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医案

 清茶清清 2017-09-21


头痛的病因较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如风寒头痛由寒凝血滞、阻遏络脉、血郁于内而致,风热头痛由火热上炎、侵扰清窍、气血逆乱而致,风湿头痛乃湿邪浸淫蒙闭清窍,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等。此外,还有太阳头痛、少阳头痛等。 内伤头痛如气虚血虚头痛,因气血亏虚不能上营而致。痰浊头痛因脾不运化、痰湿痰浊上扰清阳而致。肝郁头痛因情志不和、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致。肝阳头痛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致。肾虚头痛因房事不节、肾阴亏耗、脑髓空虚而致。食郁头痛因消化不良、宿食停滞、浊气上攻而致等。另外,还有偏头痛、真头痛等。

一、辨治要点 柴浩然认为,头痛的辨治首先应该寻找所属的主因,辨别其不同类型的症状,以及寒热虚实等整体的病理机转,之后予以切合病情的治疗,切忌头痛医痛。

二、病案举例 病例一偏风头痛 孙某,男,40岁,1974年6月11日下午初诊。 患者蹙眉苦脸,身倦不堪,举左手抚摸头侧,自诉其左头偏痛剧烈,连续发作,无片刻安,夜不能寐,昼无宁时,已5日不能酣睡,迭经中西药物及用针刺等法,痛不能已,特来找柴浩然诊治。切其脉浮弦细数,舌苔薄黄。 此乃风邪夹热,乘袭少阳之经,治以散风清热。处以菊花茶调散(改汤剂)。 处方:川芎9g,荆芥9g,防风9g,细辛3g,白芷6g,羌活9g,甘草6g,僵蚕4.5g,薄荷3g,菊花9g,茶叶9g(龙井)。2剂,水煎服。 6月13日二诊:病家代诉,即日下午回家服头煎后,头痛立止,2剂尽,病未再作,遂告痊愈。 为巩固疗效,复以原方2剂,以善其后。 按:柴浩然认为,“头痛有因风、寒、痰、湿、火、郁热、伤食、伤酒、动怒、气虚、血虚、虚阳上越、肾虚气逆等,又须审因论治。”今患者属风而夹热,并乘袭少阳,致偏风头痛。柴浩然以菊花茶调散,散风清热。古人云:“颠顶之上,惟风药可到。”方内羌活、白芷、川芎、细辛为头痛类药,荆芥、防风、薄荷散风,菊花清利头目,此为治风邪偏正头痛之妙方

病例二少阳头痛(变证) 龚某,女,55岁,1967年9月9日初诊。 患者素性急躁,肝阳偏亢,多年来患有高血压病。8天前忽寒热往来,头痛(两侧)剧烈,口苦,咽干,呕逆不纳,经某医院用小柴胡汤治疗,1剂后,寒热未除,头痛转剧,口苦,咽干,呕逆不减,反增口干微渴。 诊见如上症,脉浮弦数,舌质绛,苔黄。据病情虽属少阳外感,但本体阴虚阳亢,治宜清疏少阳,缓肝养液。 处方:青蒿9g,黄芩9g,杭白菊9g,钩藤15g,翠青竹30g,白薇9g,金银花15g,荷叶9g,麦冬12g,生甘草6g,轻蝉衣9g,僵蚕6g。2剂,水煎服。 9月11日二诊:药后寒热退除,头痛显减,黄苔已退,但呕逆不止,时有神烦,不寐,脉数。 处方:珍珠母30g,杭白菊9g,黄芩9g,白薇9g,金银花9g,荷叶9g,辽沙参15g,霍石斛9g,生甘草6g,翠青竹30g。2剂,水煎服。 9月13日三诊:头已不痛,呕逆亦止,精神清爽,能寐,纳食如病前。病家见愈,要求停药。 停药五六天后,又觉头晕微痛,口舌糜烂,因病未大作,脉亦无变化。更轻剂,以清泄肝热、生津养液为治。 处方:杭白菊15g,钩藤15g,金银花15g,荷叶9g,麦冬9g,龙胆草9g,元参9g,生甘草6g,轻蝉衣9g,竹叶6g,灯心草1.5g。2剂,水煎服。 2剂后,诸症均退而痊愈,停药。 按:此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逆不纳,偏重头痛,均为少阳外感应有之候。但患者素性急躁,素有肝阳偏亢(高血压病),已有肝火偏激、阴液亏损之机。虽有外感侵袭,已为少阳外感之变局,治疗之法,宜辛凉轻疏之剂,佐以清热养液之品,使外感退而阴不伤。若只观现象,不求病本,投以小柴胡汤,柴胡、半夏升发苦燥,势必助热伤液,肝阳益升,使其病有增无减。后用辛凉轻疏,清热滋阴,投剂合拍,所以病证豁然而愈。柴浩然云:“临床治病总是有常有变,首治于常者,宜要首治其变。”

病例三头痛自汗 黄某,女,41岁,1973年5月2日初诊。 患者曾有心脏病,常因家务繁杂,劳倦过度,心脏性浮肿已发作过数次,经用中药治疗后,浮肿消。 因家事繁杂,即头痛,失眠,夜汗很多,以致体弱虚衰。近日来,寐则大汗淋漓,醒则湿透被褥,白天稍动则汗出,左鬓角处牵急而痛,痛不缓解,脉象弦弱而缓,舌质淡苔薄。 此属心阳不振,表气不固。治宜调和营卫,敛汗固表。拟桂枝加龙牡汤。 处方:嫩桂枝9g,炒白芍9g,炙甘草6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川芎6g,蔓荆子9g,生姜9g,红枣5枚。2剂,水煎服。 5月5日二诊:服2剂药后,夜汗已止大半,唯头痛未缓解,脉较前无进退。 上方加钩藤18g,僵蚕9g,蝎尾7个。2剂,水煎服。 5月7日三诊:汗止十之八九,唯头痛(左鬓部)仍未缓解,经用头针两次,依旧发作。上方药下咽,即头剧痛一阵,旋即缓解,阵阵发作,脉弦弱迟缓,扪之肤冷,面色苍白,终属气虚阳弱之象,拟益气振阳法。处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炙黄芪30g,白术30g,陈皮9g,党参30g,当归15g,川芎9g,炙甘草6g,鹿茸1.5g(分两次冲服),生姜1.5g,大枣8枚。2剂,水煎服。 5月9日四诊:精神好转,但头痛仍作,更拟疏肝解郁,佐以养血疏肝以治其痛。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5g,白芍药15g,柴胡4.5g,茯神12g,白术12g,炙甘草9g,川芎9g,僵蚕9g,蔓荆子9g。3剂,水煎服。 5月15日五诊:药后头痛立止,近因停药数日,头有小痛,出汗仍不多,唯体有浮肿。此乃气虚之故,治以五味异功散加味。 处方:党参30g,茯苓24g,白术24g,陈皮9g,炙甘草6g,炒枣仁15g,夜交藤15g,川芎6g,当归9g,蔓荆子9g。3剂,水煎服。 6月24六诊:多日来头痛未作,出汗亦愈,再未出现虚浮肿胀,唯体重略减,纳少疲乏,夜寐不甘。 处方:炒山药45g,党参24g,鸡内金6g,白术24g,炒枣仁15g,夜交藤15g,炒麦芽15g,炙甘草6g。3剂,水煎服。 按:本例宿患心脏病,加之家务繁杂,劳倦过度。虽临证表现头痛、自汗为主,但因身体较为虚弱,病情易于变化,病机较为复杂。故柴浩然根据实际病情的变化,有是证便用是药。一、二诊主因心阳不振,表气不固,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三诊主因气虚阳弱为主,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四诊以血虚肝郁为主,故以逍遥散加减;五诊以气虚脾弱为主,故以五味异功散加味。如此尊重临床病情、病机的变化,不固守一病一方的格局,随机灵活选方,随症加减进退是柴浩然用药的一个特点。本例表现为头痛、自汗,由营卫不调、卫阳不固而致,故以桂枝加龙牡汤化裁。病情缓解,再针对病情,调理旬余而愈。 病例四风寒头痛 范某,女,67岁,1978年9月10日初诊。 患者近4天来身有不适,头痛、恶寒,仍能参加轻度劳动。突然于早晨恶寒加重,肢体震颤抽搐,继则人事不省,急送医院急诊:怀疑脑血管痉挛,但血压不甚高,经颈静脉给硫酸镁、冬眠2号等,病情未见好转,至半夜11时病情加重。经患者家属建议,急邀柴浩然往诊。 刻诊:神志不清,焦躁不安、身体阵发性寒战,肢体至天黑时开始搐搦不止,有时循衣摸床,不时乱语,但不能对答问话,有时呻吟,并用拳头击打脑部,身体4天来无汗,牙关不紧,舌苔薄白,脉象浮紧,重取无力。 辨证:风寒闭束于外,正气虚衰于内,治宜辛温疏散,扶阳固脱,以挽危象。 处方:麻黄15g,杏仁9g,桂枝15g,炒白芍15g,东参9g,熟附子9g,当归30g,川芎15g,细辛3g,防风9g,蔓荆子9g,炙甘草9g,生姜2g,红枣(去核)5枚。1剂,先煎麻黄去沫,然后放入他药。取汁频服柴浩然坐其床边观察患者病情:服一煎后约半小时许,彻身有微汗出,汗后搐搦、寒战消失,烦躁、乱语亦渐失,亦不呻吟能安睡。柴浩然嘱其随床人:“二煎勿服,任其安睡,慎勿呼之。”次晨病人家属来告:“昨夜病人熟睡后体微出黏汗,终未见大汗。服药4小时后,身汗渐止,神志已清,能对答问话”。 9月10日二诊:柴浩然往诊,神志清楚,能口述病情,身已不觉有寒意,一如常人,唯头稍痛微晕,想吃东西。脉息平静,柴浩然结合平素之疾,再处一方。 处方:当归15g,生地9g,炒白芍15g,川芎9g,秦艽9g,荆芥穗6g,蔓荆子9g,钩藤24g,天麻9g,茯苓15g,炒枣仁30g,珍珠母(先煎)30g,玳瑁(先煎)4.5g,甘草6g。嘱服2剂,水煎服,每日1剂。 进2剂后患者家属来告,诸症新旧皆平,食、眠、便俱佳,一如常人。 按:此脑逆之头痛是也。然难处在于诊断,此证诊断要点有三:一是无汗,二是头痛而恶寒,三是脉浮紧,苔薄白,故诊为风寒犯脑,其实亦太阳病之伤寒也。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络脑,下项,夹脊抵腰,故有所述诸症,处以麻黄汤合参附温经扶阳,攻补兼施,故能立挽危象于顷刻。柴浩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