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法乎上——腕踝针的进针手法

 乐悠悠8888 2017-09-20

腕踝针的针刺法

腕踝针采用皮下针刺法。要求针刺尽可能表浅,恰在真皮下。患者没有酸、麻、胀、重、痛等感觉,即不要求“得气”。

器具准备

1 腕踝针疗法使用的针具为针灸针(不锈钢毫针)。一般采用长25 mm,直径0.25 mm的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也可以使用长5 mm,直径0.22 mm的麦粒型皮内针。皮内针适用于针腕部,特别是用于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留针时间可以较长,肢体活动不受影响。


2 安尔碘或75%乙醇,用于针刺点处皮肤消毒。


3 消毒棉签或干棉球,用于针刺点处皮肤消毒,或拔针后按压针刺点以防止出血。


4 医用胶带,最好是透气的纸胶带,也可以使用输液贴,用于针刺后留针期间将针柄固定在皮肤上,防止针灸针因肢体活动而滑出。

患者与术者体位

针刺时患者的体位视患者情况及病情而异,一般情况针腕部时可取坐位,针踝部时可取坐位、跪位或卧位(仰卧、侧卧或俯卧),以取卧位为佳。肢体要伸向正前方,正对术者,肢体肌肉尽量放松。


术者位置与被针肢体保持正直方向,以便观察针刺入皮下时是否偏斜。有时术者体位也随针刺方向而改变。

针腕部时上肢与术者的相对位置

针踝部时下肢与术者的相对位置

进针点的位置

进针点是针尖刺入皮肤的点。进针点的位置一般按针刺点的定位方法确定。但由于针刺入皮下要达到一定长度,进针点的位置有时需要根据针刺局部情况及针刺方向作适当调整,并不绝对固定。

针刺方向

针刺方向应该朝向症状端。也就是说,针刺方向一般朝上,即朝向近心端。如果病症位于四肢末端针刺点位置之下,如在手部或足部时,则针刺方向朝下,即朝向手或足。


但有时也要根据病症起因来确定针刺方向,例如对由脑部病变引起的双手指震颤,针刺方向朝上而非朝指端。


如果针要刺过的皮下有较粗血管、瘢痕、伤口,或针柄下端有骨粗隆不便针刺,或针要朝指、趾方向刺,此时进针点的位置都要沿纵轴适当向近心端移动,但横轴的定点方法不变,要处在区的中央。

针刺向指端时,针刺点向上移位

针尖前端有血管时,针刺点向上移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