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哲思】凌锋副会长:系统医学的两个公理,一般医生真不知道

 王学东的图书馆 2017-09-20



凌锋 教授


在普通人眼里,医学是祛病延寿之术;在科学家眼里,医学是科技应用的一个方面;在经济学家眼里,医学是一种特殊的交易。

医学的本质是研究生命,医疗的功能是帮助他人解除病痛。然而,人体是可以分解的,但生命是不可还原的;疾病是可以定义的,但痛苦是不能量化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对医学的解释越来越多远,这也使得医学变得越来复杂。


各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每个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又都不对医学这个整体负责。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医学理论现状——学说很多,而且越来越多,但医学到底是什么?医学精神是什么?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清楚的说法。


系统医学确定了两条基本公理


系统医学理论建立在公理系统、数学表达和实验检验三块基石之上。在人文方面,系统医学还有一个特有的伦理支柱,就是对“善”的追求。这就是医学理论有别于其他学科理论的复杂性所在。医学如果没有科学和人文这两者的结合,就无法完美地建立起一个医学的理论。


系统医学的建立,不是去解决某个具体的疾病,而是要针对医学原问题找到答案——什么是疾病?为什么治疗是可能的?治疗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现在我们就来简单说说系统医学理论构成。按照上述科学范式的要求,我们首先为系统医学确定了两条基本公理——


公理一:对于生命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的内稳态”,如体温、血压、心输出量,都对应一个“唯一”的功能函数来对其进行调节。内稳态是该功能函数使输入成为输出所组成的自耦合系统的吸引子。


公理二:生命是一个具有自我康复能力的系统。


需要解释的是,系统医学不仅将生命视为一种稳态,而且是一个无数稳态的集合。因此,根据公理一关于“任何一个基本稳态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功能函数”的定义,系统医学认为健康和疾病在本质上都是个体化的。所以,当我们指某个人的内稳态偏离时,指的是相对于日常多个健康时刻的平均值差异,而非相对于多个健康个体的统计平均数的偏离。此外,在判定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人是否“健康”时,除了诉诸于主观感觉之外,还要看其所有内稳态在此偏离下能否长期维系。若能维持,则无需干预。


这些理论是否成立,不是一日之功,要假以时日,用时间来检验。


(本文根据凌锋教授在2017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年会会长报告整理)



《医师报》9月7日1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