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句话所体现出的父母格局,大多数人做不到

 HNYZL 2017-09-22

两句话所体现出的父母格局,大多数人做不到

1

妈妈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棒,下次还会更棒,对不对?”

旁人可以轻易读出这位妈妈的言不由衷。

妈妈把指责改成了赞美,但不变的是对孩子浓浓的期待以及妈妈的心里话——其实这次不够好,还达不到妈妈设定的标准。

社会越文明,对人的要求好像就越多。对新时代的父母而言,他们已经想尽办法扭转上一代以打骂为主的教养方式,转而努力地赞美孩子,难道这也有错?

在我看来,沟通技巧多是皮毛,没有深入到内里,久了就会改变模样——像是赞美,又像是某种隐性的责备。

两句话所体现出的父母格局,大多数人做不到

2

换个方式说,当孩子为自己努力的时候,我替他高兴。就像是我对自己付出努力,不论结果如何,我都会感谢自己的付出。如此,孩子才能持续有动力,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我赞美孩子,是因为孩子替自己高兴,我也感染了他的高兴。

我对孩子有自己的期待,但我不会忘了让孩子知道,他还有其他的选择——即使跟我预期的不一样。

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的两段话:

嘿,别让任何人告诉你你不能做什么,就算是我也一样,好吗?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好好保护它。别人办不到,就会说你也办不到,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设法去追求,就这样。

父母亲要能对孩子讲出这样的话,这样的格局不可谓不高。

两句话所体现出的父母格局,大多数人做不到

3

我没办法完全做到,有很多危险的事我还是会直接跟孩子说不能做。

不过,我会尽可能告诉孩子,还“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一直重复“不能做”什么。

真心赞美孩子,才能帮助他一直有努力的动力。

条件式的赞美最深层的压力是,“我怕我哪一天,做不到之后,会失去你的爱!”

赞美的最后,就是在传达一种正面的态度。

更深一点说,是在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

我爱你,因为你是你。

这样的爱,让人自由。

林清玄曾说:

因长久在生活中,


培养了求好探究的思维,


才能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感的直觉


才能身居陋巷依然能创造出愉悦多元的心灵空间。


这种求好探究的思维,


才是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基础,


与金钱无关,与时间无关。

由此,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外在自由,内在明亮的个体,会比训练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机器人有趣得多。

两句话所体现出的父母格局,大多数人做不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