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示光圈大小的数值是怎么来的?

 淡泊明志wang 2017-09-20

光圈值

光圈值,是镜头的焦距/镜头通光直径得出的相对值(相对孔径的倒数)。例如针对50mm的标准镜头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径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计算值为50mm÷29.5mm=F1.7,这样就能够理解同一变焦镜头在不同的焦距下,虽然最大的通光直径相同,但是换算之后其最大光圈是不同的。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F值越小,光圈越大。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为便于在实际摄影中计算曝光值而制定的一种与光圈数值对应的表示镜头通光能力的刻度值。

由于光圈值是以2的倍数变化的,直接用光圈数值表示镜头的通光量,在实际摄影中计算曝光值就会有不少困难。光圈值通常用AV(英文“Aperture Value”的缩写,即“光圈值”)根据圆形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值关系,可知为了达到倍数调整通光量的目的,光圈直径应呈√2(约等于1.4)系数关系递增。

数据

光圈值(AV)与光圈数值(F)的对应关系见表。

光圈值(AV)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光圈数值(F)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大,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小。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物理孔径可以很小,光圈值可以更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