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住内心的宁静

 喜洋洋1fraguom 2017-09-21
守住内心的宁静
有几句话,既简洁又深刻:“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宁静,有时候是指安静的环境,更多的时候是指心境的安宁,是指人们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是指能够平心静气地享受生活的境界。具有这种境界的人,在心态上能够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具有这种境界的人,在事业上能够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
守住内心的宁静,有利于身心健康。古今中外的医学证明,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免疫能力;消极的心态能降低机体的抗病、免疫能力,会导致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生诸病,多由心病生。英国皇家学院的研究人员对475例癌症术后患者跟踪观察发现,其中乐观向上、相信自己能战胜疾病的人,其生存期远远超过恐惧、颓废和绝望的人。如果守住内心的宁静,用最好的心情,面对最坏的事情,就能有效地能抵御、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如中医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守住内心的宁静,有利于实现远大的理想。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一生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于名利。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81岁的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婉言谢绝,表现出在名利面前心静如水的宁静。诸如此例,还有很多:齐白石闭门10载,谋求画风变革,终成中国画之巨擘。国画大师刘海粟再三告诫学生,“要甘于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会寂寞。巴金曾声明“闭门谢客”,费孝通曾贴告示“关门盘点”……许多名家学者都非常注重在门庭若市的环境中为自己营造一个宁静的天地。因为,只有宁静,才会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地干出一番事业。这就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守住内心的宁静,有利于排除干扰,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做最好的自己。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迎来自己百岁生日的前夕,写下了这样的百岁感悟:“细细想来,我这也忍,那也忍,无非为了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杀我,我会说:‘你我有什么深仇大恨,要为我当杀人犯呢?我哪里碍了你的道儿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有了宁静,就像心灵有了一面镜子,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会被摄入其中,映于其上,清晰可见,细致入微,可以让人理智、从容地面对一切,进而有所作为。
守住内心的宁静,关键是要远离诱惑,排除各种私心杂念。人世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要守住内心的宁静,绝非易事,就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宁静源于内心,但它的敌人也源于内心。如何才能在功名利禄、鲜花掌声、灯红酒绿、歌舞喧腾的繁华热闹中守住内心的宁静呢?陶渊明写过一首有名的诗——《饮酒》,对人很有启发。诗的前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大意是:“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心远地自偏”,前提是“心远”。“心远”,就是无求名求利之心。这样,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深山。画,从远看,常更美;山,从远望,常更幽;对名利躲得远,就能潇洒;对小人避得远,就能少是非;将眼光放得远,就能看清事物的发展;将心放得远,就能少去许多烦扰。一句话,只要内心是宁静的,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就都不会感到喧闹。如此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如此轻巧、透彻地说了出来。
守住了内心的宁静,就拥有了最好的心情,就拥有了人生最美好的精神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