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教学中的“热处理”艺术 · 杂谈

 百眼通 2017-09-23

263201709作品《数学教学中的“热处理”艺术 · 杂谈》

(秦中朱校华原创)

数学学科对于不少学生来讲,总觉得比较“吃力不讨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出现不少的“冷场”,此时就需要数学教师进行“热处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杂谈之!

一、在学生思路被堵处“传热”活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上离不开解题教学,解题思路的探寻是思维磨练的主阵地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没有思考就没有思路,没有思路就解不开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思路受堵时有发生,此时最容易出现冷场。

一旦出现教学冷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传热”予以活络。

比如证明圆周角定理时,学生在寻找证题思路上明显受堵:

一是不知分类画图;

二是不晓由简入手;

三是不懂作辅助线。

我的处理模式是:

要求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先每一人画出一幅几何图形,之后相互比对,发现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有三种情况,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之;

5分钟后,每一个学习小组派出数学课代表说出本小组大家想到的思路,要求该同学务必口头叙述清楚;

接着派三个同学就三种不同图形板书对应的证明过程,其余学生在下面打草稿;

最后师生共做教学总结;进入圆周角定理的应用环节…。

事后表明:这种“传热”活络手法相当有效,值得推广!

二、在兴趣渐渐消失处“发热”升华.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大消元法之后时期,发现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其原因是觉得学起方程组没啥用处,理论是什么天天“消元”,甚至有学生课外在“嘀咕”:

这几天数学没有新鲜感!天天解方程组“重复的累”!

我尝试:

每节数学课的原本“效果检测”环节用题(特别选择生活方面的应用题)提前放到“复习导入”环节中,一开课就用预制的PPT打出来,改变过去那种“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式的导课方式,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全身“发热”:数学的实用性呀!

之后才进入主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之加减消元法与代入消元法的灵活应用,整堂课一切得到了圆满的升华,赢!

三、在现场互动沉寂处“集热”提温.

师生互动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

现场互动是素质提升的重要体现处!

数学课堂活动是“四基”中活动经验积累的阵地之一!

实际教学中,现场互动会有沉寂地带:

学生一时思维没来得及活络,现场一片寂静;

教师问题有时可能提得过激,现场一片寂静;

师生间思考方向有时没接上,现场一片寂静…

比方说:绝对值概念教学中,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与代数意义两个方面之融洽过程,学生课堂上只是在听记的份,课堂上没有了学生的声音,沉寂来了,很显然是失败的课堂。咋办?

我这样改良之:

1)画出数轴,温习“一画二定三取向,四截等长五成样”之顺口溜体现的数轴三要素;

2)在数轴上描出坐标为3的点A,现在数轴上找点B,使AB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这要的点有多少个?请一一描出来.

3)请思考:点A到原点O的距离是多少?到原点O的距离等于3的点就是点A吗?为什么?

4)点B到原点O的距离是多少?试想一想:在数轴上点P到原点O的距离记为a,则a的绝对值表示什么意义?是不是表示OP线段的长度?

经过上面的比对之后,顺口溜“绝对值定非负,正数与零是本身,负数找其相反数”立马得出,说明在数轴上点的坐标与数的绝对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请问:两者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连串的思考与解决,“集热”提温,课堂气氛活跃,有

趣与有效共同取得,这就是热处理带来的成果,值得借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