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就只能挑粉色扮乖?养育女孩,从给她更多勇气开始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7-09-20

Girl

【爸妈营说】

本文是爸妈营【女孩教育专题】的一篇好文

今天我们头条是关于男孩的

第二篇就来说说女孩吧

女孩的养育,其实勇气非常重要

可是中国很多爸妈不懂

导致现在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也逆来顺受

跳楼、抑郁、出轨气愤、假性单亲

很多时候是女性自己不够独立、没有勇气

如果家有女儿,请好好看看


关注“爸妈营”,在主菜单回复“女孩

可查看57篇【女孩教育专题】好文


去年,我曾经加入了一个《游戏力》的领读活动,我选择的章节是“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这个选择,恰恰因为它讲述的,和我本人的认知和看法是相通的。


翻出来当初写的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1)性别所代表的颜色


我的女儿小z是在美国出生,在怀孕的第11周,我就知道她的性别了。


过早揭晓谜底,让人觉得悬念不够,但省事之处在于,以娃之名进行的无数买买买,更加有的放矢了——专攻女孩的服饰和用具。


我也同样迅速地get到了——美国人眼中的性别所代表的颜色:


男宝宝是蓝色,

女宝宝则是一水儿的粉红色,


而剩下的少数绿色或者黄色,大概属于亲朋好友眼中性别还“未知”的宝宝。这是之前一直忽略的。


因为没有什么别的选择,我家迅速就被粉色物品堆满了,这么一大拨粉红,让我有点招架不住。



2)孩子自己的选择


现在,小z已经快4岁了,我帮小z买玩具时,还是常碰到同样困惑:


买“明显属于女孩”的粉红粉紫?

还是买别的可能会被认为是“男孩颜色”? 


好在小z会帮我,她很少选择粉红色。


有时候,她的选择也会显得有些特别,比如她的雪地靴是深蓝色的男孩款,买的遮阳帽子,一款蓝色,一款粉红色,她坚持挑了蓝色。


我偶尔也会善意提醒(比如哪个是大多数女孩的选择),但她大都不在乎,买的都只是她自己喜欢的那一款。


当然,在更多的方面,小z很充分地诠释了富有女孩天性的一面


她喜欢漂亮的裙子,希望一星期七天都可以穿裙子

在角色扮演过家家时,她最爱演妈妈

她也喜欢芭比娃娃 ,喜欢Disney公主,喜欢玩厨房游戏


不过:

她同样也喜欢火车

喜欢超级英雄

还喜欢打斗游戏


我们对性别差异做了什么?


男孩和女孩,本来就天性有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


可是,在性别界定如此鲜明的大环境下,我们有没有可能不知不觉,把他们天生的差距一点点扩大了?


《游戏力》的作者詹姆斯科恩对这一点早有注意,他去幼儿园接孩子,看到女孩子都在玩画画和拼图,而男孩子则在玩汽车和乐高。


一个小男孩本来想去画画,老师在旁边建议他说:要不要和谁谁去一起玩乐高?


有一次,他看到女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骑士、公主和龙的幻想游戏“, 他诧异于女儿的男孩子玩伴,无论是年龄还是块头都要比女儿小,扮演的角色却是一次又一次“拯救”公主的骑士,而女儿则只能当公主等待被拯救。


他感慨于:“ 男孩和女孩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区别对待,其相应结果是男孩和女孩对大人有不同的需求。他们不仅是受到了不同对待,而且也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因此无法发挥全部的潜能。”


女孩子往往被视为是“天生柔弱”的,一个心理实验中,被试者在进入房间安抚一个婴儿时,会被提前告知性别。


结果显示,如果被告知是个女孩,则得到了大大超出的拥抱和爱抚。但其实,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亲密感是每个性别的孩子所需要的,力量感也是。


我们告诉女孩子,要“乖巧”,要“有女孩子的样子”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错失了让她们成长为她自己的机会?


或许可以说,我们并不应预先在头脑中画一个性别应该符合的形象,再拿我们的行为去强化这种印象。


你看懂了这些潜在的“性别暗示”了吗?


做为一个小时候玩具匮乏的女孩,芭比娃娃对我来说,有迷之吸引力。


可能对小女孩而言,穿上象芭比娃娃那样的华服怎样来说都是终极梦想。



可是芭比娃娃真的应该成为女孩子们的role model吗?正如《游戏力》所说:孩子是通过游戏理解世界的”芭比娃娃的形象本身或许代表了一部分对女性的社会期待。


爱美是女孩天性的一部分,但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得出,当女孩翻阅时尚杂志的几分钟内,她的自尊便明显滑落。


这类的“影响”可能足够隐蔽,以至于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对一个心理不成熟的孩子的影响力却可能比我们想象得大。


保持和芭比一样的身材,天天穿着时髦的衣服做时髦的妆发是天经地义的吗?


没有规定女孩子必须是这样做的。(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Disney公主形象的进化史


Disney美丽的公主们,几乎是很多和小z年龄相仿的小女孩的梦想。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就连Disney的公主形象,也是经历过一场缓慢进化的喔。



同时期的Disney电影,主人公是男孩的电影皮诺曹就开始寻求自我了,而同时期的公主形象,无论是白雪公主,灰姑娘和睡美人,都是以“被拯救”的面目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小美人鱼身上,我们看到些可喜的变化——小美人鱼并没有象原本故事结局那样默默沉入海底,而是在帮助和自救下破除了自己的魔咒


如果有女孩子和小z一样,也沉迷于近些年最红火的Frozen,不妨和她讲讲这部电影背后的含义吧,因为它真的是显示女性的力量的一个好例子。 


Elsa公主是女性强大力量的代表,却迫于世俗的要求一直在试图隐藏自己的力量。这种刻意隐藏的魔障直到她出走后才彻底被打破。


而一旦打破,我们就被她那强大自信和力量所造就的美丽景观所震慑了。


就连妹妹Anna公主的故事也并没有落入王子公主永远幸福在一起的俗套,“王子”的形象在这里充当的不仅不是“拯救者”,还充当了全电影最大的“反派”,Anna最终主动选择的,是和她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致的伴侣。


下一次小z再扮演Elsa和Anna的时候,我想我不仅会鼓励,还会告诉她为什么——因为她们所代表的勇气和自信。


几个小游戏,帮助女孩增加自信力


看完《游戏力》,我深深地觉得,游戏力是先有“游戏”,才会产生“力量”。


作为家长,首要的是真心投入到和他们的游戏中去,才能帮助他们释放自己和摆脱束缚。


那么,究竟怎样“游戏力”,才能养育出更具勇气的女孩子呢?


下面概括了科恩博士提到的几个小游戏,供大家参考:


1) “呼唤拯救者行动”:


试试扮演“弱者”,向你的女孩寻求帮助吧。你可以紧紧缩在她们身后,请求她们,克服什么样的挑战才能把你从悲惨的命运里拯救出来吧。这不仅能激发勇气,还可能会激发智慧喔。


2)“跳tone的洋娃娃”:


和女孩子们一起玩不太一样的洋娃娃游戏吧。让娃娃们不再总充当温柔的淑女,活力四射甚至跳tone一点吧,甚至可以在游戏中加入这样的对话:-“我是裁判,我有权决定谁是合格的女人”-“我不同意你的标准,我就是喜欢跑跑跳跳”。


3)“芭比和美国大兵的太空旅行”:


帮你的女孩叫上男孩子,让自己的玩具和男孩子的玩具来一次有趣的邂逅,帮他们编织一次有意思会面的故事,甚至一次探险吧。


大兵可能会对芭比说:“你的高跟鞋当武器还挺不错的”,芭比可能会觉得迷彩服挺酷。和孩子一起开个脑洞,创造一次男孩和女孩合作的探险吧。


鼓励他们更有创意地玩耍,不仅可以更完整地释放他们的天性,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以后和不同性别的人更好地相处。


小结一下


我的所感所想,无形中和《游戏力》作者科恩所讲的相通:环境的影响和暗示常常比想象得大,尤其是在性别差异方面。


我们并不是要拒绝自然而然发生的性别差异,但接受并不意味着要放任孩子被对他们的期许所定义。


为什么需要别人告诉我如何做“我”呢?


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希望她能够勇敢地做自己的主人。


具体怎样做呢?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和大家共勉。


1)尊重孩子,即使她的选择不符合你的期待。当你放下身段平视她的时候,或许会发现她的选择也有道理,应该更相信她。


2)控制自己,慎用言语和行为强化性别差异在顺嘴说出来“女孩子就应该怎样怎样”之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单纯对孩子的期许,还是自己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在作怪?当她玩“男孩子的游戏”时,试试不干预和暗示她“你应该玩的游戏类型”。


3)和孩子一起谈论一下,孩子玩的游戏形式和背后的含义。或许很难相信,无论是芭比还是迪士尼,只要把这些潜移默化的含义公开地谈论出来,就可能会极大地帮助他们认清自己所受的影响。


无论是男孩或者女孩,给孩子一个安全自在的环境,让他们长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作者:彼岸,坐标休斯顿,有个4岁的女儿小z,顶着博士头衔,但依然是一个不相信学科壁垒的奇葩探索者。笃信育儿先育己,成为女儿的role model,是对自己的期许。公众号:彼岸沙(wxid:othershore_sa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