的小孩时,

也就不自觉在复制同样的话术。


而本质上,

“你真聪明”是一种“无脑”的“表扬和客套”

夸人者不需要费力去考虑夸奖孩子哪些行为,

也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

一句“你真聪明”,

就可以将孩子的好行为一概而过。


而“聪明”这个词,

天然的带着一种“智力优越感”,

不仅表扬了孩子,

连带着还夸了孩子父母的遗传基因,

一箭双雕,孩子和父母都受用得很。


虽说这是一种善意,

但夸孩子“聪明”对于孩子来说,却危害极大。


许多人觉得自己是在表扬孩子,

鼓励孩子的进步,增强孩子的自信,

但恰恰是这样的表扬,

让孩子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让孩子觉得:

“聪明比努力重要。”

“我很聪明,所以不需要努力。”




为什么不应该夸孩子“聪明”?



我一起长大的朋友小美,

是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


她的姥姥、奶奶都是小学教师,

所以在上小学时,

小美实际上已经掌握了非常多二、三年级的知识。


所有人都不停的夸奖小美聪明,

于是她也就沉溺在别人的夸奖中:

“小美就是聪明,不怎么学就考那么高分。”


当进入重点高中的尖子班后,

小美突然发现自己不是全班最聪明、成绩最好的那个人了。


面对困难,有些同学会选择加倍努力,

向老师、同学请教,

可小美却选择完全放弃,开始逃课看小说,

和许多学习不好的学生混在一起,

在他们中寻求“智力优越感”,

用“我就是不爱学,要是学了一样考高分”作为借口,

其实就是不愿承认自己“没那么聪明”。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在十年时间里,

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


第一轮测试,非常简单,

在孩子们完成后,一组孩子得到的夸奖是:

“你真聪明,真有天分。”


另一组孩子得到的夸奖是:

“你刚才一定很努力,所以做得很棒!”



第二轮测试,由孩子们自由选择难度。

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90%都选择了难度大的测试。


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

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测试。



第三轮测试,难度非常大,

所有孩子都失败了。

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自己不够努力,

所以一直在积极寻找各种方法,

并很乐意接受挑战,

认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测验”。


被夸奖聪明的孩子,

认为原因是自己不够聪明,

因此他们在测试中一直陷入自我否定中,

解不出问题来时表现得十分沮丧,

产生了对测试的抵触。



第四轮测试,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但被夸奖努力的孩子,

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

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教授的实验重复了很多遍,

她发现,无论什么家庭背景的孩子,

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失败的挫折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

特别是成绩好的女孩,遭受打击的程度最大。


德韦克教授说:

“夸奖孩子努力,孩子会认为,

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夸奖孩子聪明,孩子会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

不自觉的看轻努力的重要性。

孩子会认为:

我很聪明,所以不用那么用功,

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

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夸奖方式,影响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夸奖方式,

会导致孩子对成就的归因不同。


简单来说,

归因就是指人们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推理和解释。


夸奖孩子聪明,

会导致孩子将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天赋”,

而“天赋”是孩子不可控的因素,

一旦遇到挫折,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

认为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进而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而事实上,

孩子遇到挫折时,并不是“真的不行”,

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会让我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

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俗称的“破罐子破摔”,比如:

学习成绩差就是因为自己笨,没法改了。

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没有人会喜欢我。

上司批评,就是因为自己不适合干这项工作,只能辞职。

这也是德韦克教授在实验中所定义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而夸奖孩子努力,

孩子在遇到难题和挑战时,

会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如果失败,也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

认为想要解决问题,只要更加努力就好。

这就是德韦克教授所定义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在天赋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

显然更容易获得成功。




遇到别人夸孩子聪明,不需要紧张


不管我们多么委婉,

没有成年人愿意欣然接受他人的“纠正”,

事前给亲朋好友和学校老师打“预防针”,

让他们知道孩子家长对这件事情的坚持,

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事后沟通的尴尬。


如果发现有人在夸孩子“聪明”,

我们也没必要紧张。

人是很奇妙的生物,

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夕之间形成的。

孩子的思维模式自然也不是别人夸几句“聪明”或“努力”就能建立的。


所以我们也不需要焦虑,

时时防着别人如何夸孩子。


如果遇到有人随口夸:
“你家孩子真聪明。”

我们可以补上一句:

“您过奖,

我家孩子聪明程度和其他孩子都差不多,

不过确实比较努力,做事很认真。”


我们在平日生活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认识到:

“比聪明更重要的,是努力程度。

大家天赋都相差无几,

决定成功的,有很多要素,

但只要努力了,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一旦孩子认同了这样的观念,

旁人随口说的一句“你真聪明”,

对孩子也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表扬孩子的“天赋”,

不如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才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附:

如何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给出的最重要的一点建议是:

“赞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而不是天赋。”


有美国小学老师根据德韦克教授的这条原则,

拟出了15句话,用来代替表扬孩子“聪明”:


1. 你很努力啊,完成的真好!—— 表扬努力


2. 虽然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真棒!—— 表扬坚毅


3. 你在做这件事情时态度很端正,很认真。—— 表扬态度


4. 你在这一点上进步了很多!—— 表扬细节


5. 这个方法真有新意,我都没有想到!—— 表扬创意


6. 你和小伙伴们共同解决了这个问题,合作得真棒!—— 表扬合作精神


7. 这件事情你负责得很好!—— 表扬领导力


8. 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 表扬勇气


9. 你帮别人完成了任务,真不错!—— 表扬热心


10. 你把自己的房间/书收拾整理得真好。—— 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11.我相信你,因为你一直都是说话算话的孩子。—— 表扬信用


12.你今天参与活动非常积极,这很棒!—— 表扬参与


13.你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点做得非常好!—— 表扬开放虚心的态度


14.你的选择非常好。—— 表扬选择


15.你能记得这一点,真棒!—— 表扬细心


PS:记得保存下来,会有用的~


作者:豆豆的小后妈,嫁给大叔的90后,凭空掉下一个帅儿子,开启漫长幸福的为母之路。广告策划人,晋江小说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