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平(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

 拥抱寂寞与狐独 2017-09-22

昭帝死

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死于未央宫,终年二十一岁。葬平陵。

昌邑王废立

昭帝死,无嗣。大臣主张立武帝子刘陵王刘胥为帝。霍光以为刘胥为人荒唐,不足为人君。有郎官给霍光写信,认为立皇帝主要看他是否合适,不一定考虑辈分的大小。霍光把信转给丞相杨敞,请大臣们商议。最后大家同意立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于是,霍光以上官皇后名义下达诏令,遣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等迎昌邑王刘贺诣长安。元平元年(前74)六月,受皇帝玺绶,即皇帝位。刘贺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大臣进谏不听。霍光甚感忧懑,与大司农田延年、车骑将军张安世谋废之。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公文未央宫,议废昌邑王。议者皆曰:“唯大将军令!”霍光即与群臣上报太后,由太后召昌邑王伏前听诏。霍光脱王玺绶,奉上太后;扶王下殿,送至国邸。太后下诏归刘贺于昌邑(今属山东巨野),赐汤邑二千户。元康三年,废昌邑国为山阳郡(在今山东巨野一带)。昌邑王受玺做皇帝其二十七日而废。

霍光立宣帝

宣帝本名病已,字次卿。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与生数月,适逢戾太子巫蛊事件,被关押于郡邸狱中。后遇大赦,得以恢复皇族身份。昌邑王刘贺废立 后,前廷尉监丙吉上书霍光,言武帝曾孙刘病已长大,年已十八九岁。通晓经术,聪明贤德。可立为皇帝。请大将军定策。元平元年(前74)七月,霍光召集丞相以下百官议定所立,逐上奏皇太后请立病已为帝,皇太后诏曰:“可”。霍光迎病已入未央宫见太后,即皇帝位,是为宣帝。

诛昌邑王群臣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入宫见废。霍光将昌邑群臣驱出,置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率羽林骑逮捕二百人,送廷尉诏狱。刘贺废徙房陵后,昌邑群臣因在国时不举奏王罪过,蒙敝朝廷,又不能辅导,陷王于大恶,皆被处死。唯中悻丙吉和郎中令龚、师王式以忠直称,又多次谏劝昌邑王,得以减死,髡为城旦。

张敞直谏

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初为太守卒史、甘泉仓长,不久提升为太仆丞。时昌邑王刘贺朝廷召去继承帝位,而行为不依法制,张敞乃上书直言规劝说:孝昭皇帝过早地逝世,没有留下后嗣,大臣们正为这事而担心,一心想选出一位贤明的圣王来继承祖业。在车贺东迎之日,唯恐陛下一行的车子行驶得太慢了。现在陛下正是壮年,刚刚即位,普天下无人不在拭目静观,侧耳细听,急切地想知道陛 下的政教如何。目前,定策有功的大臣们还没有褒奖,随陛下而来的昌邑群臣却得到了升迁,这样做可有点不对头呀!十余天后,昌邑王刘贺被废,张敞因直言极谏而扬名,被提拔为豫州刺史。

路温舒谏酷刑

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今河北平分西南)人。少时家贫好学,牧羊时取泽中蒲草编为牒,用以写书。始为县小吏,转狱史,县中有疑难皆向他请教。后习《春秋》,通晓大义,举孝廉,任山邑丞,因犯法免官,复为郡吏。昭帝元凤中(前80—前75),为廷尉史。宣帝初即位,他上书反对酷刑,主张尚德缓刑。他指出,“今治狱吏上下相殴,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天下之患,世之大贼。” 建议宣帝“扫亡秦之失,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宣帝善其言,迁为广阳私府长。又举文学高第,迁右扶风丞,官至临淮太守。

惩办颍川大族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人。少为郡吏、州从事,累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霍光与群臣共废昌邑王、尊立宣帝时,赵广汉参与定策有功,赐爵关内侯。后迁颍川太守。时颍川郡大族原氏、褚氏横行乡里,门客为盗贼,危害地方。前任太守无法制服。赵广汉到任不久,即处死原、褚两族中的首恶分子,颍川一郡震惊。赵广汉又奖励告发、检举,分化瓦解,改变了颍川郡官吏与豪门大族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不良风气,使郡中得以大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