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藤原效应-双(多)台风互旋

 sjw0923cn 2017-09-22


藤原效应(Fujiwara effect)

指两个距离不远的水旋涡或大气旋涡(例如热带气旋),因为涡度质量及相对位置的不同,而互相影响的状态。藤原效应最早是由当时的日本中央气象台(今日本气象厅)台长、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咲平192131年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水工实验及研究发表,主要解释当两个台风同时形成并互相靠近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因而得名。藤原咲平发现,两个接近的水旋涡,它们的运动轨迹会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绕着圆心互相旋转。而大气旋涡亦出现类似情况。


 简 述

outline

热带气旋之间的藤原效应俗称双台效应,但不限于两个台风。

热带气旋通常会随着副热带高压和低压槽的转变而移动。由于台风本身以气旋式(北半球为逆时针向,南半球为顺时针向)旋转,台风以外周围的气流亦受其影响,为气旋式风场(风场又称驶流场)。若有一质点位于气旋式风场中,必会为风场带动,移动路径将为气旋式旋转。两个台风即因受到彼此风场影响,会呈气旋式互绕。实际大气的大尺度背景风场,远比单纯双台风交互作用时复杂,再加上水潜热释放以及地球旋转的科里奥利力(科氏力)随纬度增加,因此两个台风除了互绕外,还可能产生合并、分离、拉伸等现象。

藤原效应的发生有距离的限制:两个距离太远的气旋是不会发生藤原效应的。一般来说,两个台风通常慢慢靠近,直到相距约1000公里以内,才会受彼此影响,呈气旋式螺旋轨迹接近,开始产生藤原效应。但到800公里左右时,有两种情形可能发生:合并或者分离。又过程中亦可能随台风登陆而造成强度的减弱、消散,改变了两个台风的交互作用。

藤原效应的示范过程中,会在水缸内人工产生两个水旋涡,目的是显示它们接近时复杂的流动。


  分 类

classify

藤原效应可大致分为:

  • 单向影响型:如果两个热带气旋强弱差距较大,强气旋会使弱气旋绕着自身的外围环流逆时针(北半球)或顺时针(南半球)方向旋转,直到影响力减小至有效距离以外而分离,或直到两者合并为止。例如1994年的台风添姆(Tim)对热带风暴凡妮莎(Vanessa)的影响、2006年的台风桑美对强热带风暴宝霞的影响、2009年的台风莫拉克对强烈热带风暴天鹅的影响、2011的台风马鞍对热带风暴蝎虎的影响、2012年台风布拉万对台风天秤的影响、2013年的强热带风暴皮瓦对热带风暴尤娜拉和热带低压03C的影响。

  • 双向影响型:如果两个热带气旋的强弱差不多,则以两者连线的中心为圆心,共同绕着这个圆心逆时针(北半球)或顺时针(南半球)方向旋转,直到有其他的天气系统影响,或其中之一减弱为止。例如1986年的台风韦恩和台风维娜、2007年的台风米娜和台风海贝思、2010的强烈热带风暴狮子山和热带风暴南川、2011的强烈热带风暴米雷和热带风暴海马与台风洛克和台风桑卡。



藤原效应示例

1995年,飓风温贝托、飓风艾瑞丝及热带风暴杰里之间发生了藤原效应,并形成了“风暴游行”之局面。



在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时,台风玛莉亚(右上)、强热带风暴宝霞(左)及台风桑美(右下)之间发生了藤原效应。




在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时,台风米娜(右)与台风海贝思(左)之间发生了藤原效应。



在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时,强热带风暴狮子山(1006)与热带风暴南川(1008)发生藤原效应。






 联系邮箱:  tc_monitor@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