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思明居士 2017-09-20

17世纪中期,1662年(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昭宗永历帝朱由榔被俘后遭汉奸吴三桂杀害,朱明皇统彻底灭亡。在永历帝被害前,有八旗官兵见他仪表非常,气场颇大,欲拥立朱由榔造反起义。可见即使连满人内部也有人并不忠心于清廷,有多部史料记载了这一事件。

先来看各种史料的记叙。

上自蒙尘,冠马尾愣鬃帽,衣屯绢大袖袍,束黄丝带,举止端庄,甲士参谒,静坐不视,奏语不答。满兵中有蓝旗章京兀儿特者,见而大愤,曰:“吴三桂食明厚禄,何无毫发恩乃尔!”谓其下曰:“此真天子也,可奉之为百世功。”八旗将士拜呼万岁,争去辫为号。统领邵尔岱牛录下蟒出洒出,纠兵官阿尔必、岳得济、苏间色、对大拜、门都海、住厄西兔等四十余人,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乘城演剧举事,共扈上幸汉中起义,尽杀汉中大营兵。事泄,死者二千余人。

摘自《南明史》(作者:钱海岳(1901年-1968年),出版社:中华书局)【注1】

吉坦然,江宁人,流寓衡阳。其尊人扈从永历帝上南,坦然时尚少,亦随之往。甲午开科中式,授大理府云龙州知州,后改授姚安府姚州知州。清兵至,投诚,授蒙自县知县。坦然随其父往来于迤东迤西诸处,知滇事最详。后出滇,流寓粤东,移衡阳焉。余问以滇中诸事,坦然多目击者。永历之自缅归也,吴三桂迎入坐辇中,百姓纵观之,无不泣下沾襟。永历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有满洲人见之,以为真天子,遂有密谋以图中兴者。事泄,诛四十余人焉。予曰:“我向闻其人,而遗其人之名,先生犹忆得否?”坦然曰:“亦忘之矣。然于法场上见为首者长七尺余,形如虎豹,皆言其膂力绝人,骑射为满洲之冠,永历以此益不得更延时日矣。”予曰:“闻帝崩之日,天有风雷之变,果然否?”曰:“吴三桂既得密旨,请帝于北门库饮弈,遂弑之,百姓初不之知也。是日天极晴朗,忽有黑云起,风雷交作。城外里许,有金汁湖,在归化寺侧,民储水灌田者也,有龙出于中,蜿蜒升天,头角爪牙皆见。众方骇观,忽喧传帝崩于北门备梓宫矣。”嗟乎!人心天象如此,而明竟亡,天道果不可测也。

摘自《广阳杂记》·卷三 中华书局. 1997,清初刘献廷【注2】

主轻出,被劫之滇;北爱将军下二旗(镶白、正蓝)奉命卫主。三桂尚留缅,疏捷不加「伪」字。二旗惊主仪表非常,密期为变,拟矫爱命,伺击三桂,行挟主大云南。时同旗陈甲者露之,二月之二十有七日,持法□□,□□□,□暗□□,夜□作,□顶有白气,一股冉冉半空徐堕于城之东□子,万□见。于是二旗咸伏法。□□□□,诸扈从宗室无一存者;惟吉王甲自缢以殉。

摘自《罪惟录》【注3】

上崩。皇太子遇害。

施氏曰:从官扶上进,八旗诸将士皆望而呼“万岁,”曰:“此真主也!我等虽有主,今知其安在,不如奉此以成不世之功!”事将成,满汉诸大臣皆割辫而起,为下所泄。三桂知之,大惊,即令辇上及皇太子出,以弓弦蛟于市。时,太子年十二,临难大骂曰:“黠贼!我朝何负于汝,我父子何仇于汝,乃至此耶!”是日天大昏黑,风霾并作,人影不见。上既遇害,三桂使人炙尸扬灰,传赐诸将。前所谋奉上八旗诸将,共二千余人,皆杀之,令没其妻子。杂录曰:吴三桂标将有商于吴者,问以旧晚坡之事。据云:十二月初二日,三桂至旧晚坡,檄缅送驾,缅亦遣人相闻。薄暮缅人送人首十七至三桂营,营中讹言驾崩。及三鼓欢言驾至矣,随众出迎,见二艘渡江来,一为上及太后中宫、东宫、公主,一为遇害诸臣家属。有缅相及蛮兵二百余人俱至。三桂送上及宫眷于公所。上南面坐达旦,三桂标下各官相继入见,或拜或叩首而退,少倾三桂进见,初甚倨傲,见上长揖,上问为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遂伏地不能起,及问之数至,始称名应诏。上切责良久,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上卒曰:“今亦已矣!朕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死,尔能任之乎?”对曰:“臣能任之。”上令之去,三桂伏不能起,左右挟之出,则色如死灰,汗浃背,自后不复敢见。

摘自《行在阳秋》(清)戴笠,卷下【注4】

壬寅,三月,十二日,入滇省。满师持棍围绕乘舆,及至城外,各街巷聚观,垂泣者万余人。满师弗能禁,深恐生变,安置上于世恩坊故崇信伯李本高宅内。时满师有甲喇章京,少年骁勇,阴连满人之壮健者,自称平汉王。刻印缮装,乘城中演戏,约以戏场举事。欲先入王府,然后劫上驾入秦,尽杀汉中大营,故以平汉为号。已布置定妥,会章京性颇严急,有小子过犯,扑责将毙,置之马房。小子乘夜走出,报与白旗卓固山,擒章京以下共十一人,具疏磔之于市。

摘自《狩缅纪事》

《庭闻录》卷3记载: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庭闻录》刘健著【注5】

《五石脂》记载:

《五石脂》陈去病著【注6】

《云南备征志》记载: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满人反清复明,乍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尤其是在大局已定的康熙元年,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当时满人特别注重颜值,仪表不俗的永历帝成了他们的偶像了?其实不然,在了解满族内部血腥残酷的斗争后,就不难理解真相了。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

爱新觉罗·舒尔哈齐(1564年―1611年)汉語为“小野猪”之意,努尔哈赤同母弟。

舒尔哈齐是建立清朝的第二号人物,地位仅次努尔哈赤,手下精兵五千多人,将领四十多人,势力相当庞大。各部酋长拜见时,兄弟两人同时受贺。舒尔哈齐进京进贡,受到了朝廷热情的款待,赐给了丰厚礼物,授予了都指挥的高级武职。舒尔哈齐感恩于明朝,在政治态度上越来越倾向于明朝。李成梁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

李成梁上奏朝廷册封舒尔哈齐为建州右卫首领,这是明朝在辽东地区设立的最高地方军事长官。极为不满的努尔哈赤把舒尔哈齐囚禁在暗室之中,用铁锁锁住,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舒尔哈齐在囚禁中死去,也有说他是被努尔哈赤秘密杀害。之前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扎萨克图被努尔哈赤诛杀,部将武尔坤也被处死。

忠于明朝的舒尔哈齐的亲朋旧部的后人就有可能起义造反。

褚英(1580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是建立后金政权的功臣,屡建战功,是汗位继承人,曾授命执掌国政,后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时,击败了忠于明朝的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满语有“汉人秘书”之意)的势力,还征服了浑河部、董鄂部、苏克素浒部、哲陈部、完颜部、朱舍里部、讷殷部,杀人如麻。1593年古勒山之战击败海西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联合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以及长白山珠舍里、讷殷九部联军三万军队,杀联军主帅叶赫贝勒布寨等联军将士四千多人。6年后(1599年),擒杀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猛格孛罗,灭掉哈达部。

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相继征服渥集部的瑚叶路、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雅兰、乌尔古宸、木伦、西林等路,攻占渥集部东额赫库伦城。东海库尔喀部被迫纷纷归附。

乌碣岩之战努尔哈赤建州军斩杀乌拉军三千余众,斩乌拉主将博克多父子。之后建州攻占乌拉城,乌拉三万兵将损失大半,灭亡。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忠于明朝的叶赫部是努尔哈赤的世仇,萨尔浒之战叶赫部出军一万人加入明军讨伐逆军,后来叶赫部惨遭到血腥的报复,被消灭,酋长叶赫那拉·金台吉被杀、叶赫那拉·布扬古降后被毁约绞杀,布扬古临死前曾对天发誓:“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灭建州女真。”(“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也有说这是金台吉的诅咒)。

直到康熙年间,喧嚣一时的叶赫故地一直是荒无人烟之地。 这就是在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叶赫之墟”。令T啧啧称奇人吃惊的是,清朝最后真的亡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之手。最终签署清帝退位诏书的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叶赫那拉。一个诅咒,必覆满洲的诅咒,在叶赫部后人心中徘徊游荡,叶赫部后人如有尊祖训的,随时可能反叛。被征服的女真各部后人如有亲朋被害心怀仇恨的,不服清庭政策的,均具有造反的动机。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皇太极(1592—1643,努尔哈赤第八子)

努尔哈赤设了四个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皇太极掌权后,举行新年朝贺仪式,皇太极居中,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其后皇太极削除异己,除掉威胁汗位的三大贝勒势力。

爱新觉罗·代善(1583—1648)努尔哈赤次子,大贝勒(正红、镶红二旗旗主)曾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皇太极命追论征朝鲜时诸王大臣违犯军纪之过时,法司给代善定了六条罪,斩杀庇护其主的户部参政恩克。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二贝勒(镶蓝旗旗主)。1630年大明经略孙承宗督军反攻,阿敏怯不增援弃四城逃出关外,皇太极以弃城逃跑和心怀异志等十六条罪状廷议死罪,改为幽禁,后死于狱中。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7年-1632年)努尔哈赤第五子,三贝勒(正蓝旗旗主)。因“御前露刃”事件被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后莽古尔泰抑郁成疾,暴病而亡。死后以大逆之罪追夺莽古尔泰爵位,余子被废黜宗室资格。正蓝旗也被取消,人员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变成了“七旗”。后又恢复,但大不如前。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多尔衮(1612年—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皇太极猝死后,以两白旗为后盾的摄政王多尔衮和以两黄旗与两蓝旗为后盾的豪格(1609年—1648年,皇太极之长子)争夺皇位斗得难解难分,积怨颇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后6岁的福临继位。

多尔衮迫害豪格,以豪格“图谋不轨”废豪格为庶人,其党俄莫克图等皆论死。后复爵。1648年豪哥获罪被下狱,死于狱中,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

多尔衮死后,其胞兄阿济格(1605年—1651年,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夺政失败,阿济格赐死狱中,家人和部下都受到牵连,许多人被处死、抄家、鞭责、革职,兴起一场大狱。

两白旗因为摄政王多尔衮主政,取得了许多利益,如在京畿周边侵占原两黄旗圈占的旗产土地;多尔衮和阿济格死后,两白旗受到另外各旗的反攻倒算,许多人受到政治迫害。多尔衮政敌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贵族。两白旗大臣罗什、博尔惠有罪,论死,額克亲、吴拜、苏拜俱削职为民,家财沒收。后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接着,当权者又接连处罚了刚林、巴哈纳、冷僧机、谭泰、拜尹图等人。T以为“反清复明”的满人是两白旗受到政治牵连的人及其亲朋部下及叶赫部后人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努尔哈赤时代,其同母弟二号人物舒尔哈齐被弄死,亲生长子褚英被杀。

皇太极时代,迫害三大贝勒,两个是亲哥哥,一个是堂兄弟。

多尔衮时代,迫害亲侄子豪哥至死。多尔衮死后,同胞兄弟阿济格被赐死于狱中。

骨肉相残,令人叹息。

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初,次数频繁的满族内部你死我活的斗争血腥而残酷,受到迫害和牵连者心怀二志的大有人在,起兵造反,反清复明不足为怪。

1673年(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尚可喜、耿精忠也反了,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林丹汗之孙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波及半个中国,这期间又有多少旗人参与反清呢?

清末对于满族民众来说,满族聚居的北方在短短十年内遭受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沙俄侵占东北和日俄战争四次大浩劫,每次清政府都以投降妥协而告终,甚至惩办参加抗击侵略的满族官兵。落后的八旗制度也限制了满族人民的自由。腐朽的满清政府让满族各阶层非常失望。

为何满人也要“反清复明”?

宝昆(1880-1912)正白旗满族人,辛亥烈士

满族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转向革命,同盟会吸收了包括满族和蒙古族等在内的各民族人民,有不少满族志士为推翻清王朝统治而献身,比如辛亥烈士喜塔腊氏【注7】宝昆(1880-1912)正白旗满人。其祖与清太祖有姻亲关系,父恒泰为成都知府,后升任按察使“代受国恩”。辛亥革命东北三省的起义,虽远离南方革命军事势力,但在同盟会的影响下,由满汉人民自发进行并且获得成功。辛亥革命时大部分满蒙贵族和普通官兵也未抵抗。清庭垮台,民国建立,绝大多数满族民众顺应历史潮流持拥护或合作态度。

【注1】钱海岳,190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上世纪20年代即开始从事南明史研究,1949年后曾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南明史课程,著有《哀蝉落叶集》、《涣花楼诗集》、《明清故宫词》、《重修清史商榷》、《吴越国故迹考》、《禹迹考》、《订补历代州域形势》等著作多种。 并完成了史学著作纪传体版《南明史》。文革中惨遭迫害,1968年被造反派挟持至南京明孝陵之顶摔落身亡。

《南明史》是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记述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之后,相继存在于南方各地的南明政权战守治乱的历史,以及前后40年间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兴衰,弥补了《明史》与《清史稿》忽略、回避的诸多史实,史学界普遍肯定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注2】刘献廷(1648年9月13日-1695年8月15日),江苏吴县人,清初地理学家。字君贤,一字继庄,别号广阳子,父官太医,遂家居顺天府大兴(今北京市)善于接受新思想新学说,具有强烈的民主思想,著作有《广阳杂记》《新韵谱》佚《明史》未成 《明初官制》佚 《升官图说》佚 《续竹书纪年草稿》佚 《纲目纪年》佚 《论宗法》未成,有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者为“广阳学派”。

【注3】《罪惟录》原名《明书》,收于《四部丛刊》三编。查继佐(1601~1676),为明朝—南明史事的纪传体史书。《罪惟录》纯属私修,修成后更不敢公开,一直在夹壁墙里,辛亥革命后始公诸于世。

【注4】戴笠(1614~1682),初名鼎立,字则之,江苏吴江县人﹐明诸生﹐清兵入关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隐居于吴江同里朱家港﹐教授生徒﹐熟悉明末史事﹐孜孜著述。

【注5】《庭闻录》六卷。清刘健撰。刘健,字汝嘉,江西南昌人。其父刘崑,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吴三桂叛清时为云南同知。他曾著有《吴三桂传》和《滇变记》二书。吴三桂在云南举起反清旗帜后,曾胁迫刘崑投降。刘崑不为所屈,将书稿藏于壁中,自己削发遁居宝台山。吴三桂变乱被平定后,书稿仅存十分之一。四十年后,刘崑之子刘健鉴于“谈往事者,无稽之言,人各一说”,造成以讹传讹(《庭闻录序》),于是将当日所受父教及所见所闻犹能记忆者,撰写成书,名之为《庭闻录》。该书分为六卷,各卷名称为 “乞师逐寇”、“镇秦徇蜀”、“收滇入缅”、“开藩专制”、“称兵灭族”、“杂录备遗”。另有“平定缅甸”一文,作为“附录”收入书中。书中详细记载了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由降清至叛清、发动叛乱的全过程。资料翔实,可补官书之不足。该书成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后收入《豫章丛书》。1985年6月,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 《豫章丛书》本的 《庭闻录》。

【注6】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去病一生著有《浩歌堂诗钞》《续钞》《明末遗民录》《五石脂》等,还辑刊《吴江县志》《笠泽词徵》《松陵文集》《杏庐文钞》《夏内史集》《百尺楼丛书》等,尚有不少散文散见于清末民初的报章杂志上。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注7】喜塔腊氏是满族姓氏之一,也可翻译为奇塔尔和喜他拉氏。后改汉姓为图、祝、赵、文、齐等。

清太祖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的生母是喜塔腊氏。嘉庆皇帝的孝淑睿皇后姓喜塔腊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