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C小组活动学习材料

 沧浪之歌66 2017-09-23
 

 

 

前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是质量。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而在所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最起作用的因素。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正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市场经济越发展,QC小组就越有用武之地。

为了适应QC小组发展的需要和广大职工的迫切要求,让广大职工对QC活动有全面的认识,特编写《QC小组活动学习材料》,希望大家对QC小组的组建、课题选择、活动方式及成果发表的主要流程和方法有所了解和提高。在实际中,还须结合局制定颁发的《QC小组管理规程(试行)》进行QC小组活动

 

第一章  QC小组概述

 

一、质量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的概念、含义及特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1、质量的定义、含义

什么是质量呢?国家标准GB/T19000 – 2000给出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里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以单独描述的事物。

“固有特性”是指事物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的特性;“要求”,既可以是明确表述出来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和期望。

2、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对顾客需要的反映,而顾客的需要的表述常常是感性的、不明晰的,需要用理性的、明晰的、技术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使满足顾客需要的质量得以实现。这就是质量的特性。

对于工业产品来说,它的质量特性通常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对于服务来说,它的质量特性通常包括: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等。顾客的需要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受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条件的制约。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美国的朱兰博士曾提出:质量即适用性。他强调质量不能仅从标准的角度出发,而要从顾客出发,看产品或服务是否满足顾客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

(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简称QC)的思想和实践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在我国出现,只不过当时基本上都属于经验式管理。真正把质量管理作为科学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企业中由专人负责,则是近百年来的事。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和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第二个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大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

第三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大约从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至今。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质量经理费根保姆在1961年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个有效的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顾客为中心;

(2)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运用多种科学方法的质量管理;

(5)强调持续改进。

二、QC小组的概念、特点

(一)QC小组的概念

1997年3月20日,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颁发的“印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中指出,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这个概念包含了QC小组的人员组成、课题范围、活动目的、活动理论与方法等四层意思。

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二)QC小组的特点

从QC小组活动的实践来看,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2、广泛的群众性;

3、高度的民主性;

4、严密的科学性。

三、QC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

(一)QC小组活动的宗旨

在生产、经营、服务现场均蕴含着无限的人力资源。QC小组活动的宗旨,即QC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日本企业普遍开展的“5S”活动,是加强现场管理,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以上三条宗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QC小组活动的作用

在开展QC小组活动中,只要坚持以上宗旨,就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四、QC小组的产生与发展

1962年,日本首创了QC小组,并把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后,在韩国、泰国、中国(含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新西兰、土耳其、澳大利亚、文莱、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英国、法国、墨西哥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这一活动。虽然取名有所不同,但其活动的宗旨及活动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大体上是相同的。

中国从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开展QC小组活动,尽管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QC小组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就全国范围来看,QC小组活动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试点阶段

时间是1978~1979年。

2、推广阶段

时间是1980~1985年。

3、发展阶段

时间是1986~1997年。

4、深化阶段

时间是1998年至今。

 

 

 

第二章  QC小组的组建

 

一、QC小组的组建原则

QC小组是开展QC小组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组建QC小组的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影响QC小组活动的效果。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愿参与,上下结合

自愿参加,是指在组建QC小组时,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并产生了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地开展活动的要求。

强调自愿参加,并不意味着QC小组只能自发地产生,更不是说企业的管理者就可以放弃指导与领导的职责。讲“上下结合”,就是要把来自上面的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与启发职工群众的自觉自愿相结合,组建本企业的QC小组。

(二)实事求是,灵活多样

由于各企业的情况不同,因此在组建QC小组时一定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筹划QC小组的组建工作。

当广大职工对QC小组活动的认识还不清楚,积极性还不高时,不要急于追求“普及率”,而是先启发少数人的自己自愿,组建少量的QC小组,指导他们卓有成效地开展活动,并取得成功。这样,就可以为广大职工群众起到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

由于各企业的特点不同,乃至一个企业内各个部门的特点也不同,在组建QC小组时,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要搞一个模式、一刀切。

二、QC小组的成员及对其要求

(一)QC小组组长的职责与要求

1、QC小组组长的职责

QC小组组长是QC小组的核心人物,其基本职责是组织领导QC小组有效地开展活动。QC小组组长的组织领导作用,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自己对QC小组活动的高度热情、积极奉献、言传身教以及模仿带头的行动团结全体组员,激励组员与自己一道主动有效地开展QC小组活动。

QC小组组长的具体职责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

(3)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2、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

QC小组组长在QC小组中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要做好一个QC小组组长所应该具备的一些条件,也就是对他的一些要求。

(1)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

(2)业务知识较丰富;

(3)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虽然对QC小组组长的要求比较高,然而这正是发现、培养和锻炼人才的极好机会。

(二)QC小组成员的要求

QC小组的组员可以由与所选课题有关的人员组成,也可以由一些工作岗位相近、兴趣爱好相投的人员组成。QC小组的组员,不受职务的限制,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都可以当组员。

一般说来,对QC小组组员有以下几点要求:

1、根据QC小组活动计划安排按时参加,在活动中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和特长;

2、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3、不仅满足于当好QC小组成员,还应成为企业中不断改进的积极分子,为企业提成各种合理化建议,为QC小组提供更多的活动课题;

三、QC小组的组建程序

由各企业的情况、各QC小组、欲选择的活动课题特点等不同,所组建的QC小组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由几个人(或一个人),根据想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推举一位组长(或邀请几位同事),共同商定是否组成一个QC小组,给小组取什么名字,先选择什么课题,确认组长人选。基本取得共识后,由经确认的QC小组组长向主管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查认为具备组建条件后,即可发给“小组注册登记表”和“课题注册登记表”。组长按要求填好表后,交主管部门编录注册登记号,该QC小组组建工作便告完成。

2、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由主管QC小组活动的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QC小组活动的设想方案,然后与相关领导协商,达成共识后,共同确定QC小组组长、组员与所选课题,并发给“小组注册登记表”和“课题注册登记表”。组长按要求填好表后,交主管部门编录注册登记号,该QC小组组建工作便告完成。

3、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

这是介于两种组建方式之间的一种。通常是由上级推荐课题范围,经下级讨论认可,上下协商来组建。这主要是涉及组长和组员人选的确定,课题内容的初步选择等问题,其它程序与前两者相同。

这样组建小组,可取前两种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

四、QC小组的注册登记

为便于管理,组建QC小组应认真做好注册登记工作。注册登记表由企业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发放、登记编号和统一保管。

注册登记时QC小组组建的最后一步工作。QC小组注册登记后,就被纳入企业年度QC小组活动管理计划之中。

QC小组的注册登记不上一劳永逸的,而是每年要进行一次重新登记,比便确认该小组是否还存在,或有什么变动。《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中指出:“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QC小组予以注销”。可见,进行注册登记有助于督促QC小组坚持开展活动。

这里要注意的是,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而QC小组活动课题的注册登记,则应是每选定一个活动课题,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进行一次。两者不可混淆。

在QC小组注册登记时,如果上一年度的活动课题没有结束,还不能注册登记新课题时,则应向主管部门书面说明情况。

五、QC小组的人数

《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中指出:“为便于自主地开展现场改善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各小组具体人数,应根据课题涉及的范围、难度等因素确定,不必强求一致。在课题变化或小组成员岗位变动后,成员数也可作相应调整。

小组成员人数在可多可少的情况下,宜少不宜多,以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章  QC小组活动

 

一、QC小组活动方法概述

解决企业存在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时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要解决好问题,就需要技术。这里涉及的技术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术;二是管理技术,即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等。

QC小组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管理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

1、遵循PDCA循环

我们做每件事情或解决每个问题,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P、D、C、A的含义分别如下:

P(Plan)——计划;

D(Do)——执行;

C(Check)——检查;

A(Action)——处理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按循环达到更新的水平;二是大环套小环,PDCA四个阶段中,都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如图3—1所示。

图3—1

 

2、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证据应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因此,说明一个问题是需要事实和数据。

3、应用统计方法

为了取得证据,我们要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需要应用统计方法。可用的统计方法较多,有“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和很多其它方法等,如下:

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调查表、分层法;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系统图(树图)、亲和图(KJ法A型图解)、PDPC法(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

其它方法——简易图标(包括柱状图、饼分图、折线图、雷达图等)、价值工程、正交试验设计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必须做到正确、恰当,不要盲目追求用新的方法和复杂的方法,只有能解决问题就行。

二、活动课题

(一)课题来源

开展QC小组活动,首先是选择课题,也就是“大家要改善什么?”课题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

1、指令性课题

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向QC小组下达的课题。

2、指导性课题

由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现实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需要,推荐并公布一批可供各QC小组选择的课题,每个小组则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开展活动。

3、自选课题

小组自己寻找、选择课题,需要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1)针对上级方针、目标在本部门落实的关键点来选题;

(2)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方面选题;

(3)从顾客(下工序也是顾客)不满意的问题中选题。

(二)选题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表、亲和图、头脑风暴法、水平对比、流程图等。

(三)课题类型

根据QC小组活动课题的特点、内容,可将课题分为以下五种:

1、现场型

通常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题范围,课题小,难度不大,活动周期较短,比较容易出成果,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大。

2、服务型

通常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快。这类课题的成果虽然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

3、攻关型

通常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课题难度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的资源,通常经济效益显著。

4、管理型

通常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有大有小,根据涉及部门的多少,课题难度也不相同,效果也差别较大。

5、创新型

是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四)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QC小组在选择课题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课题宜小不宜大

尽量选择解决具体问题的课题。小课题有以下四个好处:

(1)活动周期短,易取得成果,能更好鼓舞士气;

(2)大部分对策能由成员自己实现,更能发挥创造性;

(3)大部分是身边现场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自己受益,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

(4)容易总结成果并在短时间内充分表达出来,对QC成功发表有益。

2、课题名称简洁、明了、针对性强

课题的名称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可抽象。需要注意纠正常有的两种偏向:

(1)为让大家印象深刻和说明课题的重要性,把可以名称抽象化并加“大帽子”;

(2)把所采用的主要对策冠以课题名称。

3、选题理由简洁、扼要、充分

选题理由应直接写出选题的目的和必要性,不要长篇大论地陈述背景。选题理由可用多种形式表示,表达要用事实、数据说话。

三、活动程序

(一)QC小组活动程序

QC小组活动根据课题的来源、类型不同,其活动程序也有所不同。

1、一般类型课题:

一般类型主要指小组自选课题或指导性课题,主要以解决存在问题为主,包括: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和未给定目标的指令性课题。其程序通常称之为“四阶段、十个步骤”,程序流程图如图3—2所示。

 

 

 

 

 

 

 

 

 

 

 






1.选择课题



2.现状调查



3.设定目标



4.分析原因



5.确定主要原因



6.制订对策



7.按对策实施



8.检查效果



9. 制订巩固措施



达到目标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P



A



C



D


 

 

 

 

 

 

 

 

 

 

 

 

 

 

 

 

 

 

 

 

 

 

 

 

 


图3—2

 

2、指令性目标课题

即上级给定了活动的目标值,小组把领导给定的目标直接设定为活动目标,但是能否实现目标,就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对其进一步分析原因。其分析方法类似于现状调查。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如下图3—3所示。

 

 

 

 

 






1.选择课题



2.设定目标



3.目标可行性分析



4.分析原因



5.确定主要原因



6.制订对策



7.按对策实施



8.检查效果



9.制订巩固措施



达到目标



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P



A



C



D


 

 

 

 

 

 

 

 

 

 

 

 

 

 

 

 

 

 

 

 

 

 

 


图3—3

 

3、创新型课题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是运用全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研制、开发的产品、工具或服务,在针对选题设定目标后,需要针对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提出各种方案。小组成员对各个方案逐个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包括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预期效果、实施难度、实现目标的概率、耗时多少、对其他工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必要时需进行实际考察、模拟试验等,对得出数据进行分析后再做决定,以确保评价的正确性。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做大量试验,也可能会穿插一些学习活动,以保证顺利实施并达到目标。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如下图3—4所示。

 






1.选择课题



2.设定目标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



4.制订对策表



5.按对策表实施



6.确实效果



7.标准化



达到目标



8.总结与今后打算



P



A



C



D


 

 

 

 

 

 

 

 

 

 

 

 

 

 

 

 

 

 

 


图3—4

 

(二)各步骤主要实施方法

1、选择课题

见前所述,此处略。

2、现状调查

经过对现状进行深入地调查,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掌握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把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为后面解决课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现状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法等。

现状调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用数据说话

收集有关数据能便于详细、准确地掌握实际情况,更容易澄清问题。收集数据也要注意三点:

①收集的数据要有客观性,避免只收集(挑选)对自己有利的数据;

②收集的数据要有可比性;

③收集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

(2)对取得的数据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

对通过调查取得的客观数据,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对分类数据进行分析。通常可按以下几种标志分类:

①按时间区分;

②按地点区分;

③按症状区分;

④按作业种类区分。

(3)亲自到现场去,掌握第一手资料

不仅收集已有的记录数据,更要到现场去亲自观察、测量、跟踪,,以掌握问题的实质。

(4)可不做现状调查的情况

根据小组活动目标确定的方法不同,以下两种情况可不进行现状调查:一是指令性目标的课题;二是创新型的课题。

3、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确定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为检查活动的有效提供依据。活动目标一般分为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设定目标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目标要与问题相对应

通过现状调查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且数据表明只要把症结解决,整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便设定问题(症结)由多少解决到多少的目标。目标不要设多,以免把问题复杂化;通常以1个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个。

(2)目标要明确表示

所谓明确表示,就是要有用数据表达的目标值。没有量化的目标,在对策实施后就无法证明是否已实现了目标。因此,不能量化的目标,一般不能把它设为目标。

(3)制定目标要有依据

制定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是要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所以目标的设定应有依据。

自选目标的依据应在现状调查中体现,即陈述清楚制定这个目标的水平和理由,应避免用豪言壮语、口号式的内容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

指令性目标是上级给定的,小组要对目标能否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这里的分析是要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如何,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进一步分析原因。

设定目标常用的方法有:柱状图等简易图表。

4、分析原因

当问题明确了,目标也设定了,就针对现状调查所确定的问题,应用正确、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QC小组成员应充分开阔思路,从可以设想的所有角度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然后再逐个排除。

分析原因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当现状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后,就应针对这个症结来分析原因,不能又回来课题的总问题来分析,这样就出现逻辑上的混乱,使分析的原因针对性不强。

(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要从各种角度把有影响的原因都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为此,可从“5M1E”,即人(Man)、机器(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测量(Measure)、几个角度展开分析。如果分析的是管理问题,则常从影响它的各管理系统展开分析。

(3)分析原因要彻底

分析时要把原因一层一层地展开下去,直到可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因素作为末端因素。所以原因分析彻底,就能使对策制定得简单、明确、针对性强。

(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

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可根据所存在问题的情况及对方法的熟悉、掌握程度选用。

5、确定主要原因

对分析出的诸多原因进行鉴别,把确实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找出来,将目前状态良好、对存在问题影响不大的原因排除掉,以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确定主要原因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中选取;

(2)剔除不可抗拒因素,不作为确定要因的对象;

(3)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找出真正的主因。如个别因素一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尚不能充分判定时,就要再调查、再确认。确认常用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现场验证

到现场通过试验,取得数据来证明。这对方法类因素的确认常常是很有效果的。

②现场测试、测量

到现场通过亲自测试、测量,取得数据,与标准进行比较,看其符合程度来证明。这对机器、材料、环境类因素的确认常常是很有效的。

③调查、分析

对于人方面的有些因素,不能用试验或测量的方法来取得数据,则可设计调查表,到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取得数据来确认。

要因的确认,要根据末端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而不能根据它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且必须通过小组成员到现场亲自观察、调查、测量、试验,取得数据后才能作为判定的依据。只凭印象、直觉、经验来确认是不足的,采用举手表决、“01打分法”、按重要度评分法等均不可取。

确认要因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散布图、正交试验设计法等。

6、制定对策

主要原因确定后,便可针对每条要因制定对策。通常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1)提出对策

小组成员针对每条要因开动脑筋,敞开思想,独立思考,相互启发,从各个角度提出改进办法。提出对策时,可先不考虑其是否可行,只要可能解决这条主要原因就行。

(2)研究、确定所采取的对策

针对每条要因所提出的若干对策分析研究,究竟选用什么样的对策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对策的有效性

分析研究对策能不能控制或消除产生问题的要因,如没把握或不能彻底结局问题,则不宜采用,而要另谋良策。

②对策的可实施性

从经济性、技术性、合理性、难易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对策是否可以实施,必要时作多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再确定。

③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对策

临时性应急对策不能从根本上防止问题再发生,因此不能选择实施。

④尽量采用能依靠小组自身做到的对策

依靠自身力量实施完成的对策,能更好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大部分需要别人帮忙,则容易使思想松动而不能顺利解决问题。

(3)制定对策表

针对每天要因所采取的对策确定后,便可按“5W1H”原则制定对策表。“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这样能使得对策表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常用的对策表表头为: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时间

负责人

 

 

 

 

 

 

 

 


上述对策表的排序前后是有逻辑关系的,所以前四项的位置是不能变的。

表中的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如确实不能量化,要做到可以检查。若活动场所是固定的,则表中的地点可省略不写。负责人根据小组的分工来确定,并不特指小组组长。

在QC小组活动中,如对策表中的措施比较具体,实施过程可简单说明;如对策表中的措施简单,实施过程就应具体。

制定对策常用的方法有:简易图表、矩阵图、PDPC法、矢线图、优选法、正交试验设计法等。

7、实施对策

严格按照对策表列出的改进措施计划加以实施,当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进行下去时,应及时由小组成员讨论,如而确实无法克服,可修改对策,再按新对策实施。

每条对策实施完毕,要再次收集数据,与对策表中所定的目标进行比较以检验是否已达到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好活动记录,把每条对策的具体实施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与具体怎么做的,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解决的,花了多少费用等都加以记录,以便为最后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

8、检查效果

对策表中所有对策全部实施完成后,就要按新的情况进行试生产(工作),并从中收集数据,以检查所取得的效果。

(1)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以及小组制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比较,是要明确问题改善的程度;与小组制定的目标比较,是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若达到目标,则可进入下个步骤;若未达到目标,则要回到第四个步骤,重新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直至达到目标。

(2)计算经济效益

解决了问题、取得了成果,就可计算QC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样能更好地鼓舞士气,增加自豪感、调动积极性。

计算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计算时间不超过活动期(包括巩固期在内)。计算出的经济效益减去课题活动的耗费,才最后得到课题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9、制定巩固措施

取得效果后,要把效果保持下去,并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就要制订巩固措施。

(1)就有效措施初步纳入有关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管理办法、管理制度),报主管部门批准;

(2)到现场确认是否已按新的标准、措施或办法操作执行;

(3)在巩固期内要做好记录,进行统计,用数据说明成果的巩固状况。

巩固期的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说明在实际运行中是稳定的就可以。

10、总结及今后打算

课题完成后,小组成员要坐在一起,围绕以下内容认真进行总结:

(1)本次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2)在活动程序、以事实数据说话、方法应用方面,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还需要改进,以及心得体会;

(3)总结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成果。可从“四个意识(质量、问题、改进、参与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的增强等方面来总结。

总结完毕后,提出下次活动要解决的课题,以便把QC小组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

上述QC小组活动的程序是国内外QC小组活动经验的总结,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就能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下去。熟练地掌握程序和方法的应用,并重视用数据说明事实,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小组成员的素质。

程序中每一步骤常用的方法见下表(供参考):

 


 

方法

 

程序

老QC七种工具

新QC七种工具

其它方法

线

P

D

P

C

1

选题

 

 

 

 

 

 

 

 

 

 

2

现状调查

 

 

 

 

 

 

 

 

 

 

 

3

设定目标

 

 

 

 

 

 

 

 

 

 

 

 

 

 

 

 

 

4

分析原因

 

 

 

 

 

 

 

 

 

 

 

 

 

 

 

 

5

确定要因

 

 

 

 

 

 

 

 

 

 

 

 

 

 

 

6

制定对策

 

 

 

 

 

 

 

 

 

7

对策实施

8

检查效果

 

 

 

 

 

 

 

 

 

 

 

 

 

9

巩固措施

 

 

 

 

 

 

 

 

 

 

 

 

 

 

 

 

10

总结及打算

 

 

 

 

 

 

 

 

 

 

 

 

 

 

 

 

 

 

 


注:1.●表示特别有效,○表示有效;

2.简易图表包括:折线图、柱状图、饼分图、甘特图、雷达图。

 

 

 

第四章  QC小组活动成果

 

当QC小组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的成果,就应总结并整理成果报告。准备发表,以期交流和表彰。

一、QC小组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一)成果类型

QC小组小组取得的成果可分为两类:“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

1、“有形成果”

主要是指那些可以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通常能直接计算其经济效益的成果。

2、“无形成果”

是与“有形成果”相对而言的,通常难以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出来,无法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但却在开发QC小组成员的智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才,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产生更深刻、更广泛、更长远的影响。

(二)成果报告的整理

成果报告是在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QC小组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都应认真总结,整理出成果报告。这样既有利于成果的交流与评选,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通过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1、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

(1)小组成员全体开会,认真回顾活动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

(2)按照分工,搜集和整理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资料;

(3)在掌握资料和总结会上大家谈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QC小组活动的程序整理成果报告(初稿);

(4)将成果报告(初稿)提交小组成员全体会议讨论,对初稿作修改、补充、完善。

2、总结、整理成果报告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整理成果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立足自身,通过总结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立足于发表交流,通过发表交流来相互激励、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2)把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

(3)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

(4)不要用专业技术性太强的名词术语,在不可避免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

(5)在成果报告内容的前面,可简要介绍QC小组的组成情况,必要时还要对企业情况、生产过程作简单介绍。

二、成果发表

(一)成果发表的作用

组织成果发表,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或走形式,更不是仅仅为了评选优秀QC小组。成果发表有其独特的作用:

1、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2、鼓舞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

3、宣传带动,吸引更多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

4、使评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提高QC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

(二)成果发表的组织工作

QC小组成果发表意义重大,组织好成果发表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这需要由发表成果的QC小组和发表会的组织者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1、QC小组发表成果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发表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不同场合、听众以及课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发表形式。发表形式可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如在现场,可由一人发表,也可由多人发表;可以配合图、表或实物发表,也可带有模拟性的表演式发表,但注意别哗众取宠。正式发表前,最好能在小组内进行“预演”,让大家对发表时的仪态、声音、时间、重点、连贯性、动作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2)发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发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上台后先作自我介绍;

②自始至终都要声音宏亮,语言简明,吐字清楚,语气自信,语速有节奏;

③仪态要自然大方,不要拘谨和紧张,即使出现了错漏,加以纠正和补充即可;

④在本企业或行业以外发表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术语,必须使用时,应略作解释。

(3)发表完毕后提问答疑时的注意事项

提问答疑时,态度要谦虚、礼貌,回答简洁明了,如是技术保密问题,可婉言谢绝。

(4)发表时所用的“道具”应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制作

2、组织成果发表的注意事项

(1)发表形式服从于发表目的

视不同层次,提倡不同特点的成果运用不同的形式发表,不搞一个模式。

(2)主持人要积极启发倡导听众对发表成果提出问题,由发表人进行答辩

这样可以活跃会场气氛,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

(3)每个成果发表答辩后,应由担任评委的专家给予客观的讲评

讲评既要肯定小组成果的优点、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使与会者得到一次学习和提高。

(4)组织者要尽可能请与成果发表会同一层次的最高主管领导参加会议

为QC小组鼓劲,并号召大家向大家向他们学习,更加广泛地开展QC小组活动。

(5)在有条件的行业或地区,可考虑按不同类型的QC小组分别召开成果发表会

这样做,既有助于更有效地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又有利于相互比较,从不同类型的QC小组中选出比较优秀的QC小组来,避免不同类型间的偏向。

总之,要组织好QC小组成果发表会,需要做很多复杂细致的具体工作,如发表会时间、地点的确定要合适,能有更多的听众和主要领导参加;要选聘一定数量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诊断师资格的人担任评委;要布置好会场;如需要评比名次,还要有统一评分标准等。只要我们牢记成果发表的作用,不断总结组织发表会的经验教训,就会找到其规律性,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和发表会水平。

三、成果评审

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就是与评审标准对比,衡量小组活动达到标准的程度,审查小组活动成果是否完整、正确、真实、有效。

(一)评审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评审的目的

QC小组活动取得成果之后,为了肯定取得的成绩,总结成功的经验,指出不足,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同时为表彰先进、落实奖励,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就需要对QC小组活动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审核。

2、评审的基本要求

为达到评审的目的,评审工作要满足以下三条基本要求: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QC小组的活动水平。

(3)有利于交流和相互启发。

(二)评审原则

根据平时目的,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肯定成绩,二是指出不足。在肯定成绩一般比较容易掌握,指出不足则不容易把握好尺度。评审不好,就达不到上述基本要求,为此,评审时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1、从大处着眼,抓主要问题

 

2、要客观并有依据

 

3、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

 

4、不要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选优秀QC小组

 

(三)评审标准

根据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制订颁布的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标准,由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个部分组成。

1、QC小组活动成果的现场评审

 

2、发表评审

 

 

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知行经理人之家  佚名    2009-3-6     1659 次浏览   

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活动,是具体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聪明才智与经验,不断提高团队精神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好办法。为了广泛、深入、扎实的开展QC小组活动,更好地发挥QC小组的作用,特制订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

一、成立QC成果评审小组   

 QC成果评审小组负责对QC小组活动的成果和奖励方案的评审,并对QC小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组员:

二、QC小组组建程序

 QC小组是针对质量课题而组织起来的,没有课题,成立QC小组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选课题是组织QC小组的第一步,然后才是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制订活动计划。 

1.选课题:在确定QC小组课题时,一般首先选择一个月到二个月能见成效并尽量是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为好。课题太大,一时难以解决,会使QC小组成员失去信心,因此可将大课题分为几个易见成效的小课题,分阶段解决或同时成立若干互相有联系的QC小组来共同解决。刚开始推广时,选题的原则应是先易后难。   2.确定QC小组成员:启发、动员与课题有关的人员参加QC小组时,尽量是同班工作的人组   织起来,这样便于开展活动。如果需要其他部门派人参加,可向上级提出申请,邀请有关人员参加,或请有关部门以与此有关问题为课题相应组织QC小组,即联合QC小组。QC小组成员一般在10人以下,5~6人为宜,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QC小组长:QC小组长的人选对QC小组活动开展的好坏关系很大,在刚推广时,一般由受过TQC教育的班组长或工段长担任,以后可推选已参加QC小组活动的成员担任。

4.QC小组登记:QC小组成员及组长确定后,即召集全体成员开会讨论研究制订QC小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对准效果。组长根据会议记录填写QC小组注册登记/计划表,一式二份,小组自存一份,另一份报质管部注册备案。

 三、QC小组活动注册登记  

1. QC小组由企业员工自发组建或相关领导指令组建,并经民主选举产生QC小组组长,QC小组也可以聘请顾问辅导小组活动。

2.QC小组组建时应选定活动课题,确定QC小组名称,并填写QC小组注册登记/计划表,经部门主管审核,质管部核准登记备案,跨单位的攻关型课题,须经主管领导审核确认,方可进行注册登记。未注册登记的QC小组视为无效。  

3.  对注册后,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QC小组,各级领导要关心帮助,如注册登记后,连续半年未开展活动,应予以注销;一年没有成果的小组应视为自动解散。

四、QC小组活动的基本要求
   1.QC小组要定期开展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每项活动都必须认真、如实、及时记录,并有活动考勤,并注重各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小组取得成果,应写出成果报告书。

     2.小组每年至少选定一个课题开展活动,课题难度要适当,一般以半年之内能结束为好。小课题可分解为若干小专题,力求一年能完成一个专题。
   3.小组活动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成员的各种意见,并建立小组活动标准化的工作制度,确保正常活动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4.小组每开展一项专题研究、改善活动,都应严格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即PDCA 循环的科学程序。注重数据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和数据统计工具等各项科学方法的应用。
五、成果发表与奖励
   1. QC成果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①小组概况,包括人员组成、接受QC教育的平均时数、本课题累计活动      人次及时数等; ②发表课题名称及发表人; ③选题理由(尽可能给予定量的表述); ④现状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分析原因; ⑤制订对策及实施情况; ⑥效果检查及标准化措施; ⑦ 完成课题的主要体会及下一步活动目标设想。    2. QC成果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①报告的成果、材料,必须以活动记录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整理; ②成果发表者,必须是熟悉本课题活动的小组成员; ③凡是要发表的成果,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考证,要实事求3是; ④要正确、灵活应用数理统计方法。    3.成果的奖励 ①    凡经质管部登记注册,并能坚持活动的QC小组,在课题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并写出QC成果报告书;及时将QC成果报告书连同活动记录送交质管部; ②    质管部收到QC成果报告书后,应立即转送相关部门,对成果报告书中的质量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核实,在此基础上由质管部按照成果大小、奖励标准提出初步意见,呈报成果评审小组审核; ③    成果评审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评审会即6月和12月,QC成果报告书都应在此之前报送质管部。    4.奖励标准
QC小组所取得的效果,由QC评审小组审核确认后,下列标准进行奖励:
  奖励等级 年创效益 奖励金额(元) 一 30万以上 报厂长批准,给予重奖 二 20~30万 5000~10000 三 10~20万 3000~5000 四 5~10万 1000~2000 五 1~5万 500~1000 六1万以下 50~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