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经见智录 南京廖华

 a黄金 2017-09-22

于无阳;所以尺脉迟,因于血少。有此二因,虽当伏其所主,其 因之关系甚大,不可不先事斟酌,故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亦主因云者。当活看。每一方无不有两种以上用意,无非是主因 之故。例如大承气汤之朴、枳、硝、黄,病在燥矢不下,以大黄 攻之,必协芒硝软坚;桃花汤之赤石脂、干姜,病在下利便脓 血,用石脂涩止散结,必用干姜以祛寒。皆有伏主先因之意在。 至如诸寒之而热者取诸阴,天冬、玉竹、阿胶、鸡子黄,是其例 也。诸热之而寒者取诸阳,萸、附、姜、桂,皆其例也。盖热之 而寒者,阳虚之寒;寒之而热者,阴虚之热。故《伤寒论》有 “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身大寒,反不欲近 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之文。《内经》则曰:阳胜则热,阴 胜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其理皆相通也。不治王气,盛可 待衰,柴胡愈疟,必以迎送,是其例也。血实宜决,抵挡之类; 气虚宜掣引,诸柴胡救逆,皆其例也。是故《内经》之治法为 法律,则《伤寒》之用方即其例案。此仲景运用《内经》之最 易见者也。

《内经·标本病传论》云:病有标本,刺有刺从,奈何?岐伯曰:凡刺 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 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 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先病而后逆 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 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 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 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 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甚,以意调之,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此所言乃先后传变之标本也。先后传变之标本,先病者为 本,后病者为标。所谓刺有逆从者,即下文治反为逆,治得为 从;即正治与病相反者为逆,从治与病相得者为从。有其在标求 之标,有其在本求之本,如《热病论》云:人之伤于寒也,则 为病热。寒乃病之所从生,本也;热乃病之传化,标也。其在 《伤寒论》,风寒伤荣卫,恶寒恶风。恶寒恶风,病也;所以有 此病者,以感受外寒也。外寒即为病之本,以麻、桂祛其外寒则 病愈。此有其在本而求之本也。迨寒既传变而化热,则但恶热不 恶寒,甚且汗出烦燥大渴引饮。病本伤寒,而见如此热证,此由 传变而来,寒为本热为标也,治以石膏、芩、连。此有其在标而 求之标也。有其在本而求之标者,例如太阳证外未解,医反下 之,遂为结胸,太阳证其本,结胸证其标,治法主陷胸,但治其 标不治其本也。有其在标而求之本者,阴病阳越,而热而燥而叉 手自冒,此里寒为本,见于外者为标,治用真武、四逆、白通、 通脉等者,但治其本,不问其标也。故曰:先病而后逆者治其 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 病者治其本。此所谓本,即指所先者而言。其曰病发而有余,本 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

标,后治其本者,则以病气强弱为言。例如,阳胜则热,阴胜则 寒。此有余为病也。一脏有余则害及他脏,一经有余则害及他 经。阳本卫外,阴本内守,阳独胜则侵犯阴之地位,渐渐从外内 传,卒之阳反在内,即仓公所谓阳病于中,阴应于外。其在伤 寒,即太阳为病,从标阳而化热,病气有余,热则大炽,太阳未 罢,阳明已病。如此者,则先解其太阳之邪,此在《内经》有 公例,所谓由外而之内者先治其外;由外之内而甚于内者,先治 其外,后调其内。彼粗工凶凶,以为可攻,卒致结胸胸痞,或自 利不止,甚且脏厥者。皆背《内经》之公例。惟仲景能研求 《内经》而心知其意也。此本而标之之说也。其标而本之者可以 隅反。盖病而不足,则不但不能侵他脏他经,而他脏他经反从而 乘之,故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例如,竹叶石膏汤为阴虚而热 者设,新加汤为阳虚而寒者设。竹叶石膏之胃虚热而呕,胃阴虚 也;新加汤之邪尽而痛,阳虚而痛也。为阳虚则寒阴虚则热之 病,是不啻《内经》病发而不足之注脚。其曰间者并行,甚者 独行。谓病浅者可以兼治,病甚者治当专力。观于四逆、大承气 药力之单纯,可知甚者独行之谓何也。 即病不即病存疑 《伤寒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