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供科学的“体检报告”——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yanyahoo 2017-09-21

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受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委托,开展“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帮助中关村社会组织认清自身服务能力现状,找准提升服务能力方向和有效途径。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原始型创新和社会组织相关理论,运用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指标测评模型,制定可量化、可测评的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供科学的“体检报告”,促进我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2017年9月6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天工 大厦三层第一会议室召开课题结题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北京市民政局信用信息处闫晓强处长,北京市社工委组织工作处马兴永副处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袁志彬副研究员,以及齐平有孚(北京)资信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王峰总经理等多位评审专家。

首先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戴健秘书长介绍会议议程。随后由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的陈伟博士针对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背景、构建理论、构建过程以及使用细则等问题做详细地汇报,该汇报提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标体系应包括服务企业、服务政府和服务社会三部分,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利用“搭建平台、举办活动”的方式为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信息交流、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保护以及“走出去”等服务是重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政府监督和决策职能是突破口,通过举办创新竞赛、开展行业自律活动、出版会刊专著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新社会环境是支撑点。因此,中关村社会组织要依据原始型创新的基本流程:即直觉式创新、解释式创新、推理式创、新扩散式创新,围绕企业孵化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政府和社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现实需求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服务能力指标体系包括一系列如政策宣讲、人才培养、资金申请、标准创制、产业咨询、行业准入、行业自律、创新文化等代表性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此后,由联合会的冯秋帆就指标体系的应用成果做出展示。在会议期间,中关村天成创新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竹兰教授结合创新理论和社会组织评估经验,对中关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就各位专家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一一解答,并提出,社会组织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社会组织的成长和发展。

各位专家对中关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利用原始型创新理论动态评价社会组织服务企业能力进行了高度评价,并对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表述提出了修改性意见。专家一致认为,此次课题研究的意义重大,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合理性,是值得积极推广和借鉴的,希望后续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供稿人:陈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