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也流行痛风,古有妙方,五味药就能搞定...

 伊悠帆123 2017-09-22

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古代的痛风,以及痛风的发展史。要知道古人将一种疾病分成一个大类,痛风其实就是一类,古代可没有痛风这个词,古代的痛风称之为“脚气病”。

我为什么要讲古代的“痛风”而不是现代的?

自从有了西医的病名,很多中医的专业术语就被历史淘汰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用中医术语来表达一个症状,也不知道怎样来表达病理病机,特别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的词语,西医的词语越来越占据医生的大脑,很多中医以及先人的智慧都被遗忘了。所以我带大家回顾一下先人的智慧看看痛风是怎么治的。。

大家都知道隋朝有一本书——《诸病源候论》,在这本书之中,主要探讨的就是疾病的病理病机,但是基本不讲治法,只有导引之术。但书中,所谓的脚气病却不一样,在《诸病源候论》之中很多时候在讨论如何治疗和预防“脚气病”。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痛风”。可见我们如今的痛风在隋朝的时候已经风靡了。

古代痛风是怎么来的呢?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脚气病一开始并没有,但是永嘉之乱之后,很多北方的人跑到南方之后,这类疾病就开始流行开来,后来有几个赤脚和尚,我们现在可能会称之为江湖郎中,治此病,几乎是十中九,疗效非常显著。

那古人如何治疗古代痛风?

古代治疗脚气病有多种方法,其中以菊苣栀子茶最为有效,只要有红肿的情形,菊苣栀子茶一方一个准,自学医以来目睹疗效甚多,也治疗好不少!有关菊苣栀子茶的记载:

“菊苣栀子茶,以干料菊苣五钱、栀子和葛根三钱、桑叶配上百合两钱,以水煎服,日取三次。有溶石降酸之效。”

此方是家传用来治疗湿脚气的标准方,疗效显著,而且不是祖上发明的!而是《朱氏集验方》中的一个方而已。这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医的伟大和不朽之处。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备用方:

第一种则是脉浮大,为表证,用小续命汤,这个方效果非常好,一服一个准;麻黄(去节.10) 防风(15) 附子(20)人参(10) 甘草(炙10)肉桂(7) 川芎(10) 杏仁(10)黄芩(10) 芍药(10) 防已(10)

第二种是四妙散,四药合用,清热利湿、舒筋补肾,黄柏6g、薏苡仁(15g)苍术(10g)怀牛膝(1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