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不是恶的本身,只是对人性恶的又一次考验

 明月翠竹 2017-09-21

作者:万喆,系中国黄金首席经济学家


周末我参加了新莫干山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


真可谓是,正当其时。


科技带来的好处—更多选择


最近,关于科技给生活带来了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一位程序员因遇到可怕的婚姻而落得极其凄惨的结果,他从而结识对象的婚恋网站也因此股价大跌。人们质疑,在这网络发达的社会里,人们竟丧失了保护屏障。


科技究竟带来了什么?


科技还是带来了很多的好。


以“剁手族”为例。


网络消除了一些物理成本,比方说,时间成本,不用再堵车三小时去两公里外的商场,为了找不到停车位又逡巡一个钟头;经济成本,鉴于中国房价的上升有一阵子都以逐小时计,商场租金必然体现为商品价格的一部分,还有些额外费用成本,如停车费等。


更重要的是,网络极大的消除了信息成本。一个商场已经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商品,但其它商场也许还有更多选择?一天跑三个商场,如果是在北京,那真的很难界定你这一天是在逛街还是在参加“北马”。在小城市,也许能够解决“跑死马”的问题,但问题是仍然没啥可选择。而网络解决了这些。鼠标一点,连衣裙万千(请原谅我的浅薄),从30元到30万元,总有一款适合你。而且你可以一边抠脚一边网购一边想象自己仪态万千一边吐槽别人衣不衬身,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此时一定就是那十之一二的欢乐时光。


中国的电商能够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茂密,与中国的移动支付、以及其它互联网相关产品和服务一样,都源于需求的饥渴,是过去各项基础设施仍然不足而无法提供有效供给造成的。


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从经济的角度看,我本该说,最重要的,是科技使生产力提高了。但我特别想说,对于互联网时代,我最喜欢的是,它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科技带来的坏处—放大我们的缺点


技术有没有带来可怕的负面影响?


除了这位程序员,还有关于小朋友被父母拿走手机游戏便去寻死的例子,自然也有共享单车从“共享”概念的“皇帝”变成“蝗虫”的例子,还有各种互联网骗局的例子。


这些岂不都是技术带来的黑暗面?技术也是很“恶”的。


如若细究,这些看似都与技术相关,但其中逻辑和成因并不相同。


一种是利用大众对于新技术新概念的不熟悉进行炒作甚至诈骗。许多骗局本身与技术几乎无关,或者说,骗子的手法根本很“传统”,假装披了张“智能”的外衣,完全是“人工”的内核。


一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解决的是旧问题,就像是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或者网购、海淘,但监管在思路和水平上极大落后于市场,导致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还有一种看上去是技术引起,但没有技术恐怕一样会产生。这位程序员在传统相亲方式下就能够获得幸福吗?蛇蝎美人在生活中装得又清纯又优秀,谁看破了她?至于不给游戏就跳楼,根源在游戏还是在家庭?


问题或不在于技术,只是技术飞速发展,放大了我们的缺点。


技术不是恶的本身,只是对人性恶的又一次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其实有助于消除“恶”。监管机构对信息的掌握更完全,诈骗集团更快的被曝光,同样是技术的功劳。程序员的故事能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赖于互联网;其故事真相能够被揭示,有赖于科技社会中几乎所有交往都被数据记载;相关部门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有赖于监管部门整合社会整体数据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技术对社会秩序的冲击


但技术的确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


前不久某位大佬心怀深情的说,技术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很快就要实现共产主义啦!我们就可以把财产都交给国家啦!


情怀可敬。不过如果物质真达到了“极大丰富”的程度,“国家”这个形式恐怕也会消失。

人类将是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当下,已经能够看到互联网将世界相连之后,世界的框架和秩序都在被潜移默化的改变。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变得愈加激烈,各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滑出了固有轨道,各种财政税收基础恐怕不久都要重新规划。


当我们说“网络改变生活”的时候,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真的!


因为网络改变了场景。衣食住行的习惯,学习生活工作的背景,与人交往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也活在了另一个世界,而且我们越来越多的活在另一个世界场景里,直到新旧场景完全融合成为全新的世界。


人是社会动物,一切人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一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


互联网的颠覆性,在于它本身就从网络出发,将一张网络与其它更多的网络连接起来,帮助人解决了单张网、或者说传统人际关系中力不能及的部分。巨大网络提供了无数种可能。同时,由于数据的刻画,网上的每一点被锐化,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短兵相接,从而产生新的矛盾。


于是,当网络变得简单,关系变得复杂;集聚群体变得更容易,感情体验变得更脆弱。

就像是,当开锁变得看一眼就能够这么容易,找到只能用一把钥匙打开的锁变得很难;当认识妹子约个会变得很容易,一生只爱一个人变得更困难。


不懈的追求,源自不懈的需求


为什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在创造问题?


也许我们就是这样欲求不满。


前不久另一位大佬也很深情的说,大数据这样伟大,我们很快可以进入计划经济啦!


情深可鉴。不过,他大概“计划经济”与“经济计划”傻傻分不清楚。


上世纪市场学经典案例,某品牌服装,利用电脑数据形成内部网络,计算库存和流量,进行各分店产品调配。现在技术进步,但本质一样,都是分析需求,对该怎么供给进行计划。这叫做“经济计划”。


核心是,被计划的是供给。


那么“计划经济”呢?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政府所指令而分配资源,不受市场影响。


核心是,被计划的是需求。


我特别强调,“计划”在这里指的是控制,而不是计算。“经济计划”是计算需求,“计划”供给;而“计划经济”是计算供给,“计划”需求。
而人的需求,不能、不该、不可被“计划”。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人们非常恐慌,想烧毁机器,认为它们会使人被社会活活抛弃。


然而没有。


旧工作机会消失,更多新工作机会产生了。人类经济变得愈加繁荣,生活变得愈加富足,而非相反。


为什么?


此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饥饿。加上疾病、瘟疫。生存,是人类的大问题。工业革命逐渐解决了这些。农业产品变得极大丰富。


但人类的需求止步于此了吗?没有。人们希望享受更多工业化产品带来的便利。一路走来,工业产品的丰富度也极大提高了,许多产品面临产能过剩。全球制造业CPI一直在通缩状态。


但人类的需求止步于此了吗?没有。


人类不懈的追求,因为人类不懈的需求。


正是因为人类有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需求”,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发展。


人不会败于机器


人能不能打败机器?


当然,多数人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脑中出现的都是黑客帝国里面那样的人工智能。


当(阿尔法)狗战胜人不是新闻,人战胜(阿尔法)狗才是新闻,人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历史尴尬的夹缝里,前有能人志工,后有人工智能。


人当然打不过机器。在暴力方面,人根本不是工具的对手。一把榔头都比普通肉掌暴力性能高;就算你天赋异禀奇遇无数桃花运盛开狗屎运频发学会降龙十八掌,来个热兵器试试?就算你能够上天入地请来大罗金仙摆出天绝地烈阵风吼寒冰金光化血烈焰落魂红水红砂阵,来个核武器试试? 


那么,为什么是人在主导世界,而不是榔头?


因为人类会思考。


人类在虚虚实实、简简繁繁之间兜兜转转、寻寻觅觅,不只是寻找一种工具,不只是想找到一种算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类在寻求世间的真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算法也是一种“名”,用以寻求“道”。


远古时代开始,人类为“不确定”所苦,大自然经常会放我们的“鸽子”;这个时代,我们为“不确定”所喜,因为我们通过技术获得了更大的把握权,可以在世界中更放飞自我。当我们用智慧建立了网络,是为了借助网络让我们更加智慧;当我们讨论未来会虚实一体、人机合一,我们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无论是“算法”,或是任何工具,人类的目标,并不是只为了物质和享受,而是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这才是人类一直努力之下,最可敬的目标。


科技改变了人类,没错,但更重要的,是人类改变着科技,人类的伟大,在于我们始终是自己的主人。


但人会不会败于人?


要问,人会不会被机器打败?应该问,人会不会被自己打败?


技术始终都是在服务人的需求,但人的需求能够始终向善吗?


正如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同样是VR技术,外科医生可以在VR中反复练习手术流程,获得更多的经验,以治病救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为最难治疗的精神疾病之一,可以由VR在安全、受控的环境中提供暴露治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在刑事案件当中起到“具象化说明”的作用,帮助刑事侦查;也可以用来看黄色小电影;或者帮助犯罪。


互联网金融领域,这种例子更是已经不少。


技术始终都是由人主导,但主导的人能够始终向善吗?


只是利用了一把不知道算是工具还是勉强也算是冷兵器的斧子,在“烛影”中就灭了宋太祖,换了年号;只是一把手枪,就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一颗核弹的出现,就会让整个世界为之纷争;未来呢?当大数据变成资源,它终将转化成为最大的权力。当这种权力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而这些人不受任何监督,谁能够保证有一天,杰克、马克不会变成阿道夫?
技术始终都是帮助人梳理秩序,但秩序中能够体现人性的善吗?


当无人驾驶成为日常,面对违规的行人,只能选择撞人或者避开行人却使自己受伤,人的伦理困境,智能会如何抉择?


当信用数据系统完美覆盖,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案。浪子想要回头,网络大数据却不干。人能不能变得完全理性?人还要不要一些温情与感性?


人类并没有完美的伦理观闭环,人工智能又怎能有?当机器不尊重人类,究竟是机器失控,还是人类失伦?


后记


技术加速了问题的解决,技术也加速了问题的发生。何去何从?我们夙夜难眠、苦苦思索。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何须惊惧?这不就是历史本尊?


世界从来复杂。复杂世界的核心,仍然且始终是人类自身。


只要人的需求是自由的,无论多么焦虑之极,终能找到出路,无论多么惶恐之至,终能生出希望,无论在时代多么狭小的夹缝里,终能放手一搏涅槃重生。


人类会思考,这是人类的终极工具。让人性得到克服与舒展,这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当人类还会思考,我们就始终是自己的主人
即使有一天,这世界已经变换了模样,那又何妨?宇宙不会永堕黑暗,只要还有思想在闪光,唯有思想的光芒,永不熄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