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红军长征过广西,以血肉之躯抢渡湘江,经历了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一仗,有许多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长眠在桂北。这其中就包括在灌阳县新圩镇酒海井,被敌人投井杀害的百余名红军战士。 为了妥善安葬,告慰烈士英灵,8月13日,灌阳县启动了酒海井打捞红军烈士遗骸工作。最近,勘探打捞取得了重大进展。 记者 游芸: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广西灌阳酒海井打捞烈士遗骸的工作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从9月12日开始,现场工作人员就陆续发现了骸骨、棕绳等物件,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了十几个辨识度比较高的头骨,以及部分头骨、手骨和脚骨的碎片。 酒海井其实是地下河行成的一个天然溶洞,上窄下宽,形似酒瓶,且地下暗河水系丰富。8月13日,灌阳县启动勘探工作以来,因为水深、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勘探工作曾经多次受阻;最终经过潜水专家的实地检测,才确定了目前排水清淤的方法。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研究员 李珍: 因为它这个水流的作用吧,它从一边进来,又从一边出去,所以它就像那个水的打弯,那个人(骨)就漂不出去,人体腐烂以后,就沉在淤泥里面。 目前,经过十多天抽水机的不断作业,已经为寻找和打捞提供了较好的寻访条件。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寻找工作,记者跟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起下井进行拍摄。在水井里,记者看到了不少人骨的碎片,而一些遗骸都是“头朝下、脚朝上”埋在淤泥里,并且在淤泥中间还发现了许多打结的棕绳。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研究员 李珍: 它这个绳子是棕绳 棕绳耐水性强,不容易烂,它是绑过的,这种节,它还一直存在这个地方。另外一个,我们看到绳子的地方,离这个淤泥层至少有两三米的深度,它不是现在丢下来的。 在现场发掘的一块石头上,我们看到了还有棕绳缠绕的痕迹。如果最终证实这些骸骨都是属于红军烈士的,那么这些证据,似乎可以佐证,当年烈士们是如何被敌人用绳子捆绑,并绑上石头沉井的。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 研究员 李珍: 这可能是原来断的,它是上面前面的,我们现在露出这部分,应该是在人体的上面,在人体的上面,这里绳子可以接起来。 此番寻找,意义重大,昨天(15日)晚上,来自中山大学的一个尸骨专家鉴定团队将抵达灌阳,并在明早对遗骸进行拼接整理,性别鉴定和年龄段鉴定。他们将最终帮助我们确定这些遗骸的身份。 红军后代:我们盼着结果能出来的那一天 在酒海井烈士陵园,我们发现了几位特殊的访客,他们是来自江西南昌的退休公务员,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红军后代。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他们偶然知道了酒海井正在寻找烈士遗骸的情况,于是立即从湖南境内赶到了广西灌阳。 江西红军后代 郭矛: 我看的是比较长的一个报道,这些战士是被绑着推下去的。大概是五六十年代,这里的人在抽水的时候,还拉出过遗骸来,我感到很难过,我觉得这些红军烈士是英勇不屈的。 江西红军后代 汤济生: 当时战争年代,一路牺牲了很多同志,很多都是无名氏,尸骨无存啊,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寻找遗骸对烈士是一种告慰,尤其是对他们的家属,也是一种告慰。 2017年9月16日上午9点,灌阳县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仪式,将日前在酒海井内找到的十几个辨识度比较高的头骨以及大量头骨、手骨、腿骨碎片升井。 接下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鉴定团队将对骸骨进行分类、修复,并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对骸骨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以及骨头上的创伤等情况进行判定。至于骨头的年代,则需要进行碳14测定之后,才能进行判定。 灌阳县委县政府表示:一旦确定是83年前在灌阳遇难的红军遗骸,他们将举行迁葬仪式,将遗骸放入灌阳酒海井红军烈士陵园的红军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