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gddx02302 2017-09-22
爱玩的想公子 2017-09-20 11:53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陶瓷艺术的发源地,素有“瓷器王国”的美誉。陶瓷艺术也被成为“土与火的艺术”,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新石器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掌握陶器的烧造技术,到了战国时期,我们又第一个掌握瓷器烧造工艺,成为世界上最早烧造瓷器的国家。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符号,陶瓷也是邮票设计的主要题材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近60件陶瓷器作为邮票主题,展示我国陶瓷艺术的辉煌。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61年发行的《唐三彩》

在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和使用陶器了。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标志。目前认定,新石器早期的划纹陶是最早的陶器,到了新石器晚期,黄河流域才出现彩陶,在1990年发行的《彩陶》特种邮票中,向我们展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以及马厂类型的彩陶。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90年发行的彩陶

陶器的成型,最早使用捏塑法,后用泥条盘筑法,特殊的器形用模制法,或借助慢轮修整。陶器制作的原料有粘土或夹砂两类,因为原料中含有不同的矿物原料,从而在烧制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到了先秦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制坯工艺的提升,陶器造型越来越丰富,实用性越来越强,便于使用。虽然后期出现了瓷器,但是陶器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如唐三彩、紫砂壶等都是与瓷器并行发展的陶器精品。只不过这一时期,陶器的使用范围已经大大被瓷器所挤压,更多的作为明器或装饰品所使用。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94年发行的紫砂壶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发明了原始瓷器。由于瓷器坯体洁白、细密、断面不吸水等多种优越性能,在被发明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实用器之一。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81年发行的《磁州窑》

我国瓷器主要以青瓷、白瓷和彩瓷为主要品种。商周时期出现的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青瓷发展迅速,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色晶莹纯净,常用类冰似玉来形容。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98年发行的《龙泉窑瓷器》

到了唐代,青瓷煅烧技艺已臻成熟,出现了轰动一时的秘色瓷器。两宋时期,更是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爱好,宋代瓷业兴盛,更是出现了五大名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五大名窑,各有特色,各成体系,代表了两宋时期瓷器的最高水平。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99年发行的《钧窑瓷器》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2002年发行的《汝窑瓷器》

到了明清时期,瓷器更是将色彩与装饰运用的淋漓尽致。这时的瓷器制造中心——景德镇,研发了青花瓷、釉上彩、斗彩、甜白瓷、薄胎瓷、各种单色瓷等,到了清康雍乾时期,更是创造性的烧造了五彩,古彩、珐琅彩、粉彩、素三彩、脱胎瓷、郎窑红等等驰名中外的瓷器精品,成为古代中国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

方寸之上的国宝(2)——邮票上的陶瓷

1991年发行的景德镇瓷器

这些方寸之上的陶瓷器,以他们光辉灿烂的的形态,展示着我国陶瓷业发展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