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夕阳红 | 王若琴的舞台人生

 一杯水清澈见底 2017-09-22
文/微记者@洪何苗 摄影/微记者@蒋建一

  8月10日下午,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蚌埠考级点门口挤满了人,有考级的孩子,有等候的家长,有忙碌的老师,这其中就有王若琴老师。微记者赶到考点时,她正利用考级间隙时间为近二十位考十级的孩子做最后的辅导。“微笑、微笑,注意表情”“要对考官老师有礼貌”“注意时间观念”,她一边示范动作,一边叮嘱孩子们,力争不让孩子们在细节上失分,考出好成绩。等候的孩子考试的家长说:“我家女儿跟王老师学舞6年了,王老师教得细,要求得严,我们孩子进步很大也最喜欢她了。”在考级中,微记者看到王老师心系每一个小考生,用目光为她们送去关心,用举大拇指手势为她们送去鼓励……整个考级中她比所有考级的孩子都忙。

  考级结束后,中国舞蹈家协会安徽考点考官,常贞德老师说:“在这样高级别大级别考级中,王老师带的孩子总是成绩特别好,在考试中孩子们专业扎实、表情饱满……这些孩子体现了王老师的风采,希望这些孩子能跟着王老师走得更高、更远。”

  王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带少儿舞蹈,她教孩子们跳舞,也教孩子们做人,很多孩子考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院校等。王老师帮有梦想的孩子在小舞台上越飞越高。

  除了教孩子,王老师还是市老年大学花鼓灯舞蹈老师。从退休至今一直教着一批批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学员练舞。老年大学的学员年龄大且水平参差不齐,教起来难度格外大。她总是认真钻研,找到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学员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掌握舞蹈基本要领。学员们总是说:“虽然我们都是老胳膊老腿,一点基础都没有,但跟着王老师,没有学不会的。”

  除了舞蹈教学,王老师做为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原蚌埠市歌舞团)上世纪70年代进团的舞蹈演员,无论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舞台。年轻时做为主要演员,团里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她演过“喜儿”;芭蕾舞剧《沂蒙颂》她演过“英嫂”。现在做为安徽省花鼓灯艺术省级传承人之一,她一边代表蚌埠市、安徽省参加各类舞蹈比赛,频获全国大奖;另一方面她还经常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为普及这起源于淮河边,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舞蹈尽心尽力。她总想把舞蹈更好地教给大家,把文化传承下去。

  当前,王老师正紧锣密鼓地参加娄楼、赵新盟老师编创的花鼓灯舞蹈“赶灯场”,准备参加安徽省群星奖的选拔、比赛。

  王老师虽已过了退休年龄,仍热爱属于自己的事业。她在自己的舞台上忙个不停,演绎舞蹈的优美,演绎人生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