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没有追求的追求 2017-09-22

提问:巨鹿县育红小学 程芳

   

  如何加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各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现实出发,在县域范围内,有效地发掘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已是当务之急。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采取切实措施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当前施行的“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无疑是对区域教育发展走向多样性、灵活性的极大推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区域教育资源投入机制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资源整合原则,是支撑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费保障角度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以确保同一区域学校获得大体相当的经费,实现教育经费的均衡配置。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当特别注重对区域内部薄弱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

 

  建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积极探索在区域范围内依托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联合周边或城乡学校建立区域内的“教育共同体”,使城区学校间以及城乡学校间建立起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的实体,促进学校之间的联手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教师的合理分配、流动。“教育共同体”是一种实质性的融合,校际间在学校管理与发展方面均为一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所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共同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导入和辐射。通过教育手段的创新,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和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为教师的备课与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实现城市和乡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共享均衡。

 

  强化政府行为,完善监督评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校校均衡,绝非只办几所名校,而大多数学校条件平平。鉴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实际差异,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实际,制订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同时,可建立具有积极导向性的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和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监督评估,有效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使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等条件大体相当。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有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监测均衡。县级政府要对加强办学困难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负起责任,并将这项工作与政府政绩考核挂钩。不仅要把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政府主要责任考核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完善政府问责制度,加大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力度,最终促进教育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