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种开悟的情况

 财知行 2017-09-20

 佛教流传至今·开悟者不计其数。开悟的各种版本数不胜数。今天列出九种开悟版本,各位师兄喜欢那个,可以投票。如果哪位师兄还有别的开悟版本,请跟贴发表。让大家共沾法喜。

第一种:
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我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同时他们很少有教条和官僚。他们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第二种:
心清净时,即见xxxX佛卓然耸立虚空中,金色容颜,光辉灿烂,其庄严妙好非语言所能描画。心境渐渐开廓坦荡,如同太虚。心地中不存纤毫的善念恶念,及微细杂念,动与静浑然一体。心念、口诵,只是xxx佛的名号,想找寻杂念,也了不可得。
到这时,神气加倍充沛,不再卧床睡觉,也没有饥渴之感。
食物来了便食,也没有什么苦患。外面的境物则光明洞彻,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融洽为一体。所居住的寮房,墙壁都隐而不见。众多的佛菩萨充满太空,黄金地、莲花池、七宝行树,以及虚空和地上的宫殿楼台,极目所视,多不胜数。我睹见面前有二个宝莲花,莲花上的人,容貌与诸菩萨相同,而神态很像自己今生的父母。
心地清净,外境亦随之清净,不改变不退失。
直到一百二十天期满出关,净境才消失。

第三种:
大师说:“五十几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著木鱼声念“xxxx、xxxx……,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
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大师讲到此处,边作缓缓盘旋手势,同时念x,声音深沉而浑厚。他说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x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xx圣号。 
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xxxxxx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大师笑着说:“那真的很爽快!“

第四种:
中午时候位在身体中心如蛋黄般的清净光球,此时更加光明清澈起来,而且逐渐扩大到如太阳般的大小。清净透明的程度,好像镜子一样可以照见自身。就在如此静定之中,他感觉彷佛从光球的中心,有一个轻轻的声音传…MajjhiMa-patipada(巴利语,意义是:中道)。
……试着看还有什么变化吧。光点慢慢扩大……,大到与原先那个光球一样大小,原先的光球则消失不见。好像喷泉般一个接着一个地浮现上来,而且一个比一个更光、更亮!
然后见到内在的种种身像一个个地呈现上来……乃至见到有莲苞状顶髻的法身佛,比以往所见过的一切佛像都更清澈纯净!感觉上彷佛听到法身佛的声音:「如是!如是!」在耳中响起一般。内心涌现无比的清凉喜悦!
于是他感叹道:嗯……,原来难就难在这里,使得众生不能觉悟!受、想、行、识四蕴必须凝聚在同一点,心若止歇,妄想即息灭,妄想若息灭,觉悟即现前。

第五种:
参话头分为三个过程,首先禅师给你一个不容许有答案的问题,让你去集中心念于一点,真实的用心去集中、凝神于这个问题的疑问,当问题消失只剩下那个疑问之时,便进入第二步--起参的状态,也就是疑情的产生,这个疑情就是破坏信息过滤系统的原动力,当这个疑情在心中高速地转动时,人的感觉之门便封闭了,这时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功能区域产生并保持了一个极强烈的兴奋灶,而皮层的其它功能区域,则被极强烈的抑制,忘记了自我与妄念。
进入了第三步--破参。有经验的禅师也可能在你耳边大喝一声,这时,内外之力沟通,在其神经冲动的激发下与参话头所产生的兴奋灶形成环路,并进而以正反馈调节的方式把放电扩散至整个大脑皮层。由于神经细胞在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不论再受到一个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再产生兴奋,因而产生"空"和"定"的生理机制,人便进入开悟的状态。
那时,人就会直感到佛陀所说的三法印状态,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同时,发起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悲喜交集的感觉从心底油然生起。有的人会大笑,有的人会痛哭,有的人会激动流泪。那时人的一切知见都归零了,全都放下了。他会感觉到宇宙的清澄与明朗,感到世界的无边际与可爱。
这种状态,因人的定力而持续的长短不同。即使是离出了短暂开悟态,人的生活态度也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他会发起无限的爱心,同时,他的认识进入了相对的无障碍的状态,他不再固执己见,而能自觉地发起宽容与牺牲的精神。

第六种:
经历过无数次往深渊里掉,而这次的下掉似乎是永不到底、永无歇脚之处,非常快速地往下掉,但心里并不恐惧,我掉进了海洋,掉在了人间,掉出了黑暗!
我喜悦得快要发疯了,洞壁、书桌、毛毯、树林——眼前的一切都有了活力,犹如美丽的少女,犹如闪闪发光的如来佛,我高兴地拥抱她们、亲吻她们,感觉到自己犹如秋收一样,五谷丰登,处处满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犹如空中的明月一样,不加分别地照耀着枯木、岩石、鲜花、青草……
瞬间月亮没了、嫦娥没了、天堂没了、地狱没了、我也没了——当我从这种状态中醒来后,有种浩瀚的、终极的未知被打开,并合二为一,知者和被知者,照者和被照者,全部合二为一,全部成了整体,全部成了空无。
宇宙的存在和构造只有一个整体,众生的本来面目是一样的,仅是躯壳有别。我生就是万物在生,我死就是万物在死。生生死死仅是现象,从未进入,也从未牵扯到那个最根本的存在者、整体者。我就是那个海洋,就是那个存在,就是那个整体。心念动摇即可震撼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随着意识的动摇而动摇。

第七种:
由各种杂染汇集产生的光芒,会是一个清楚可见的亮点,是聚集在心内部一个特定位置上的一道精细的光芒。偶尔, 那里会升起一抹精细的暗淡,污染了那个明亮的中心点,同时就导致了一个同样精细的苦的出现。实际上,明与暗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是常规现实。在这个层次,光点、暗淡和苦是同伴,它们一起出现。
出于这个原因,当心体验这道奇妙的光芒时,总带一丝怀疑, 担心那个体验随时遭到破坏。 念住与智慧会努力保护、维持这个光芒不受污染。尽管这些污点极其精细,但依然是杂染的表现,因此行者不应当自满。对于心智之光中的微妙变化,智慧必须穷追不舍地审视它们。
根本无明(genuine avijja)与你所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你遇上无明时认不出它来;你的修行会卡在那里。
锐利的智慧进行着探索,直到完全理解真相之时,这个(无明)现象会以完全不可预料的方式分崩离析。那个时刻的觉醒,称为“菩提树下的觉悟”、“轮回的坟墓彻底摧毁”。那时候, 会升起无懈可击的确定感。那个光亮中心点分解时,会有更惊人的景象出现; 过去它一直被无明遮蔽着, 现在完全展现在面前。心的内部强力震荡, 动摇了整个宇宙。心从一切常规现实中脱身而出的关键时刻,那番景象的神奇和壮观是不可描述的。就在这里----无明被彻底消灭之时, 阿罗汉道, 转成了阿罗汉果。这条道走完之时,便证得阿罗汉果。法与心圆满成就。从那时起,一切困苦终止了。这就是涅磐的本质。
那个无明的形象, 我们原以为如此宏伟惊人, 最后破灭时, 会有一件不可形容之事, 清晰展现出来。那就是绝对的清净。与之相比, 我们过去敬畏的无明好比牛粪; 被无明遮蔽的清净就如纯金。

第八种:
这种内观智慧洞彻苦谛,自动根除苦因;突然,一种浩瀚无边的自然的状态呈现在眼前,它是纯净的、平静的、远离烦恼和五蕴、空无自性和无因缘法。这就是苦的灭尽,涅槃。
同时,我们将一颗纯净的心和涅槃两相对照得知:它们是不同的属性的法。一颗纯净的心是知道者(观察者),知道者(观察者)的自然属性是无我的、无形的、无边无际的,但是仍然属于生灭法;相反,涅槃的自然属性也是纯净的、无我的、无形的、无边无际的、是觉知的对象,不为任何人所有,但不属于生灭法。
经由内观洞察身心实相后,积极的知道者(观察者)得到发展,心渐渐处在中道上了,对身心现象持中舍心.结果,它舍弃了对身心的执着,灭尽了苦,如佛陀对巴赫亚所说的那样:巴赫亚,你应当学习如此观察:无论何时你看到什么,看只是看,听只是听,觉知只是觉知,认知只是认知,那一刻,“你”不存在。无论何时都没有“你”,那一刻,“你”既不在此界,也不在彼界,不在任何一界,那就是苦的止息。

第九种:
1996年的一个梦中醒来的清晨,X博士颅内血管破裂,最初她并不知道,只是感到左眼后部疼痛,结果她的左半大脑在四个小时内逐步被关闭,丧失了语言辨识和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对过往的大部分记忆和自我身份认同意识消失,即,自我意识消失,而在同时,她的右半球大脑仍在正常工作,结果,因而亲身体验到一种极度奇特的“all knowing(全知全觉)”、与宇宙融为一体、自己与周遭一切物体不再有边界区分、只有此时此刻的当下、内心深度宁静平和、见到宇宙与自身身体细胞能量生动和谐运作 的惊奇经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进入到了涅槃”。
这个“涅槃”状态至少连续持续了五周,而且在她经过8年的逐步恢复左半球大脑功能的时期后,她说她“已经毫不怜惜地抛掉了过往那个生活了37年的琐碎、焦躁而自私的自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身份,以一种全新的观念而回到我们这个“正常的”世界,同时,只要她现在想进入那个“涅槃”,随时随地她都可以“with an effort of thought (以一念之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