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双一流大学 不言而喻,“双一流”,即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高等教育战略规划与部署,这次教育部公布“双一流”的高校、学科建设名单,应该就是这个国家层面高等教育战略的具体落实和实施。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待这次教育部颁布的建设名单,看不出与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愿景之间有什么逻辑上的必然关系,更像是一次敷衍搪塞的新瓶装旧酒。 根据教育部2016年2月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应为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教育部牵头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应为高校)和一流学科,意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支撑。 根据这个战略目标可以解析出几个关键词:世界一流、国际竞争力,以世界一流作为建设标准,以提高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战略目标。 那么,何谓“世界一流”,不同学科当然有着不同的意蕴。理工科学科,与社会意识形态关系不大,主要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范畴,那么用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以国外著名大学作为参照来建设,没有太大问题。 但是,社会科学学科,如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等学科,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欧美国家有着泾渭分明的意识形态界限。像法学一些专业课程,如西方法制史,就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来讲授和研究,国外的资料必须经过审核和修订才适合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学位论文以及学术报告,必须经过意识形态审查才能发表。也就是说,这些与社会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范畴,不能像理工科学科一样参照国外大学的标准,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独立自主的建设标准。那么“世界一流”的提法就不妥,很容易造成误导。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国特色,世界影响”,要使贯彻着中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的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等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还有中国独有的一些学科,中国当然早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还建设个屁呀?像中西医结合,中国高校当仁不让就是世界一流,其他国家的大学压根儿就没有开设有这个学科,在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里赫然在列。这样的做法往轻了说是敷衍搪塞,往重了说是涉嫌骗取国家建设经费。  至于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不过是在原来985高校名单的基础上再排排坐吃果果地增加了几所原来缺乏985高校地区的学校罢了。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与原来的211、985高校建设有什么本质区别?恐怕不过是新一轮换汤不换药的套取经费竞争罢了。 至少从目前教育部颁发的“双一流”建设名单来看,除了名单内的学校能获得巨额的国家经费支持外,整体上看不出对中国高等教育有什么新的积极的影响。具体分开来看,对理工科类学科可能会带来积极的促进;对与意识形态高度相关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类学科,更可能带来混乱,引发新一轮唯西方学术马首是瞻的“错误”;对中国独有的学科,除了搞到更多的经费,看不出还有其他的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