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之秦朝(14)祸从天降

 金色年华554 2017-09-22

说走咱就走,正好阳春三月,方便出行。

通过前两次的出巡,秦始皇认定还是春天出去好玩。

上次东巡,没玩尽兴,很多心愿未能达成,另外也不知道徐福这小子仙求的怎么样。

所以这次还是安排东巡,故地重游。

当然出去玩多了,经验就更加丰富。

就像驴友野外探险,每次都会有体悟,然后下次就会改进,加强一下装备。

秦始皇也是如此,这次出行无论是仪仗队、随从武士,还是宫女、宦官都比上次加倍。

这声势更加气派无比。

一排排雁行而过,

一对对鱼贯而出,

一个个全副武装。

好在道路修的足够宽敞平整,这么多人也能宽松前行。

一路上除了日常公务外,没什么大事发生。

这天就进入了阳武县,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境内。

当车队路过博浪沙这个地方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

一个庞然大物从天而降,擦过秦始皇的座驾正中旁边的一辆副车。

众人惊呼,一片哗然,赶快飞奔过来护驾。

再去看那被砸中的车子,早已完全粉碎。

只见一个大铁椎牢牢的压在上面。

幸好这是辆空车,车上没人,否则不死也废了。

为什么是空车呢?

古代帝王出行一般有三十六辆附属车辆,前后左右蜂拥前行。

一方面,显得威风气派有档次;

另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防止万一有个紧急情况,以便做个缓冲隔挡。

现在一些级别高的领导出行不也是车队一排排的,左右随行一群群的,而且还有警车开道,好不威风。

其实也有这个作用,只是交通工具升级换代了。

秦始皇身体虽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但这心理肯定受到了强烈冲击。

平白无故,贸然一大铁锤从天而降,岂不是怪事,难道天上掉下的都是陨石啊,这陨石长得也太有型了吧。

显然肯定是人为的,是冲着他秦始皇来的!

秦始皇暴跳如雷。

这还了得,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敢行刺朕,还有王法么?

于是左右随从武士急忙就地追寻刺客,结果空手而回,毫无收获。

秦始皇瞪着龙眼吼着说:

“这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么?肯定是你们都急着来保护朕,让那刺客溜掉了!这么短时间,肯定跑的不远,你们抓紧再去搜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左右一听,哪敢怠慢,命地方官马上增加人手,扩大搜寻范围,在附近挨家挨户搜查。

这下把周围搞的鸡犬不宁,百姓也吓得要死,但还是一无所获。

地方官吏硬着头皮回来请示秦始皇再宽限点时间,并将范围进一步扩大。

秦始皇抓人心切,就同意延展十天,务必将刺客缉拿归案,并号令天下搜捕。

可是十天转眼就过了,刺客还是音讯全无。

秦始皇也只有生闷气,处理了几个地方官了事,然后继续东巡。

这次东巡是故地重游么,所以到了海边芝罘,该地现在属于烟台市,然后回头又登上那巍峨的琅琊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问问徐福这些方士仙是否求到,长生不死药有没有拿到。

结果肯定是没有了,因为世上根本就没那玩意儿。

也不知道徐福给秦始皇说了些什么,秦始皇仍然对他深信不疑,继续让他负责寻找仙人,求取仙药的工作。

秦始皇这次东巡遇见了刺客,又没拿到仙药,感到非常晦气,也不想在外面长待了,就早点起驾返回了。

回来的时候怕再碰到什么倒霉事,就没有走原路返回,而是绕道由上党入关中。

这次东巡就这样在一种紧张气氛中结束了。

前面说到博浪沙有人行刺秦始皇,这里就单独拿出来再好好说说这个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大有来历,以后还会重点讲到。

我们就先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一下这位人物,不至于将来遇到时唐突。

行刺秦始皇的人是谁呢?

其实真正动手的人历史上没有记载,只说是个大力士抛了那个铁锤。

究竟姓甚名谁没说,我们无从得知,也不好凭空臆造。

但刺客杀手么,一般背后都有指使人,这次也不例外。

指使人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张良,字子房。

这人非常了不起,对历史稍微知道点的人都应该有所耳闻。

对,你想的不错,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的首席军师,名垂千古的张良,张子房是也。

张良祖上是韩国人,相门之后。

他的爷爷叫张开地,爸爸叫张平,都曾经是韩国的相国,而且都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五世相韩”的美誉。

什么叫五世相韩呢?

就是这个张开地自己辅佐了三个韩王,儿子张平又辅佐了两个韩王,加在一起可不就是五代韩王了。

看来国王这差事不好干啊,好像都不太长命。

人家两代陪你玩了五代,还落个“五世相韩”的美名。

所以大家不要老想着当老大,那不是人干得事,容易折寿短命,还是老实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较安全。

下面我们还是继续介绍这位张良张大少爷,他才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本来么,如果不是秦始皇这个家伙一心灭六国,统一天下,张良这大少爷肯定当的逍遥自在。

开开马车,泡泡美妞,逛逛夜总会,唱唱卡拉OK,溜溜哈士奇爱犬,就是另外一种人生活法了,肯定比王思聪还牛叉。

将来说不定还能子承父业,做个官三代爽歪一生。

但是呢,韩国偏偏被秦始皇给灭了,还是第一个被灭的,这官三代是做不成了。

国破家亡么,何况是相国之家,一定会受到严重冲击。

当时,张良还是一翩翩少年,没有成人,突遇这样的变故,小小心灵受到的创伤可想而知。

说来张良也是禀赋异常,小小年龄却有凌云之志。

国亡了,家完了,但他仍然不甘心,一心想着为国家报仇雪恨。

自己家是大户人家,门客仆人有三四百号,他都给打发走了。

自己亲弟弟死了,他也不管,匆匆埋了完事。

反正整天忙着花钱收买些义士能人计划行刺秦始皇。

可是当时那个政治氛围。

秦国正在势头上,秦法又那么严酷,谁敢在老虎头上瘙痒,太岁头上动土啊?

好不容易碰到几个力大如虎,貌似慷慨就义的勇士也是骗吃骗喝,顾命要紧。

所以,张良折腾了几年,也没弄出个名堂经来。

但是张良不甘心,不搞他一下心里无法释怀啊。

他就想天下之大,就不相信找不到一个风尘大侠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于是就借着游学之名,先是到淮阳去学习了礼法。

淮阳现在仍然叫淮阳,位于河南省周口市。

那里还有个太昊陵,相传伏羲氏的头就埋在里面。

易经八卦也是那里推演出来的,当时就是比较著名的地方。

然后呢,张良又到东方的某个地方拜见了当地的一位知名人士仓海君。

这位仓海君是何须人也?

很遗憾,史书上也没说的太清楚,所以说法比较多。

一种说法是此人所在的东方某地位于现在的朝鲜境内,我这里就不再多做解释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

我们就知道这人不错,挺仗义的,在当地德高望重,有点地位。

可能张良之前的礼法学的不错,知书达理,做事比较得体。

沧海君与张良一见如故,很是投缘,无话不说。

所以为人处世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你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

如果你出口成脏,目中无人,自以为是,不懂礼数,只会让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也许,有些年轻人说,自己很聪明,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

其实当你形成了某种不良习惯,想靠一时的见风使舵蒙混过关也是很难的,因为真正有能力的人一眼就可以洞穿你,远离你而去,怎么可能会给你机会呢?

气质是由长期习惯潜移默化形成的,是由内而外发出的,你那些小把戏自欺欺人恐怕都不够吧。

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因。

张良和仓海君两人就比较志同道合,说的来。

当他们谈到秦始皇如何暴虐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仓海君好像比张良还激动,怒发冲冠,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而张良呢,也是口若悬河,情绪激昂,更是激起了这位仓海君的雄心壮志。

于是仓海君决定帮助张良找一位大力士完成他的心愿。

看来仓海君确实有点人脉,不久就找到了这么一个人。

张良对这个人究竟是否会满意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