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画报|2017 成都生活指南

 gujianyongyi99 2017-09-21


断断续续地拍摄成都快四年了。


我不算一个好的摄影师,也不是一只优秀的广告狗,这四年里我的长进也很少。


从最早的记录生活,到后来拍人文,我机械死板地按着快门,记录着亘古不变的老建筑和永远缓慢的成都人们。技术上并未长进,但是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却是深厚了许多,甚至可以说是热爱和感激。


我感激成都,她让我找到了一个舒服的生活方式。



我从未见过一座城市如成都一般,如此深谙中庸之道。从城市的格局和高度,到市民们的为人处世,一切都是刚刚好。


她是一个对少数人群宽容的城市,接纳边缘生活方式,是性少数人群的天堂,她爱他们就如同爱其他人一样。


没有本地人,也没有外地人,祖上都是湖广填四川来的移民。包容是成都的城市精神,也是成都人的City Pride。


“中国没有第二个城市,拥有如此强烈的从老到少,具体鲜明的本土文化,并且依然具有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能力和野心。”


自由,从容,平等。受道家影响,社会等级感不强,人性受束缚小,大家都在循人的本性追求快乐享受生活。



我曾问我的上司,为什么不离开成都,去做更高薪的工作?


她回答说:瓜娃娃,出去了是生存,留在成都才能生活啊。


是啊,我才发现,在成都的这四年光景,从最初的无感到现在的热爱,潜移默化之中,她已经成了我的全部生活。



我将这近四年有关成都的光影、经历和见闻,整理成为了一个小小的生活指南。当然,与其说是生活指南,它其实更像是一篇游记,一篇流水账式的游记,它更侧重于对街区、建筑和历史的介绍,同时夹杂着一些我对于这座城市的看法和不成熟的见解。


我把它献给所有没来过成都的人、刚来成都的人和居住在成都的人,希望对你们有参考价值。


我希望你们也能在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府南河的地方,就有成都。


府南河其实不是一个正式的名称,它来源于成都的两条支流河:府河和南河,府南河真正的名字应该叫锦江,但我更喜欢称它前者。


在成都市区能看到的水体,几乎都来源于府南河。这条河流已有2300年历史,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和生活。我在成都的这几年,总是会和府南河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



晚上的府南河畔是最安逸的,安逸这个词不是抽象的概念,也并非是一个对成都的刻板印象,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受。在河畔行走,歌声和舞蹈,酒精和茶水,只感觉岁月静好,无忧无虑。


成都的城市精神,大抵是由府南河孕育而来的:小巧精致,缓慢温吞,婉曲含蓄。有人说成都没有大江大河,没有高山丘陵,城市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实在有些许平淡无奇;而这里的生活,似乎也是平淡知足,缺乏斗志。


但在我看来,”平”也许才是生活最高级的状态。



我总是会批驳那种说成都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言论。


这个错误的刻板印象流传已久了,大概是外来的人们看见本地人整天吃吃喝喝,玩耍打闹,一副富贵在天,及时行乐的模样,由此产生的“偏见”吧。


每个城市的年轻人都一样,充满了斗志和活力,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去城南转一转就能看到。成都的安逸不是放纵,而是work-life balance。在奋斗和生活之间保持一个完美的平衡,那才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



夜晚的府南河上总是会有音乐飘过,不管是九眼桥边年轻艺人的嘻哈、民谣,还是望平街老汉老嬢的管弦乐大合唱。


坐车从合江亭一侧疾驰而过,窗外便是呼啸而来的音乐,不同的音调不同的乐器。街边总是坐满了人,总会有人捧场,总会有人鼓掌,哪怕唱的是椒盐普通话,声气也要大得让河对岸的人听到。


同行的北京朋友问我:成都人工作日都不上班吗?



东大街的金融商务区,是和市井民居融合的。府南河亦从这里流过,东风大桥宽阔的街面上,总是有很多成都嬢嬢爷爷踩着拍子,跳着交谊舞。


管你是不是市中心,管你是不是寸土寸金,只要大家过得快乐开心就好。



府南河合江亭一侧的锦馆驿街是水锦界所在街区,背靠水井坊遗址,这里主营餐饮和娱乐,有很多西餐厅、粤菜馆、川菜馆、烤鱼店,是兰桂坊的“大后方“,泡吧的人们总是会在开始前和结束后来这里聚餐,很多餐厅甚至在结束用餐后就是酒吧。


这里的名气不是很大,因此比较清静,晚上会有很多霓虹灯,低矮的屋檐上方就是城市夜色,漫步其中甚是魔幻,在古墙青瓦中蹦迪的感觉也是十分奇妙。


推荐:唐宫小聚(粤菜) 、炭与炭(韩料) 、兰巴赫(啤酒吧) 、探鱼(烤鱼) 。



成都兰桂坊位于府南河畔的合江亭一侧,这里是外国人聚集地,因此酒吧风格更加开放和狂野。


兰桂坊近几年在网络媒体上的曝光度挺高的,由于某些难以启齿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九眼桥地区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成都人民喝多了,什么都做得出来。


推荐:音乐房子、水母JELLYFISH、露丝餐厅、革命酒吧



合江亭在府河和南河的汇合处,因此得名。


这里被赋予了爱情结合的涵义,许多成都的新婚夫妇都会在合江亭拍摄婚纱照,它是一个只属于成都的爱情暗喻。亭边马路上甚至还有巨大爱心组成的爱情斑马线,拍婚纱照的时候,交警叔叔还会主动帮助维护交通秩序。


合江亭旁的贰麻酒馆是一个半露天的酒吧,依靠在府南河边,旁边就是安顺廊桥。这是一个十分适合游客的地方,酒虽一般,但是地段很好,一定要去坐河边的卡座,八点之后基本没位置了。在河边的夜色中微醺发麻,是一种绝妙的体验。



府南河畔并非只有喧嚣和热闹。


锦江在市中心穿城而过,河畔两岸是树荫、老小区和历史遗迹,城市化的进程没有侵略到这里。从天空中看下去,府南河和新城有着鲜明的分界。


这里还保存着老成都的生活方式。



望平街街头的香香巷,是一条特色美食街,尽头便是府南河。巷子很短很窄,餐厅排列的密度十分高,招牌都快挨到一起了,一到晚上灯火通明,似乎像是在台湾或日本的夜市。


里面的内容十分有趣,既有霓虹灯又有红灯笼,酒吧旁边就是茶馆和川剧院,泰国菜和日料的对面则是本土的自贡菜和火锅。可以说,成都多样的生活方式被极强地浓缩到了一条小巷子里面。



香香巷口子上有一家小小的果汁亭,叫做老王家的果汁铺。强推他家的手搓冰粉,那是我见过的料放得最多的冰粉,和那些机器做的冰粉完全是两种态度。而且每天还限量二十五碗,有时候得提前预定。



河边的小街安静可爱,沿街既有传统的茶馆麻将馆,也有时兴的轻食店、咖啡厅,虽然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是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在这里共享同一种安静的生活方式。


推荐:望平滨河路、天仙桥滨河路、祥和里


府南河是成都生活的一个载体,也像是这个城市的缩影——安静又喧闹,时尚又古老——府南河畔有一万种生活方式,每一种都不曾让我失望过。



比起天府广场,我更喜欢称这里为“成都中心”。因为这里包罗万象,成都的一切都浓缩于这个街区之中。


以银石广场为分界线,两边是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世界;东糠市街两侧,则是高端奢侈和市井世俗的对比;而在远洋太古里之内,古老的建筑和国际大牌相处融洽,共生共荣。


这是所有人都能去的地方,这里属于所有人。



远洋太古里是成都乃至是全国少有的开放式商业街区,低密度的建筑设计让它与城市街区互相融合。我始终感觉是在城市的小巷小街中穿行,而不是在一个商场之中。成都人为什么喜欢逛太古里?因为在这里,能真切地体会到“逛”的意义,哪怕你什么都不买,你什么都不吃,也有一席之地属于你,城市生活的美感和自由唾手可得。


“快里”,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的Slogan“快耍慢活”,也与成都的城市精神极其贴合。太古里分为“快里”和“慢里”,快里是三条购物街和两大广场,慢里则是大慈寺周边的小街巷,一个主打高端购物,一个主打生活方式。远洋太古里已经超脱出城市的商业职能,更承担起了文化和历史职能。



太古里原本是一片环绕大慈寺的老旧居民区,混杂着各种历史建筑,在太古里的修建之中,它们没有被遗弃,老成都、古建筑、商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融合。


远洋太古里现有广东会馆、欣庐、字库塔、马家巷禅院、章华里&笔帖式老宅和大慈寺这六座古建筑,分散在独栋川西民居建筑之中。我常常会刻意驻足来欣赏它们的美貌和沧桑,许多游客都匆匆而过,将它们和周围的新建筑混为一谈,实在可惜。如若你要来,就慢慢散步吧,去寻找那些身藏繁华之中的老建筑。



LINE


LINE的大陆第二店,店门口4米高的布朗熊是游人拍照打卡处,还有可妮兔、馒头人、詹姆士的玩偶。店内除了周边零售之外,还有LINE主题的咖啡、甜点、快餐,饮品人均40左右


青悦越南料理


成都的饮食多样性和包容性较强,太古里有很多外来饮食。青悦主推带有法式风格的越南菜肴,椰青海鲜焗饭和辣味海鲈鱼味道不错。椰青也好喝,人均200以上。


方所


自拍圣地,里面的人除了在看书,就是在拍照。这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被走廊、阶梯、书架切割出多个层次,视觉冲击感很强。外文和小众书籍很多,这里的文创产品也很有意思。



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不想写了,因为太古里有意思的店实在太多了,坑的也有很多,不同阶层的人也有各自想要的,要写合集的话我实在有些疲累。


也许,自己亲自去探索、去体验,去好好地”耍“一下,你才能感受到它给你的那些惊喜。




在太古里与晶融汇之间,有一条叫东糠市街的小街,被成都人民戏称为“太古外”。


同太古里一样,它也是成都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


成都的市区几乎没有老城区和新城区的说法(除了南边的高新和天府新区,那里就是新造了一个城),上世纪的低层民居和现代的高楼大厦排列在一起,有人说这样影响市区的天际线,有人说这样包容城市历史。我是觉得这样挺好的,至少保留了那些老旧市井但却可爱亲切的老街区。


东糠市街是一条典型的成都老街道——一格一格的小商铺,狭窄的人行道,接地气的老馆子,烟火气息浓重,倔强地不向写字楼低头。但是在保持自身模样的同时,它也在努力地去适应这个时代,一些新奇的店铺出现在了这条老街上。



天然呆冰の怪兽


伪装成绵绵冰的冰雪怪兽,眼睛是饼干做的,我一般选酸奶味的,配料选年糕和坚果,好吃到爆。街角拐角的门口有一个户外座,座位上有一只小怪兽,你可以坐在它旁边慢慢吃冰,街边吃冰的感觉很棒。人均30左右。


张四哥森态麻将馆


成都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体现,和博舍酒店正对着——成都人喝茶的两种地方。里面的麻将室被密密麻麻的绿植包围着,像一座森林一样。这里还卖凉面甜水面,麻将打饿了就吃。重点是在这个地段,价格实在是非常便宜。


马旺子川小馆


老牌川菜酒楼,做的全是好多四川人都不知道的正宗川菜,空间设计也极其考究,连筷子撑都是一个生花生。强推玉米粑粑,碗碗旺,宫爆茄香球虾,老卤大排。人均80多,很火所以需要排队,至少五点左右就要去拿号。



朗御的辨识度很高,相连的双厦,是一栋高层住宅。


楼里隐藏着各种私房菜,咖啡厅,啤酒馆,美发店,画室以及琴馆,像一座城市森林。这里的独特之处在于开阔的视角,可俯瞰太古里、IFS和东大街的城市风光。


建议在晴朗天气的时候去朗御,因为有极大的可能性能看见天际的雪山,成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人口千万以上并且可见雪山的城市,时不时出现的雪山,常常给城市里的人们带来惊喜。



朗御上俯瞰太古里、在成都遥望雪山(此图来源于网络)


成都人会把IFS国际金融中心用四川英语念出来:爱诶符诶斯。这座成都地标与太古里只隔了一条纱帽街,却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整个街区开阔明亮,很有未来感,同太古里一样,非常适合街拍取景。这个街区可能聚集了成都最会穿衣服的那群女生和GAY,四川有句话叫做“打望”,用在这里就很适合。



IFS的1-3楼聚集了奢侈品牌和一线品牌,负一楼和4-6楼是符合工薪阶层消费水平的牌子,餐厅的选择也有很多,相比太古里的价格更令人接受。然而IFS最热门的是那只爬墙的大熊猫,是著名设计师Lawrence的作品,作为公益项目保留至今。关于他的故事和段子,等你来了之后,听你的成都朋友慢慢给你摆吧,你可能会笑一个晚上。



IFS的七楼楼顶花园可以看见大熊猫的正面,坐一楼直达电梯可到(电梯按钮上会有大熊猫标识)。


不出意外的话,你会看见很多人在它脑袋下留影,这时候,你只用绕到大熊猫的侧面(餐厅门口),那里没人,而且是与众不同的取景处。



至于春熙路,就忘了它吧,去不去都无所谓了。那里是城市旧日的辉煌,是老成都人记忆中的繁华。



大慈寺可能是我在成都最喜欢的一个建筑群了。


精妙冠世,这是我能想到的描述它的唯一词语,亦是其照壁前的四个金光大字,它也是千年前苏轼游蓉之时,对大慈寺壁画的绝妙赞赏。


这里是玄奘受戒之处,这里是“震旦第一丛林”,这里是佛教艺术的宝库。无论是古时还是当今,这都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寺庙。



大慈寺就静卧在这座城市最繁华最昂贵的地段——远洋太古里,它被奢侈品商店和玻璃写字楼所包围,无数的无神论者和反叛者从它门口经过,但它却并不显得泥古和拘谨,而是以宽容的姿势拥抱着这个全新的城市。



在庭院里有一个圆一小和尚的巨大卡通形象,而寺庙的房檐下,也悬挂着延参法师和小动物们的漫画预告,这些都令我感到惊喜。在大慈寺,宗教感的传递并非是以威严和压迫来达到的,而是亲近和兼容。


正如庙门口迎接大家的是微笑的弥勒佛,而不是凶神恶煞的天神,这里的一切都是平和亲切的。



同四川的大多数寺庙一样,大慈寺也有一个配套的茶馆——大慈茶社。这里的茶钱只需几块,与太古里的寸土寸金有些反差,但这也是传统生活的一丝保留。


隔壁便是素斋饭,颇为有名,八元一份,十一点开饭,十二点完毕,用餐请早。



大慈寺定期还会举办一些市集活动、艺术展览、法会,内容都很有意思,对非信众人群也十分友善,比如观莲节,六一文创集市等等,详情可见大慈寺微博。(@成都大慈寺)



坐落于闹市之中,却更显清净。与传统的佛教寺庙相比,大慈寺更食人间烟火,却丝毫不俗。在这里,佛教的力量不需强行灌输,你只需一个人在庭院中逛逛,便能体会得到。



文殊院位于天府广场以北,在地铁文殊院站下,步行即可到达。虽然处在市中心,但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清净的地方。



文殊院周围的街区被红墙包围着, 建筑低矮,古树茂密,人们倚墙缓行,有几分古韵在其中。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当下,能有一块古旧的地方,供人沉思,供人反省,供人敬仰,也是十分必要的。



院中的亭子里,总是有老人在摆龙门阵,自带茶水风雨无阻。哪怕是外面扯着闪电,下着暴雨,他们也安稳地坐在其中,淡定自若。从国家政治到街坊八卦,从峥嵘岁月到柴米油盐,俨然一个沙龙的模样。



我看到许多人是独自前来,他们是佛教徒,是无神论者,是外国人,他们有信仰,他们无信仰,但这都不重要了。也许,享受此刻的安逸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文殊院有让人平静的魔力,有可能是因为它茂密的古树,有可能是因为它空灵的钟声,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想要在世俗中寻找一方净土,而文殊院恰恰离我们最近。



我们的城市需要这些古旧、无欲的地方,去庇护这些气喘吁吁,拼命奔跑的城市人类,让他们能短暂地忘记都市的浮躁,去重返孩提时期的无欲无求。



因为专业的原因,我在川大的江安待了快四年了,那里是双流的郊区,有一片巨大的森林和湖泊,栖息着水鸟和天鹅,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年轻而又单纯。


而市中心的望江和华西,才是真正的人间。



望江校区处在一环路黄金地带,被人们戏称为“一环路最大的人民公园”,因为里面有着公园里有的一切:百年大树,古建筑,跑道,广场,花园,甚至还有茶馆。


我一直对望江有一种依恋情节,只要在望江周边的地界上,就感觉像是在家一样。这个百年老校,总是让人感到安静和舒适,以及强烈的生活感。


川大总共有四个大门,N个小门。


北大门(红门)是川大的正门,位于一环路南一段,周边有双荷池、明德楼等。双荷池为六十年代的师生所挖,六七月为观赏的最佳季节。明德楼为原成都工学院教学楼,1951年落成,现为行政楼,不对游客开放。最佳取景处在国旗杆后方和学府广场侧面。参观可从北门进入,建议使用导航或者乘坐学府广场上的人力三轮车(归学校管理,价格在其车尾,印象中是六元一位),主要往南和东走,漫步百年林荫也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如果是毕业季,你也许还会碰到壮观的跳蚤市场。



东门是最初的正门,位于望江路,毗邻府南河、望江公园和九眼桥。校门外是沿河而筑的望江路,在傍晚沿着府南河跑步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因为人少清净,而且河景非常美妙。傍晚六七点的这里是成都最温柔的模样。


东区是老建筑集中的区域(原国立四川大学校址),以听荷池为中心,四周诸多红墙灰瓦的教学楼和学院楼,张澜路上的梧桐树都是绝佳的拍摄地。之所以叫听荷池,是因为这里真的绝佳的发呆之地,如果需要散心,可以一个人来,听听那个每天都来的大叔拉巴扬琴。



南门文华大道是川大的中轴线,是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的分界线。秋天是观赏银杏的好时候,金黄的银杏叶堆满街道,阳光好的时候,会有市民前来野餐、郊游、拍照,就像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望江校区绿杨路、华西校区钟楼、江安校区景观水道亦有银杏。



南门、西门、小北门所在的郭家桥北街、科华北路、红瓦寺,为餐饮聚集地,食物种类繁多,便宜又大碗,以下是我常去的几家。



徐孃钵钵鸡、金主任烤鸡、小龙坎火锅



Hi Tea、玫瑰冰粉、JELLY FISH



川大华西校区位于华西坝上,与华西诸多医院分列于人民南路两侧,其起源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的三座医院,始建于1907年,是老成都建筑的代表之作。


华西校区由英国人设计,综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工艺元素,如今有老建筑10多幢,有8幢被挂牌保护,包括事务所(现办公楼)、懋德堂(现老图书馆)、万德堂(现6教学楼)、苏道璞纪念堂(现2教学楼)、钟塔(现名钟楼)、赫斐院(现4教学楼)、教育学院(现5教学楼),以及嘉德楼(现1教学楼)。



与望江极其强烈的生活感不同,华西的精髓在与对历史和时间的包容性,这里的一切都是古老且精美的,一砖一瓦皆是百年前的模样。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在华西的小路上多逛一逛,去寻找那些屋檐上的小动物。华西很适合拍摄怀旧类的照片,夏有荷花,秋有银杏,这两个季节里的华西是最美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老建筑不对外开放,在外面看看就好了。



走在川大里面,我有时候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大学,而是一座小城。学校和市井的分界线很模糊,学生和市民共享这块古老的土地,红砖灰瓦的老教室和爬满青藤的居民楼互相包容。


你能看见放风筝的老人和办宠物聚会的年轻人在互相夸赞,你能看见旗杆下的留学生和扫地的孃孃有说有笑,你能看见图书馆的大学生和报林中的老爷爷借同一束灯光在阅读,你也能看见市民们饭后踱步在校园之中,像是在自己的花园。


川大最不缺少的就是生活感,这便是她最大的魅力。正如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所大学以自己的模样,阐述了这个道理。



在我的意识中,成都的颜色是青色,它是由灰蓝色的城市和绿色的植被调和而成的。


成都是一座城市园林做得很用心的大型城市,甚至提出了2020年前要将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的可怕目标。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但是发展的方向总是好的。


城市是人类智慧的堆砌物,植被则是原始而朴素的,而成都巧妙地将这两者中和。犹记得成都打出过“世界田园城市”的口号,想必初心便是要“复得返自然”吧。



三圣乡在锦江区,是城市中一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之地,这里种植着大量的鲜花,有许多农家乐和花圃。我经常在空闲的时候,和朋友家人到这里骑着自行车,逛花市,呼吸新鲜空气。


其实这儿并不适合专门跑来游玩,因为没有游客会专门跑来一个农家乐发一天的闷呆。你得学会度假而不是旅游,最好是一个没事的周末,和亲朋好友们一起来,打麻将喝茶,赏花采莲,划船饮酒。“度假”在这里是极低成本,人人可享受的。


这里是一个供人们消磨时间的世外桃源。



三圣乡的街道狭小,街边种植着大量的树木和花卉,房屋低矮,并且多是白墙灰瓦的中式建筑,偶有人骑着自行车来往,常常令我想起日本或台湾的小街。



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大抵是在面对城市化的扩大和侵略时,成都人心有忧虑吧。于是他们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复原那些童年时期的记忆和光影,那些绿荫和池塘,蝉鸣和蛙声,稻谷和花香。


这里的人们都念旧,他们都怀念天真自由的小时候。



东湖公园于我的三大职能:拍照,跑步,野餐。


还记得第一次到东湖公园的时候,被这块巨大的水体吓坏了:我这是在三环外吗???明明是在二环高架旁边,却是郊区的辽阔感,只有湖水中阿玛尼大厦的倒映提醒着所有人,这里还是市区。


东湖公园的位置在锦江区二环路东五段,是成都三环内唯一的原生态湖泊,绕湖而生的是大量植物、草坪和原生湿地,不折不扣的洗肺之地。



东湖公园是一个完美的人像拍摄地,人少地大,有树荫和大湖,还有一座白墙绿藤的红美术馆,湖边还有一座用作咖啡馆的玻璃房子(因为人少貌似开垮了)。我常常给约拍的客人在这里拍照,红美术馆的楼梯取景真的是太赞了。



湖边有许多小道,傍晚常常有附近的居民绕着湖跑步、散心。春秋天的时候,湖边的小坡上零零散散的有人们铺着野餐布,搭着帐篷在这里野餐、露营,在成都少见的温和阳光下惬意地躺着。


当一样东西是平时生活所难得到的时候,我便会去充分享受它,比如成都的太阳,比如这片大湖。



铁像寺水街位于城南的高新区大源,它有点像太古里,同样都是与寺庙共生的商业区,只是这里更加的静谧,植被的覆盖率更高。


在水街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巨大的传统戏台,周围全是参天大树,戏台的树荫下放满了四川特色的蔑竹板凳,游客可以在这里喝茶、采耳,但是价格偏高。


铁像寺水街人气比较冷清,一方面离市区太远,另一方面消费普遍较高,不是特别亲民。但是水街以河水为沟通网络的形式还是挺新奇的,可以逛一逛,看一看。


这里还有一家水上星巴克,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较为独特的一家门店了,北口有面对面的回澜古塔和基督恩光堂。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美术馆、画廊、茶室、餐厅和酒馆。



铁像寺水街有许多佛教、道教元素的餐厅和茶室,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轻安素食馆。


这是一栋独立的小楼,餐厅在二楼,一楼是文化综合体,书籍、服装、家饰、食材都有售,总的感觉就像是在美术馆里进餐一般。食物是定食分餐,一道一道地上,待你品完每道菜的滋味之后再撤下。喜欢素食的朋友们可以去尝试一下,每天的菜单不一样,128元一位。



麓湖的地位我便不再赘述了,成都首屈一指的高档住宅区,一个梦幻的乌托邦,有着巨大的湖泊、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庞大的马场和连绵的绿地。



麓湖有一座湖心岛:麓客岛,可在艺展中心乘坐麓湖的摆渡船前往,岛上有一座安静的小教堂/静思室,周边种植着大量花朵,十分精致可爱。



岛码头上还有一家以集装箱为主结构的咖啡馆:寻麓君,可能是成都景致最好的咖啡厅了,身处岛上,以湖为景,视野十分开阔。



成都的街道总是给我一种安心的感觉,因为它们不冰冷,不古板,充满人情的关怀。大多数街区都如同我出生的那个小城一般小巧精致,亲切而熟悉。


街道干净,绿树成荫,总是会有便利店和饭馆,人们在街道两边生活:饮食,玩乐,打牌,闲聊,散步,公共街道是生活的载体,无数条街道是无数种生活方式。大家似乎并不介意自己的生活暴露在外人的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近。


他们的生活与街道是一体的,街道是他们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一条通行的水泥路。



耿家巷


这是一条毗邻市中心的古老街区,临街而建的是一排近代的青瓦房,现在大多数都是极其火爆的苍蝇馆子。在成都,苍蝇馆子就是那些用餐环境很差,但是味道、价格和口碑都极好的餐厅。苍蝇馆子之于成都人,就是教堂一般的存在。


每天深夜,在春熙商圈逛累了的人们就会来到这里吃烧烤吃烤鱼,街边全是桌子和板凳,人们就坐在马路上喝酒吃肉,自由自在地也不在乎形象,太平盛世的模样。



红牌楼北街


临河的小街,位于肖家河的老居民楼之中,生活气息很强,沿街有很多串串店、面馆和家常菜馆。最值得一提的是厕所串串的前身:三不摆冷锅串串,环境很不错,一定要坐户外,露天的河坝+街角的大树+火辣串串就等于夏天里的幸福。串串的味道没问题,力荐这里的五香兔头,一定要早点,不然就没了。



四圣祠街


市二医院地铁站一出来,就能看见四圣祠街36号,典型的川西民居门头,蜷缩在摩天大厦之中。


这里是一片历史痕迹很重的老街区,曾经有供奉着孔子四位弟子的祠堂,并以此为街道命名;这里也曾是在蓉外国人的聚集地,有着数座教堂和医院,还发生过震惊全国的“成都教案”;这里还是谢无量先生的故居···如今这里的近代建筑中仍然居住着居民,为这些老宅子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小时候的糖油果子”也在这里,4元一串,依然是四川人童年的味道。



草堂路


草堂路环绕着杜甫草堂,毗邻浣花溪公园,植被覆盖率和多样性极高。环境很好,也很安静,有大量的湿地,适合野餐和踏青。杜甫草堂里有大片的竹林和古建筑,需要购票入内。



平安桥街


平安桥街上最有名的就是平安桥天主教堂,它是天主教成都教区的主教府,也是成都最大的天主教堂。这是一座始建于1897年的拜占庭式建筑群,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门口的圣母无染原罪像就矗立在街口,向行人敞开着怀抱。整条街区都是中西混合的宗教元素,中式围墙上的神龛里矗立着十二圣徒的雕像,颇有异国情调。教堂对外开放,可以参观,但请注意保持安静。



解放军7322工厂


又叫白药厂,是成都仅存的清末工业建筑群,由德国人设计修建,后被解放军接管当作生产工厂。现在军民共建,一半的工厂变成了创意园区。滑雪和蹦床可以去KU FUN库房运动,理美式复古油头可以去老王家的理发铺,买花可以去MSTUDIO,喝茶可以去门前艺术院子,打拳可以去风暴搏击,这里还有刺青馆、咖啡馆、陶艺店、画廊等等。同成都的东郊记忆、U37、IBOX等创意园区不同,这里还处于开发阶段,作为军事管理区,有很大一部分区域还是不能进入的。



西村大院


西村位于青羊区贝森路,是刘家琨设计规划的文化创意园区。它是一栋巨大的素混凝土建筑,灵感来源于成都的院子,装饰风格来源于川西传统元素,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都以“村民”自称。这栋建筑便是一个完整的社区,有跑道、足球场(李伯清皇家贝里斯俱乐部驻地)、餐厅、画廊、艺术馆、健身房、茶馆。每天傍晚都有市民在这里跑步、锻炼,大家和睦地共处一座巨型院子之中,颇有一番共产主义修道院的感觉。



锦里


如果你是游客,那么锦里随便逛逛就好,不必带着太强的期望去游玩。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类似的地方,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便是小吃酒吧餐厅纪念品,况且吃的还不好吃,也不正宗,都是对游客温和的改良版。但是锦里的夜景确实很漂亮,如果你喜欢热闹的话,锦里是一个不错的游客点,毕竟来都来了。旁边就是武侯祠和博物馆,推荐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去看看,注意武侯祠要收门票。



文殊院街


文殊院的外侧,是市井和旅游区的结合体。有很多本地特色的日常食物:宫廷桃酥、甜水面、白家肥肠粉、陈麻婆豆腐、张老二黄凉粉,还有火锅一条街,都是非景区类型的餐馆。街边的茶馆都是沿街摆设,我总是喜欢和喝茶的人一起,都坐在街边的篾竹椅上,看挑夫在茶座中叫卖,十分亲切的生活感。



柿子巷


一条不到300米的小街,是清代少城的太平胡同,因巷内原有一棵大柿子树得名。柿子巷靠近宽窄巷子,从地铁2号线通惠门站下车步行就可到达,这里常常被游客忽略所以十分清净。巷子里有一家雅致的私房菜:斯文草堂,有两家文艺的茶馆:角馆和嘤鸣小舍,还有接地气的杂货铺、饺子馆。


这条巷子名人辈出,巷头就是骨伤科圣手杜自明的传人诊所“杜氏骨伤”;巷尾是川军将领王俊泽的民国公馆,想必很多人去宽窄巷子的途中都看到那栋全砖木结构的欧式洋楼。里面早已没有住人且被隔离保护,所以网上一直流传里面闹鬼(······)。



天府三街


城南的新区,天府大道旁的商务区,世界五百强聚集地,地铁一号线可到。城南的街道命名如纽约一样的粗暴:天府一、二、三、四、五街,都是与天府大道垂直的街道。


这里是我上班的地方,周遭全是上班族,但是许多建筑还是值得一看的。这里与成都的老城是截然不同的风格,规划开阔,风格统一,是成都国际化的一面。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仿若不是在成都。天府三街有一家园里火锅,是新晋的网红火锅店,颜值和味道都很高,是我去过的第一家卖甜品的火锅店。



来福士广场


来福士位于一号线省体育馆站旁,是人民南路的黄金地段。它由建筑大师Steven Holl设计,是一栋极具未来感的商业综合,创意风格来自巴山蜀水。商场楼顶还有两个巨大的广场平台,我在人民南路散步走累,就常常来这里歇息,看小狗们玩耍(这里似乎是铲屎官们的非正式聚集地)。广场中央的水池下面就是商场天窗,出太阳的时候整个商场都是波光粼粼,十分灵动。


来福士的地下通道在今年火过两次,一次是因为地铁通道里的翻白眼海报系列,一次是因为国乒刘国梁的应援墙,也算是网红地下通道了。



339锦绣天府塔


电视塔是目前成都和西部已建成最高的建筑。成都不是一个追求摩天大厦的城市,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整体限高,不过这样也让城市更加平和。天际线虽是难看了点,但是要那么高有什么用呢?成都人和Q市撕逼的时候常用一句话:高是高,火眼包。


正因为低矮的城市高度,在成都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见339的轮廓。339的裙楼是商业综合体,塔上有旋转餐厅和室内外观光层,上塔需要门票,高速梯80,观光梯100。



339欢乐颂购物中心的负一楼和四楼分别是两个大火的酒吧——NASA和Space。


NASA是成都地下街头电音文化的地标之一,主打HIPHOP演出。环境简陋粗糙,但是DJ很给力,经常有知名hiphop电音制作人去表演,而且因为年轻人多所以气氛不错。同时酒水相比较便宜,因此是许多成都大学生们的周末第一选择。



同在电视塔的Space Club,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宽阔的场子,空间巨大,是成都的夜店新地标。人气很旺,周末的凌晨都还要排队,但是场内的秩序非常好。借用朋友的一句话:每次去Space蹦迪的时候,都像是在看一场大型演唱会。


成姆斯特丹的盛名不是白来的,成都的夜色之下,无数的地下Rave,无数的电音大趴,无数的摇滚乐和先锋艺术家在活跃着,似乎城市的夜晚永远不眠。正如那篇朋友圈爆文所说:“这是一座充满了包容和可能性的城市,当你融入进来,你会发现所有表象下的精神内核,都是及时行乐。”



荷花池批发市场


成都人和四川人的一段共同记忆,小商品的集散地点,位于喧闹繁忙的火车北站周边,地铁一号线可到。俗话说成都“东穷西贵,南富北匪”,这个“匪”指的就是火车北站周围巨大的流动人口,因此,在这一区域活动一定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荷花池批发市场商品种类繁多,日常生活需要的几乎全部用品,都能在这里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我经常在这里淘一些文具、纸张和小装饰品,物美价廉。



支矶石街


一条名字十分特别的小街,紧挨宽窄巷子,与两条网红街道——小通巷、泡桐树街平行,是一片十分市井、幽静的街区,有很多家常味道的川菜、抄手、小吃藏在街道两旁的巷子里。



建设路


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街道,又被称为“万人坑”,毗邻电子科技大学,是老成都人们的味觉记忆,美食天堂。从徐亮的烤猪蹄到童年小吃的冰粉嬢嬢,从山城风串串到老裹裹火锅,还有很多便宜但美味的食物躲藏在巷角街头。


如果你来成都的目的是为了吃,那么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个熟悉这里的人,万人坑是吃货必须打卡的地方。




天府广场之于成都,就像是天安门广场之于北京,这里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不仅仅是因为伟人的巨像矗立在人民南路的始端,更因为这里曾是明蜀王宫的遗迹之地,自古以来便是成都之心,城市的东西南北,便从这里开始划分。


蜀王宫早已毁于军阀混战和大革命,“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也变成了四川科技馆,历史和尘埃全部装进了一旁的博物馆,如今的天府广场——如成都人所言——像一口巨大的鸳鸯锅躺在城市中央,而30米高的毛爷爷冲着南方伸出五指——打五块!



天府广场有一个下沉广场,是一个商业集合体,同时也是地铁一、二号线的中转点,交通大枢纽,从这里出发,几乎能去任何一个地方。


广场正中央是成都市市徽——太阳神鸟,是古蜀国金沙遗址出土的图腾,未加工未变形,直接沿用古人的设计。成都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黄色的圆盘标志,可千万不要以为它是凤凰卫视的台标。


广场地面安保严格,背书包进入会被拦下查包并登记身份证,不过警察叔叔们都超有礼貌的。所以如果被拦下了,不要担心自己的长相有问题。因为我就担心过。



天府广场西侧是成都市博物馆,博物馆紧挨着皇城清真寺并与其相融,是一处十分别致的共生景观。市博物馆对市民免费开放,但是一定要记住带身份证,因为要刷身份证在自助机上取门票。


博物馆的内容主要是成都地区的文物和文化展示,对历史爱好者和游客来说,是一个快速认识成都和四川的好地方。我已连续去过好几次,每次都会独自待上一两个小时,百看不厌。



博物馆主体展览叫做“花重锦官城”,是成都的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以时间线为线索,从先秦到西汉,每个厅都以一句有关成都的诗句命名,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看见“九天开出一成都”这句话时的感动和赞叹。馆里还有很多小惊喜,比如民俗厅里关于老茶馆的全息投影,可爱而精妙。


馆藏内容真的很丰富,粗略浏览也需要一到两个小时。比起玉林路小酒馆,我更推荐第一次来成都的朋友们来这里转一转。



从天府广场出发,沿人民西路去宽窄巷子可步行前往,路上会经过始建于1911年的人民公园,那是成都人生活的一个缩影——麻将和茶碗,湖水和银杏,坝坝舞和相亲角。


每个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这里就是天堂。你能看见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失去了斗志和动力,瘫坐在篾条椅和草地上。似乎整个成都都瘫痪了。



湖边是已百年历史的鹤鸣茶社,它是成都主城区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茶馆,人均二三十左右。


不似其他景点,这是一个本地人和游客都会来的地方,掏耳朵,喝盖碗茶,晒太阳,这是享受惬意的地方而非打卡游览之地,管它什么本地外地,大家一起摆龙门阵打牌多舒服啊。


成都的茶馆文化喝的不是茶,喝的实则是一种气氛——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和谐感。想起今年跨年的时候,和朋友在兰桂坊喝得烂醉,然后第二天下午带着宿醉来鹤鸣,躺着喝茶聊天晒太阳消磨光阴,时间无意义的流逝在这仪式感的茶水中也得变得可贵起来。



宽窄巷子就不用多说了,旅游地标,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曾经蒙满八旗的居住区。我对它的开发现状不予置评:图个热闹嘛,全国哪个热门景点不是这样(······)


其实宽窄巷子不是两条巷子,而是三条。宽一点的巷子是“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是“窄巷子”,有井的那条是“井巷子”,大多数人会遗忘后者。



抛开用力过猛的商业开发不说,其实宽窄巷子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老建筑和新建筑。比如恺庐,宽巷子的标志,没多少人认识门头上写的那两个字;比如那家中式星巴克,我反正是第一次见到有个巨大天井的星巴克。


最奇特的是,宽窄巷子里还有好几处老私宅,大门口写着“私家住宅,请勿靠近”,神秘而突兀,坊间八卦一直在猜测这几个宅子主人的身份。



至于吃的,天下景区一般黑,又贵又难吃,还不如多走几步去隔壁奎星楼街。


不过三大炮这种东西,还是可以在这儿买来尝尝鲜的,其他地方也买不着,因为本地人不吃这个。



但是小龙翻大江不在这个行列之中,作为小龙坎的豪华升级版,它的味道是绝对巴适的。而且,它也是成都唯一一家把自己做成了一个景点的火锅店(······)一楼大厅里总是人挤人,那只盘踞在天花板的巨龙,不知道曾出现在多少人的手机和相机里。



和其他火锅店不同,小龙翻大江还承担起了文化和旅游职能,晚上的天井中会上演川剧变脸、木偶戏、吐火、茶艺、舞龙这些传统项目,更有趣的是还有服务员唱四川话rap——我觉得四川话真的非常适合说唱!



每次带朋友逛完宽窄巷子,都不会在景区里吃饭,都是出巷尾多走几步,到奎星楼街吃晚饭。对于我来说,这里才更贴近成都的味道。


墙壁上绘满了大师级的涂鸦,矮矮的餐桌沿街而摆,满街都是串串和红油的鲜香,摊贩在人群中叫卖冰粉和凉虾,食客永远都在排队。我永远忘不了在冒椒火辣取了个号,前面排了整整386桌的场景。所以,“美味不用等”这个小程序在成都真的很有必要。



奎星楼巷尾是明堂创意园区,它原本是80年代修建的社会大学,是一栋德国风格的老房子,宽敞明亮,十分有味道。楼上有许多安静的咖啡厅、餐厅,是一个适合独自办公的地方。



拈签一笑是我最常去的一家串串店,主打黄牛肉。不是点菜所以要自己去选菜,拿荤串串的时候得大把大把地拿,多拿牛肉和小郡肝,要不然吃不饱。他家的烤脑花和鹌鹑蛋也很不错,搭配隔壁的二嬢鸡爪爪和沿街叫卖的冰粉食用更佳。人均40——60。



初代宇治抹茶:奎星楼街尾一家很小的抹茶店,所有的食物和饮料都是抹茶,是抹茶控的福利。图是它的泛悦国际店。人均30——50。



厨师疯了:川菜馆,很亲民的大排档,冬天等位的时候还会拿出四川农村烤火的那种竹篓炭火盆(······)味道很不错,偏辣,推荐他们家整只的大排骨和水煮鱼。人均60——80。



蛋烘糕:成都街头随处可见的本地小吃,有不少数十年的老店,堪称行业传奇。你可以选两种馅料自己搭配,反正奶油配肉松我是白吃不厌。


成都人对于吃有一种丧心病狂的执念,对于食物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环境和服务不是评判的标准,标准只有味道,哪怕是一家又破又小的面馆,你也可以看到有人在排队。


“苍蝇馆子”是成都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没有浮夸的装修,没有贵到离谱的价格,只有一份美味的食物。在这里,月薪两千和年薪百万的人可以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我一直反感有人把对食物的需求列入人类的低级需求行列,因为这座城市的居民,对食物的态度是严肃而有原则的。


一个出租车司机,在我初来之时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在成都市区,不管你走进哪条街道、哪个巷子,你都可以找到吃的。到目前为止,这句话似乎还没有错过。是啊,只要有成都人的地方,就有馆子,而你只需像一个成都人一样,慢慢地去生活,去吃,慢慢地,你就能看到属于你自己的城市。


转发支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